许寿山(1852-1884年),字玉珊,出生于
福建省闽县(现
福州市市区)。他是
清代时期的人物,曾在
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就读,成为该校驾驶班首届毕业生。毕业后,他曾随“建威”练船出航实习,考察多个港口航道。之后,他在军队中晋升为千总,并担任“艺新”号兵船的管带。在
中法马江战役期间,许寿山带领“振威”号参与战斗,最终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享年32岁。他的事迹受到朝廷的高度赞扬,被追封为游击,并入祀
昭忠祠。
许寿山在船政早期所建造的舰船上服役,这些舰船不仅负责巡逻和打击海盗,还在遇到海难时提供救援服务。1876年,他参与了对一艘
美国夹板船的救援行动,成功拯救了19名外国人,并将其安全送抵
福州市。此外,他还帮助修复了受损的
货船,并在其他几次海难中表现出色。由于他在海难救助方面的卓越表现,船政大臣
吴赞诚曾上奏朝廷为其请功。
许寿山在军事领域也有显著贡献。他对甲午海战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当时的建舰、造兵、用兵者,以及现代的
历史学和地缘政治学界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他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
北洋水师在战场上的战术选择及其影响。
在
中法战争期间,许寿山作为“振威”号的管带,积极参与了马江海战。在战斗中,他勇敢地指挥舰艇对抗
法军,尽管遭受重创,但仍坚持战斗直至最后一刻。他的英勇行为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许寿山在其职业生涯中曾先后担任“艺新”号和“振威”号的管带。这两艘舰船都是
福州船政局所建造的重要军舰,其中“艺新”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军舰。在马江海战中,这两艘舰船都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许寿山作为一名海军将领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