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湾镇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市辖镇
牛湾镇由于潭江水经此拐角成湾,状似牛肚,故名“牛肚湾”,简称牛湾。位于新会区的西部,东接罗坑镇,南连台山市市,西邻台山、开平市,北隔潭江司前镇相望,距会城23公里,共有等级水泥路15.27公里。1996年,全镇土地总面积38.32平方公里,其中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840亩,辖9个农村管理区和1个墟镇管理区,69条自然村,镇人民政府在牛湾墟镇。1996年总人口为10133人,另有境外华侨、港澳同胞1.5万人,主要旅居东南亚、南北美洲、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22个国家和地区,是新会区著名的侨乡。
地理环境
属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季主吹东南风,冬季主吹西北风,6月至10月间有台风侵袭,暴雨多在5至9月间。
经济
农业经济
1996年农业总产值为6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1995年和1996年,粮食种植面积均达1.35万亩,年产量分别为4956吨和4981吨,两年共推广优质稻谷品种4个,种植面积达7成以上,最高亩产502公斤。肉鸡、生猪、四脊滑螯虾等生产项目得到稳定,1996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1349亩,总产436吨,总产值498.23万元;生猪、肉鸡等禽畜饲养量为262.43万头(只),上市达236.07万头(只),总产值389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8.2%和11.8%。林业方面积极引导各管理区种植丰产林和水土保持林,两年种植面积达1280亩。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抓出成效,两年共完成达标堤段1.8公里,完成土方15.5万立方米,石方2.65万立方米。为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商品农业、效益农业,实现规模生产,镇农办在1996年创办了东坑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完成水果备耕200亩,准备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还开发鱼塘100亩,主要养殖四脊滑螯虾和四大家鱼等。
工业经济
在资金紧缺、成本增加、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镇办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化工为龙头,纺织、制衣、粮食加工、交通运输为配套的产业结构。其中精细化工厂在1995年投资350万元上了马来酸酐项目,1996年投资1300万元上了丁苯胶乳项目,扩大了生产规模,实现集团化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199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7268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商品流通
1996年全镇社会供求保持平衡,市场活跃,商品丰富,物价平稳。共有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345家,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013万元,比上年增长1.8%。
政治
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把好财政收支关,确保工农业生产和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同时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财税管理和审计监督,保证财政税收健康运作,确保收支平衡。1996年全镇财政收入509.92万元,比1995年增长16.46%,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在资金分配和供应上保证了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1996年农村各项储蓄存款余额近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发放各项贷款累计达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
社会
1996年镇区面积为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16人。在资金紧缺、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镇委、镇府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加快镇区建设步伐,先后建成了镇政府办公大楼、农行办公大楼、教师楼、银利楼、西园新村A座商住楼、牛湾公园标准化灯光球场等建筑物,并于1995年10月正式开始使用镇区街巷标准名称,制订了文明公约,建立了部门领导及楼长负责制,开展门前“三包”活动。还成立了中心警务区和治安巡逻队,对镇区环境、社会治安实行有效、有序的管理。1996年,墟镇被授予“新会区文明墟镇”称号。
基础设施
两年来,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110千伏变电站,满足了全镇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电的需要;投资近400万元实现了全镇电话程控化,通讯条件大大改善;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湾东路、升平路共7.8公里的水泥铺设工程,并在1995年底通过市的验收,完成公路达标任务;1996年又实现了绿化达标。
教育事业
共投资21万元改善各小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投资190万元建成了全镇首幢教师楼,由新加坡林增集团捐资70万元兴建的芦冲小学于1996年11月落成剪彩,另外,由该集团捐资50万元兴建的芦冲幼儿园,亦于1996年12月动工。1996年全镇共有中学1间、小学6间、幼儿园10间,在校学生2035人,儿童入幼率、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达100%。
文化方面,全镇共有娱乐场所23个,其中电子游戏室2个,卡拉OK室2间,公园1个,老人文化室10间,标准化的灯光球场1个。1996年全镇共举办群众性的文体活动20次,免费放电影20场次。
1996年,体育成绩显著,市五四青年节芝加哥马拉松赛长跑赛中,镇选手夺得男子冠军,市七运会上夺得一面金牌和一面银牌。
卫生方面,1995年投资25.8万元改造了镇卫生院,增加一批医疗设备,恢复留医部,新开B超、婚前检查、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水平大大提高,经市验收被评为一级乙等医院。1996年又投资12万元扩建了六堡卫生所,各管理区都建有卫生所和医疗服务站,镇区两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不断完善。改水、改厕工作抓出成效,共兴建无害化公厕12座,垃圾池15个,还投资12万元完成了墟镇水塔扩容工程,使墟镇和附近乡村的自来水质量大大提高。引长坑水库水工程亦已完成前期的规划、预算工作。
人口民族
1996年全镇农村人均收入为3448元,比上年增长15%,城镇职工人均收入6227元。全镇共有机动车辆577辆,平均每6家农户拥有1辆摩托车;开通电话642门,平均每4家农户拥有1部电话。1996年全镇住房总面积达24.7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24.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7平方米。
50%以上人口移居港澳,欧美,海外和世界各地,农村居民也陆续向广州市佛山市江门市,会城等城市集居!
