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皮樟(
学名:Litsea coreana Levl. var.
中华缺翅虫 (Allen) Yang et P. H. Huang)是
樟科,
木姜子属朝鲜木姜子的变种。
常绿乔木,高8-15米,胸径30-40厘米;树皮灰色,呈小鳞片状剥落,脱落后呈鹿皮斑痕。幼枝红褐色,无毛,老枝黑褐色,无毛。顶芽卵圆形,先端钝,鳞片无毛或仅上部有毛。叶互生,叶片长圆形或
披针形,先端多急尖,上面较光亮,幼时基部沿中脉有柔毛,叶柄上面有柔毛,下面无毛。羽状脉,侧脉每边7-10条,在两面微突起,中脉在两面突起,网脉不明显;叶柄长6-16毫米,无毛。
伞形花序腋生,无总梗或有极短的总梗;
苞片4,交互对生,近圆形,外面被黄褐色丝状短柔毛,内面无毛;每一
花序有花3-4朵;
花梗粗短,密被长柔毛;花被裂片6,卵形或椭圆形,外面被柔毛;
雄蕊9,花丝有长柔毛,腺体箭形,有柄,无退化
雌蕊;
雌花中子房近于球形,
花柱有稀疏柔毛,
柱头2裂;退化雄蕊丝状,有长柔毛。果近球形,直径7-8毫米;果托扁平,宿
存有6裂花被裂片;果梗长约5毫米,颇粗壮。花期8-9月,果期翌年夏季。
豹皮樟常与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Hemsl. var.oblongifolia (Nees) Allen)混淆,均被错误鉴定为,但豹皮樟树皮呈小鳞片状剥落,剥落后呈鹿斑痕,果梗粗壮,而且扁平,果托上宿存有花被裂片,果成熟由红色变黑色,而豺皮樟树皮不呈小鳞片状剥落,无鹿皮斑痕,果则几果梗,又无残留花被片。成熟时蓝黑色,具白粉,极易区别。
采种:选择30-50年生的健康母树采种,待外果皮呈现紫黑色时,击落或当自然脱落后拾取。采回后,用水浸泡数天,揉去果皮、果肉,再用草木灰脱脂12-24小时,洗净阴干,于室内层积沙藏,冬播或春播。
圃地:选择排灌方便的沙质
壤土,深耕细靶,施足基肥,平整床面,开沟条播。种子千粒重120-140克,每亩播种量12-15
千克。待苗高长至7-10厘米时,带土移栽,移密补稀,每10-15厘米留苗一株。
林地选择:豹皮樟属中性偏阴树种。喜温暖凉润气候。生长在土壤疏松、肥沃和比较润湿的山坡、峡谷以及溪湔两旁,呈酸性或中性的沙质
壤土。造林地的规划,宜于山区、半山区和阴坡或半阴坡;栽培前全肯整地,挖60厘米大小的植树穴;株行距,以豹皮
香樟木身发育多为中、小径级材;故可稍密,1.5米×1.5米或2米×2米均可。
抚育管理:幼林期间,除适时中耕除草外,还须修枝抹芽,以利于
树高生长,和培育良好的干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