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锦章(1844-1920),字蔚堂,又字苇塘,别号襄村,又号寓园,掖县西登村人,
清代著名学者。他的父亲
桂馥是一位六品官员,对董锦章的学术成就产生了重要影响。董锦章自幼勤奋好学,对官场生活并不感兴趣,他在光绪年间通过了科举考试,但在取得功名后并未踏入仕途。
董锦章曾被任命为
博兴县训导,但他未接受此职务。
广西巡抚也曾邀请他加入幕僚团队,但他同样拒绝了这一机会。他对社交活动并不擅长,与客人交谈时往往只说几句便保持沉默。然而,在与同乡的文人学者讨论学术问题时,他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见解。董锦章一生致力于阅读、诗歌创作和文章撰写,从未有一天停止过学习。他尤其精通考证和文字解释的研究,对待学术工作极为认真,即使到了晚年仍坚持在灯光下细致地书写和修订作品。他的经学研究主要以
许慎和
郑玄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清朝其他学者的观点。对于观点不同的地方,他总是会深入研究,力求得出最为恰当的结论。
董锦章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尚书今文证》2卷、《学庸遵注》4卷及其附录1卷、《论语赘笔》4卷及补遗1卷、《惜余轩初集简言》2卷、《杂文诗》共14卷以及《读钞杂文诗》《三钞杂文诗》《四钞杂文诗》《五钞杂文诗》各2卷、《余编》2卷等。他还编写了《莱州府乡土志》2卷和《掖县乡土志》4卷。民国成立后,董锦章自称“故国遗农”,表达了对前朝的怀念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融入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