历史沿革
清末,广东省要建一条“中国人的铁路”,这就是新宁铁路
当第一期工程动工后,铁路公司就着手筹划第二期工程,计划将铁路向新会区鹤山市南海等地延伸,与佛山的铁路连接,并改名为宁佛铁路公司。但计划由于遭到粤汉铁路公司坚决反对,清廷也不支持,只好另谋出路。1908年2月19日,孙中山来到新会牛湾会晤陈宜禧,陈宜禧表示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1908年3月8日,陈宜禧和余灼再次上书邮传部和农工商部,要求准许铁路修到新会,并坚持铁路日后一定要连接佛山市。但此方案不仅继续遭到粤汉铁路公司反对,并受到新会、开平市一些乡绅的抵制。因此邮传部只批准铁路公司先修公益至新会区一段的立案,公司随即进行线路测量。
铁路公司修建此路目的在于接通扼江海区之要冲的交通重镇江门市,按原定计划,铁路从公益过潭江至开平水口过石步河进入新会。当陈宜禧在河村墟测量路线时,受到河村汤姓、谈雅关姓士绅的阻挠,认为火车从河村墟通过会给村民带来灾难。铁路公司只好将铁路路线改为由麦巷往东至牛湾过渡潭江,然后向北经司前至会城。导致工程延误到1910年1月21日才正式动工兴建。为了能令火车过渡潭江,陈宜禧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定制一艘长105.57米的铁船,船上铺设三条轨道,每次能载一列五节长的列车,成为中国第一条使用火车渡轮的铁路。1910年6月,当公益至会城段路基即将完工时,陈宜禧又一次上书邮传部,申请立案修筑至北街。7月就获得邮传部的核准,并于1912年1月动工兴建。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一日,公益至会城段竣工通车。而会城至北街段,由于受到白石乡绅的阻挠,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三月初六才建成通车。由于第二期工程实际招股只有562370元,资金入不敷支,借、欠款高达1035144.8元,公司因此债台高筑。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新宁铁路便成为日军空袭的目标,10月15日下午1时30分,日军派出飞机10架次空袭牛湾渡口,渡江铁船被炸沉,10月20日,又派飞机4架轰炸会城火车站。铁路受到严重破坏,只能分段行驶有轨汽车。1938年10月广州战役后,国民政府为防日军利用铁路推进,下令拆毁铁路。铁路由沿线十里之内的居民分段拆毁,车头、车厢、铁轨拆毁掩藏,路基被掘烂,枕木则作为拆铁路的居民的酬劳。1939年2月14日,新宁铁路公司正式结束并遣散员工。一个月之后,江门市沦陷。铁路沿线共值三千万港元的设备、车厢、铁轨大部分遭到日军洗劫或散失于民间,到了1942年,国民政府仅收集到33782条铁轨用来修建黔桂铁路。至今,新宁铁路仅剩下北街火车站遗址。
参考资料
牛湾镇_牛湾镇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牛湾镇_牛湾镇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2021-07-26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经济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政治
社会
人口民族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