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古寨
贵阳开阳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马头古寨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清河岸边一座小山山腰上,寨内古树参天,道路、民居依山就势而建,井泉汩汩,民风淳朴,自然天成。
古寨历史
据当地人介绍,这座寨子曾是元、明两朝贵州省土司——水东宋氏的底窝坝总管府遗址,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不仅是水东土司文化的缩影,也是布依文化和汉文化高度融合的典范。
据历史资料记载:唐宋时期,马头寨为蛮州宋氏辖地。元初置底窝紫江等处于寨内,已有700多年建制史。1301年,水东土官宋隆济起兵抗元,底窝紫江各族人民四千多人起义响应,攻下底窝紫江总管府,缴获“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明初,马头寨因作为水东宋氏直辖的十二马头之一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东土司宋万代反叛被平定后,水东十二马头才改土归流置开州(今开阳县)。但宋氏子孙仍居于马头寨及附近平寨、安官寨等地,清代还在马头寨建起了宋家祠堂供奉宋万代等的牌位。文物专家认定,古寨内除少部分为元代和民国建筑外,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而保存至今。
古寨信息
截止2009年,寨内有居民208户,1126人,其中宋氏60%以上,改为汉族(元、明、清时为布依族)。均以农耕为生。特产有花生、葵花。
古寨文化
社会价值
贵阳市开阳县土司古寨——马头寨古建筑群也以其古朴的建筑、鲜明的民族特色等特点被列为国 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人介绍,这座寨子曾是元、明两朝贵州省土司——水东宋氏的底窝坝总管府遗址,宋元时期,马头古寨一带就有布依族先民活动,如今,当地布依人仍保持着特有的服饰和风俗,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布依歌节,独具布依风情,历百余年不衰,如今已成为以布依歌舞为主,有汉、苗等各族人民数万人参加的民族团结盛会。马头古寨则是这一盛大节目的载体。它不仅是水东土司文化的缩影,也是布依族文化和汉文化高度融合的典范。
文化特色
有关文物工作者对马头古寨进行考察后,认为马头寨古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古寨内存元明清建筑90多栋,除少部分为元代和民国建筑外,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又不时战火纷飞,马头寨古建筑群能大多保存至今,实属罕见。马头寨古建筑民居是汉族与布依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大多房屋采用汉族民居穿斗抬梁式悬山青瓦顶木结构,但装修则颇具特色,如在左厢前外侧建八字朝门,在堂屋大门外加饰腰门;在窗户和楼上走廊多饰有“万”字图案,布依族人解释为代表“水车花”或“螃蟹花”,表示对水文化的崇拜,与汉族建筑装饰不大相同。与此同时,在门、窗装饰中又大量吸收了传统汉文化中象鼻、二龙抢宝、双凤朝阳、福禄寿、桃等吉祥图案。
建筑特色
古木房
古香古色的古木房,纵横交错,依山顺势,印入游客的眼球。三合院、四合院有规律地建在两条山脊梁中轴的两侧,这些三合四院的建筑,都是封闭式的石院坝,朝门一律向西开,是唯一的进出的通道。房子多建于明清两朝。均为穿斗式木质结构建筑物。大门、腰门、朝门、栏杆及家具,都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木雕装饰。其中以万字格居多,它又称为水车花式浮萍花,是灌溉工具竹筒水车的象征。其外是蝙蝠咀主福;梅花鹿主禄;寿字匾主寿;龙凤呈祥主喜;二龙抢宝主荣,双凤朝阳主华;麒麟戏珠主富;双蝴齐至主贵;牡丹花主贵;葵花主多子多孙,牵牛主子孙发达长远;花并局安;八仙过海主本事;金玉满堂主荣华等。这些图案,是汉文化与布依族文化融合的结晶,也体现了先民的勤劳和智慧。
石建筑
古寨是一个用石头堆起来的村寨。它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大小通道,都是用石块、鹅卵石铺就的,其中:大部分是块石平铺,少部分是河石砌的石纹路,陡坡处是用条石砌的梯子。大小通道的两侧石墙,无论高低长短,都是用条石或乱石砌成,高1~10米不等。其外,石坝、石坎、石井、石桥、石基、石兑、石磨、石凳、石雕、石墙……密布成网,到处可见。这么庞大的石建筑,实现人们用双肩一块一块地抬来,又一块一块地做成模型,不难想象,他们是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精力的。
