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季风气候(Temperate Monsoon Climate)是在温带盛行季风地区的气候,属温带气候的一种。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南北气温差别大。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的东岸,包括中国华北和
东北地区,
朝鲜的大部分,
日本的北部以及
俄罗斯的部分
俄罗斯远东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这一气候的季风现象显著。夏季受来自夏威夷高压的温带海洋气团控制,盛行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
温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
定义
温带季风气候是在温带盛行季风地区的气候,属温带气候的一种。其风向风力、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都较明显,冬寒夏热,干湿季分明。
成因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行星风系为西风带,大部分天气系统自西向东运行,因而本区域冬季风强劲,
夏季风相应削弱,四季天气变化较为明显。
冬季受温带大陆
气团影响,大陆气温远较海洋气温低,本区域被
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地区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即冬季风),多晴寒天气。又由于
太阳辐射的原因,北方不仅比南方正午
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也比南方短,更促使南北气温差别大。
春季由于大陆增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势力大为减弱,低压的出现引起了南北
气流的辐合,气旋活动频繁,导致天气瞬息多变。春季盛行偏南大风,而且在低压的后部常导致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晚霜。
夏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衰退,夏威夷高压强大,本区域盛行东南风(即
夏季风),气温偏高,绝对湿度和
相对湿度都比较大。此时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虽比北方大,但白昼时间却短于北方,因此南北气温差异就远较冬季更小。
秋季随
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地区高压形成,本区域气温迅速下降。
特征
温度
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南北温差小,气温
年较差大;冬季南北温差大,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寒潮爆发时气温骤降,在24小时内可下降10余度甚至20余度。而秋冬之际暖空气北上时,亦可出现“小阳春”的天气。
降水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其余季节(尤以冬季)雨雪稀少。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降水量有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初夏多
锋面雨,盛夏多对流雨,沿海地带还可受到台风雨的影响。
大气环流
温带气团是温带季风的来源。温带气团形成于50°~70°的
纬度带,是自西向东的环绕全球的
气流。温带气团经过海洋时具有海洋气团的特征,成为温带海洋气团;温带气团经过大陆时具有大陆气团的特征,成为温带大陆气团。在夏季,温带大陆气团比温带海洋气团温暖;在冬季,温带大陆气团则比温带海洋气团寒冷。温带大陆气团(冬季)和温带海洋气团(夏季)交替控制,形成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
范围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
纬度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的东岸。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和
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及东北平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
堪察加半岛等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主要国家及地区
生态系统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阔叶林,是在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的温带地区由冬季落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群落,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各地均有分布。该群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变化明显。年均温一般为5℃~15℃,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为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全年至少有四个月的温度在10℃以上。年
降水量500毫米~10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典型土壤为棕壤。
温带落叶
阔叶林的优势树种都是冬季落叶的阳性阔叶树种。群落外貌上的季相变化,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显著特征。冬季完全无叶,春季长出新叶,夏季叶片通常呈鲜绿色,秋季叶子转黄、脱落。群落结构清晰,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有时还有一个地被层。乔木往往分枝强烈,故树冠发育良好,上层乔木往往仅由单个或少数优势种所构成,形成顶部较为平整的林冠。乔木优势树种多为栎、山毛、榆、、
鹅掌楸、栗树、
槭树、胡桃,以及杨、桦、柳等属的一些树种。林下常有落叶灌木如
卫矛、
忍冬、榛和
山刺玫等。
藤本植物以草本种类为主,攀援能力不强,主要有
葎草属、
常春藤属、
铁线莲属、
菝葜属等。附生植物
苔藓植物、
地衣多数生长在
树干上。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动物有鹿、狍、
亚洲黑熊、
西伯利亚花栗鼠、狐、
啄木鸟科、杜鹃、野火鸡、乌、
灰背鸫、
黑冠山雀等。林中的灌木和
草本植物为地面活动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隐蔽条件,地栖哺乳类动物如
赤狐、
灰狐、
加拿大臭鼬、东部花栗鼠、
美洲河狸、
水獭亚科等,都过着穴居生活。树栖哺乳类则主要有松鼠、
赤腹松鼠、蝙蝠、北美
豪猪等。树栖的鸟类有
啄木鸟科、鹦、杜鹃、
黑枕黄鹂、、鸫、鹰等,它们在树上或
树洞中营巢。显著的气候变化也对动物产生了影响。春季大批旅鸟过境和
夏候鸟迁来,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活动达到高峰,使得动物种类比冬季多。冬季大量
红点颏、
福特猛禽和水域鸟类会迁徒到较温暖的气候区越冬;翼手类、
食虫类、啮齿类中的大部分、
食肉目中的一部分(如獾,熊等)动物则有
冬眠现象。
21世纪以来,原始的落叶阔叶林仅残留在山地,平原及低丘多被开垦为农田,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北美东部等。它们是棉花、小麦、玉米及
落叶果树的主要产区,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
温带针阔混交林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是针叶林和夏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布在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包括
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华北山地,
山东省、辽东丘陵山地,
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
渭河平原等地。该区域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5℃,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5℃,年降水量500毫米~1000毫米。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由
栎属、
槭属、
椴属等阔叶树种,和
云杉、
冷杉属、
松属等
针叶树种组成。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也不相同。中国的
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以
果子松为主,另有
金花忍冬、
白千层、卫矛等灌木,及蕨类、
舞鹤草、草、
深山露珠草等草本植物。此外,西南山地还有以
南方铁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是山地阔叶林带向山地针叶林带过渡的森林
植被。
林中栖息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如
紫貂、松鼠、欧亚野猪、
东方狍、
黄鼬、
猞猁等。
林中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有虎骨、鹿茸、
熊胆、人参、贝母、
刺五加、
天麻、
五味子、黄芪等名贵药材,还有木耳、蘑菇、
榛子、
山葡萄、猕猴桃、
蕨苗、
楤木等林特产品。
但目前该类森林已残留无几,大部分地区被农业生态系统所代替。除部分
北方地区实行一年一熟制外,
山西省、
河北省、陕西关中等地已较为普遍地实行三年四熟或两年三熟制,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高梁、马铃薯、花生、棉花、
苹果、桃、杏、梨、李、枣、柿、核桃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