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内府抄本,书衣为皇室专用的明黄色织锦,开本阔大,高宽40×28厘米稍裕。版框为手工绘制,半框高宽27×20厘米稍裕。朱丝栏,白口、四周单边。纸墨具精,书法工整雅致,道不尽的皇家气象,迥非凡书可比。
仙源类谱的主要内容为记录宋皇室宗族男女成员的支脉、婚姻、官爵迁转、功罪是非以及生死年月。对每一位有官爵的男性宗族成员的任职经历都有较为详明真实的记录,类似小传,但是因个人经历的差异记载详略不同。除了因祖荫和自身考绩得到转迁外,朝廷的郊祀“大礼”及皇帝登基即位等都有转迁机会;无官者只记生卒年月日;夭折者仅书“不及名”。对于女性宗室成员的记录,则相当简略,只附于属籍,不书其名,不书其官,已婚者只书某适某人。这一方面与修谱官较难取得皇室女眷的详细信息有关;另一方面也毋庸否认,它与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观念密不可分。颇值一提的是,对于
RNG电子竞技俱乐部女性成员的再醮状况亦如实记录。
劫经
靖康之变,
北宋时期所修皇族谱牒已然无存,宋室南渡后,朝廷下令由宗正寺组织人员重修。据史料记载,仙源类谱在
南宋时期仅成书三次:即绍兴二十七年(1157)三月,
丞相沈该提举
编修的《三祖下上五世仙源类谱》;
淳熙五年(1178)十月,右丞相
史浩提举编修的《三祖下第六世仙源类谱》和嘉定六年(1213)闰九月右丞相
史弥远提举编修的《三祖下第七世仙源类谱》。第一部现已完全散佚,
中国国家图书馆仅存后两部的残。
为清内阁大库旧藏,清末划归学部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初系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下
临安区(今
杭州市)降
南宋时收宗正谱牒运至大都(今
北京市)
秘书监,元亡后归明文渊阁,再传至清 内阁大库,来历斑斑可考。两书先已残破不堪,国家图书馆做过抢救性修复。但由于缺佚甚多,乱无头尾,众多残叶无法缀补,最终只得《仙源类谱》30卷30册,宋代皇族谱牒皆以
赵匡胤、
李世民和魏悼王为三大本支祖,再以世代为单位不断进行续修,此两书主记三位下上五世和三位下六世、七世的皇亲世系。
至迟从北
赵祯时起,宋代皇族谱牒的定期修制度已逐渐形成,
宋徽宗时已相当完备。宋代制度,宗正寺及下辖的玉牒所负责修纂各种皇族谱牒,宗正寺置卿、少卿、丞、
主簿等属官,由
丞相任提举
编修官。并规定,仙源类谱每十年一修纂呈进,宗藩庆系录一年一修纂呈进,但事实上并没有严格执行。宗正寺修进呈送皇族谱牒,要举行“告礼”,即告天地、宗庙、社稷、陵。其仪用牺尊、、豆各一,实以酒、脯、祭告。“告礼”之后,宫廷还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进书仪”,“用黄麾细仗、教坊乐、僧道威仪前导,上御
垂拱殿观书,宰执皆升殿侍立。”仪式之后,参与修撰谱牒的相关人员一般都会有晋升的机会。
皇族谱牒是赵宋宗室成员高贵血统身份的记录,对于确定皇族宗亲具有权威价值,因此格外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时至今日,它对于我们研究宋代宫廷历史、典章制度、皇族户籍,科举仕宦婚姻诸多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