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浪冲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实验室和
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多年来一直从事药物分析和新药开发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贺浪冲,男,1957年8月生,
分析化学博士,药物分析教授,博士生导师。自86年以来,一直从事药物分析和新药开发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0~1991年在美国
佐治亚大学药学院进修学习。现任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院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实验室和
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药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化学会理事,《
药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
用高通量色谱和靶细胞模型研究都梁方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手性钙拮抗剂体内过程立体选择性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细胞膜色谱法分析研究
四物汤体系中的药效物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氢吡类手性钙拮抗剂体内过程差异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然降糖有效部位筛选及二类新药(
四氢呋喃31)的开发研究(
西安市重大技术创新项);钙拮抗剂类活性化合物的细胞膜色谱法筛选(卫生部科研基金);钙拮抗剂与钙通道受体相互作用差异性研究(卫生部优秀人才基金);用细胞膜色谱法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创立了细胞膜色谱法(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CMC),对其理论、方法和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研究药物分子与细胞膜及膜受体间的特异性、差异性和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建立了手性药物的CMC/HPLC联用拆分方法,并应用于研究体内过程的立体选择性,结果发现手性药物各对映体与靶细胞及受体作用的立体差异性是引起对映体间
药理学和毒理作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建立了活性成分的CMC筛选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物质基础研究和现代化天然药物开发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获
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主持2个国家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主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12项;书: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法医毒物分析》、《工业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兼任《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以及《Drug Discoveries \u0026 Therapeutics》等专业杂志编委、担任《J. of Pharmaceutical \u0026 Biomedical Analysis》、《J. of Chromatography A》和《J. of Chromatography B》等国际专业杂志特约审稿人。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余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1992年获
中国化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化学奖”,1996年获卫生部“
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奖”药物分析
二等奖,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
中国药学发展奖,2008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