古寨布局
古寨形如蝴蝶,意为福地。它的龙脉,源于修文扎佐,绵延了近六十里,一直延伸到白花大山东部山根的平台上。三面悬崖、陡坡、陡坎、深沟、青龙河、深水河环寨流过,枕山环水。古树参天,宅前田园与居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处“天人合一”的优美环境。
寨中两条清溪穿寨流过汇于深水河。古寨位置正处于四条清泉的交汇处,形成了古地理学中“吉祥之地”。水,是古寨立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存、持久、牢不可破的有力保障。
古建筑
总管府位于后山最高处,元明时期的靖江路总管府和底窝总管府曾设于此。历时三百余年,基础为元朝建造,房子是明朝建的。总管府周围,乃高坎居多,平缓处,用条石砌成4~6米的寨墙,与高坎紧密配合。分内外两层护墙,今尚有遗迹可见。大朝门、大街坝的遗址,几条千斤巨石,就是当年修石朝门的见证,还有上马石、寿字纹、长发永安、拴马石等遗迹,今历历在目。在这里,可以观察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情,并用旗子指挥,调动人马,保卫家园。
古庙
源于明朝中期,毁于明末,是为宋氏家庙。轻康乾盛世末重建,为宋涂二姓共建,涂左宋右,供奉祖先,希望子孙兴旺,故名“兴隆寺”。咸同乱时又毁,今现存建筑乃光绪二年第三次修造。先年修造,雕龙画凤,热闹非凡。
红军标语
七大爷宋荣宗,八大爷宋荣昌两大三合宅院,均用条石和古砖砌成院墙,密封整个宅院。内分主宅、长工宅、家丁宅,气势比较宏大,门窗雕龙画凤(文革是被破坏),田园千亩。其它三合四院大同小异。唯独宋乐玲宅三合院,有二十多条红军标语,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古寨内还有丰富的红军革命文化遗迹。1935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三军团长征途中经过开阳县禾丰乡,在马头寨等处留下了众多红军标语,至今仍存“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数十幅标语。
民族融合
每一座村寨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是,马头寨在其发展过程中,将当地的布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很好地融和在一起,两族人民同为一家,文化与生活相互交融,无论是在房屋建筑、生活习惯还是民风民俗方面,在这里既有鲜明的特色,又有共通的特性。在贵阳市这片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两种文化互为交融并生成独特的汉布依文化,实属罕见。难怪有关专家这样称:“马头寨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贵阳历史文化的发展史”,在去年评出的贵阳八景中,马头寨榜上有名,其影响可见一斑。”
发展制约
面临白蚁破坏威胁
对省内外游客而言,寨内的土司总管府遗址、七大爷宅、八大爷宅等地为来此观光的必到之处。每有游客来此,多数村民都滔滔不绝说上一阵这里的久远历史。然而,这里的村民们并不知道,在古建筑的阴暗角落里,一种叫“白蚁”的虫子正在大口大口地撕咬吞噬着百年老屋的立柱和横梁。
那里的白蚁危害已呈越演越烈之势,且寨内古建筑的承重横梁和立柱已多数被蛀空。
白蚁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产生白蚁中的另一个品级——“有翅成虫”,他们会分飞配对后逐步向周围蔓延。就马头寨白蚁危害的程度而言,如果不进行专业防治,土司古寨极具价值的名胜古迹就有倒塌的危险。
缺乏经济带动作用
在马头寨,有村民抱怨,即使没有白蚁蛀坏,他也迟早会把老房子撤掉,改建砖墙楼房,“谁愿意整天呆在那黑黝黝的老房子里?”
另一个原因:游客到寨里观光时,都称赞老屋很有价值,今后肯定是个挣钱的宝,但游客每次都是去两公里之外的水头寨吃饭消费,而他们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在这个名声在外的古寨里,几乎没有一个可以让游客掏钱消费的地方。这里惟一有的,就是古朴的特色建筑和纯正的农家气息。
目录
概述
古寨历史
古寨信息
古寨文化
社会价值
文化特色
建筑特色
民族融合
发展制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