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诚
革命烈士
赵诚,乳名天爵,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人。1939年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4月在护送粮船时遭伪军包围,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简介
赵诚 乳名天爵,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人。1939年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4月在护送粮船时遭伪军包围,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赵诚的祖父早年侨居墨西哥,晚年回乡定居。父亲赵梦虞,是当时中山县八区教育界很有名望的教师。赵诚年幼丧母,继母肖氏,一家八口,全靠父亲教学和祖辈遗留下来的几0亩旧地出租维持生活。
生平
赵诚从小在父亲开办的私塾“育才小学”读书,深受其父亲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九一八事变后,他父亲创办《斗门公报》和《新报》,宣传“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和抗日救国的道理,抨击中国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腐败和消极抗日的反动思想,深刻揭露贪官污吏剥削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为广大劳苦大众伸张正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海外侨胞的拥戴。与此同时也激怒了国民党八区伪政府,曾被拘留问话,还勒令停办报刊。但其父亲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卑鄙手段所吓倒,继续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经常从一些进步书刊中选择有关抗日救亡的文章给学生抄写,激励学生“宁做断头鬼,不做亡国奴”。并以“弯弓勒马扶桑树望,不斩楼兰誓不还”等豪言壮语,以激励学生“精忠报国”。还经常对学生讲述印度亡国后受殖民主义者压迫剥削的事例。他父亲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和爱国主义、决不做亡国奴之心,铭刻在赵诚幼小的心灵上。在其父亲身教与言教中,赵诚自小胆识过人,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正义感。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热情,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19岁的赵诚参加了进步青年罗建才在意塘祖祠开办的青年读书会,经常与赵荣、赵岳雄、罗仲能、赵东、赵明等进步青年畅谈革命理想。逐步从理论上接受进步思想教育,学习联共(布)革命历史和艾思奇大众哲学》,与学友们一起讨论国事,议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趋向,追求和探索革命真理。并积极参加罗建才开办的夜校,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思想。年轻的赵诚对革命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更痛恨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本质,痛恨日军侵华罪行。有一次,南门一孤儿赵养无辜被国民党八区部主委赵德浓殴打。赵诚愤愤不平,为了惩罚恶人,他与赵东、赵养等三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路上伏击赵德浓,把他打得焦头烂额、哭爹喊娘,泄了心头之愤,同时也为穷苦大众仲张了正义。
1939年1月,赵诚在罗建才、赵荣、赵岳雄、罗仲能、赵东、赵明以及父亲的鼓动下,毅然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抗先队)八区区队南门乡队。同年2月被选派参加中共八区区委在南门新围崇基祠举办的第一期游击训练班,学习政治,学习军事技术,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了要打败日本军国主义,推翻黑暗势力,就必须拿起武器、参加革命的道理。
1941年秋,赵诚经地方党组织介绍,到六乡月坑参加了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并受党组织的委派加入乾务棉泽堂当护沙队,进驻乾务大涌广茂围一带。有一次,在装雷管时不慎发生意外爆炸,炸伤了他的左手手指及脸部,当即晕倒在地,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才康复。这次意外并没有影响赵诚参加革命的决心和信心,他工作更积极肯干,在部队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赵诚于194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在部队工作更刻苦,苦练杀敌本领,不久升为班长。当时,游击队被日伪军不断围剿扫荡,生活非常困难,驻扎在乾务沙面的八区抗日游击队赵明小队奉命保护粮船运粮到各地出售,以解决部队经济来源。1943年4月,赵诚随队护送粮船到马洲海面时,突然遭到伪军黄球仔部包围袭击,赵诚在指挥同志突围时不幸中弹阵亡,牺牲时年仅25岁。
赵诚壮烈牺牲后,他的父亲赵梦虞惊闻噩耗非常悲痛,在给友人信中说:“说到父子私情,长此生离死别,未免望风怀想,若论国家兴亡,我儿虽死犹生。”1960年他的父亲应邀参加中山烈士陵园揭幕式,写下了一首怀念爱子的动人诗篇:
抛却爹娘为国殇,独留正气振纲常。
英魂不泯还相嘱,再把寇仇杀几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