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威克外传导读》是
查尔斯·狄更斯所作的文学作品,2002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现已完结。
正文
作者: 狄更斯
副标题: 高中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ISBN: 9787101030969
页数: 272
定价: 14.0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装帧: 平
出版年: 2002.1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始人。他的小说对当时黑暗的社会和腐败的政治作了尖锐的批评,充满了
人道主义精神,塑造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人物形象,如匹克威克、奥列佛•退斯特、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等,因而他的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在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父亲酗酒好客,挥霍无度,结果家境穷困,债台高筑。狄更斯从小就同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常躲在家中阁楼上津津有味地读《天方夜谈》、《
鲁滨逊漂流记》、《
堂吉诃德》等。他家一度迁居
伦敦,父亲终因债务入狱。11岁的狄更斯就到一家皮鞋油厂当徒,为了节省开支,母亲带着弟妹们也一起住进了监狱,狄更斯每逢星期天领到一点薪水后才能带点食物到狱中与家人团聚。这种苦难使他终生难忘,从小就形成了对不幸儿童的深切同情、对穷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要摆脱贫困的坚强决心,以及对
英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和
资本主义产生的莫大的仇恨。
查尔斯·狄更斯为了糊口,做过律师的书记员,为事务所送过信,在法院当过速记员,在报馆当过采访员。苦难使
查尔斯·狄更斯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知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作品提要
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是一个“名流”,又是一个“学者”,而且还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通讯社的创办人。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他决定带着三个同事:特普曼先生、文克尔先生、史诺格拉斯先生,到远离
伦敦的地方去游历。他们准备把自己的行程,对人物和风俗的观察,全部奇遇以及有关景物等全部如实记录下来,随时向伦敦的匹克威克通讯社汇报。
他们第一个旅行目标是洛彻斯特。在车站上,匹克威克拿出笔记本正要记录采访到的新闻时,却被误当为密探,遭到一群人的围攻。幸亏一个叫金格尔的青年出面替他们解围并结伴同行。到达目的地后,金格尔怂特普曼乘文克尔喝醉酒的机会。抢来文克尔的
礼服让金格尔穿上一起参加旅馆里的舞会。在舞会上,金格尔拼命向一个女子献殷勤,深爱这个女子的医生被激怒了,提出要与他决斗。第二天,穿着礼服的文克尔被误认为是昨晚的挑衅者,被迫出来决斗。幸亏有人发现了这个错误,才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
思想内容
《
匹克威克外传》以匹克威克先生与流氓骗子金格尔的矛盾冲突为内容主线,以金格尔的幡然省悟,改邪归正为象征,揭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老主题。但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感情,这非如此简单和庸俗。作品中大量展示的正是当时
英国上流社会的种种人物,如庄园主、贵族、律师、法官、政客、军人、太太、小姐等等,深刻地揭露了他们丑恶的生活和肮脏的灵魂,作者着力抨击的是
资本主义的法律、司法制度,鞭挞的是法官、律师、官吏,揭露的是监狱的黑暗,竞选中的倾轨等等。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又一幅的令人作呕的丑类的漫画和风情画,听到的是一次又一次令人难忘的对社会政治腐败、司法不公的强力控诉。
艺术特色
《
匹克威克外传》整个小说用的是一种“散漫的结构”。作者在1847年9月为这部小说写的“作者序”中说:“《匹克威克外传》是企图介绍一些趣人趣事的,并不打算有什么精巧的结构……因为这部小说本来就是以散漫的形式发表的。”
1836年初,23岁的
查尔斯·狄更斯正在
伦敦《记事晨报》做采访记者,有一天在寄居的旅馆里接待了一位名叫威廉•霍尔的出版商。这位出版商约请他为自己办的一份月刊上连载的幽默连环编写故事,内容是一个“猎迷俱乐部”的成员四出渔猎惹出的笑话与麻烦。狄更斯惊喜地发现,两三年前正是从这位先生手中买到一份刊有自己第一篇文章杂志的。近两年来,
查尔斯·狄更斯以自学的方式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在采访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学创作素材,记者生涯和一系列创作活动,又磨炼了他的笔锋,他向霍尔先生建议:由他先按设想进行文字创作,然后请画家配图。霍尔先生既惊异于
查尔斯·狄更斯的年轻,又为他的才华与热情而折服。双方达成协议后,狄更斯便潜心创作,作品连续写了57章,在杂志上连载了20个月
片断赏析
小说第十三章通过伊顿斯威尔两党竟选国会议员的故事,揭露了标榜“自由民主”“忠诚爱国”的
资本主义的选举制的丑恶和虚伪。
小说交代伊顿斯威尔“我们从来也没听说过这个地方”,虽然“曾经查考过”,“但是查不出来”,又言之凿凿地说在匹克威克先生的笔记本上可以找到记载,推测可能是“地方的真名用一个假名代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个“乌有国”“乌托邦”,既有足够的社会现实基础,又有供艺术充分发挥的余地。
接下来写了这个小镇的党派之争。小镇上的蓝党和浅黄党势如水火,互不相容,利用一切机会攻击对方,“一切问题都是党派问题”,甚至连开一个天窗,添一个水龙头都可能引起党争。夸张中让人感到真实。作为两党的喉舌《
新闻报》和《
独立报》更是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充斥报纸的都是“猛烈的诟骂”“刺激神经的斥骂”,“虚伪而下流”“卑贱和造谣”,两方的主编不以为耻,反以能“激起最强烈的愉快和愤慨”能掀起“激起全市的风潮”而得意而吹嘘,实在令人作呕。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http://blog.
新浪com.cn/s/blog_4a27faf7010008jv
HTML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