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部都会区
促进港深融合发展的重要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香港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当中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10月30日提出《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明确北部都会区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等。
规划建设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对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历史沿革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当中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北部都会区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
香港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包括天水围、元朗及粉岭/上水等已发展成熟的新市镇及其相邻乡郊地区,并有6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都会区内拥有多达7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联系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2023年10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明确北部都会区发展愿景、区域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等。随着各项目的推进,北部都会区将在未来5年到10年内逐渐成形,并在20年内大致完成发展。
发展规划
根据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北部都会区将分为四大区域,由西至东分别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
为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10月30日提出《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行动纲领提出三项指标:将在2024年或之前为所有新土地发展项目推出建议土地用途和发展方案,在2027年或之前为所有主要发展项目启动收地程序,在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发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单位的各四成。
发展目标
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已规划或规划中的发展项目,预计可提供约35万套住宅;北部都会区可额外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估计可提供约165000至186000套住宅。连同元朗区北区现有的住宅单位,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总住宅数目将达905000至926000套,一共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工作岗位数也将由现在的11.6万大幅增加至约65万,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
发展意义
新界北部都会区的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相关发展蓝图可助香港突破过往土地供应的瓶颈,令新界得到更大发展,真正为香港创造巨大的安居效益、就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设香港北部都会区可以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香港深层次问题和共同富裕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北部都会区将释放一定量的产业用地,补足香港科创产业发展所需的链条和资源,更好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产业链分工,融入国家巨大市场和科技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南重北轻”城市发展格局,是导致香港长期职住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香港南部已形成高端服务业集群,而就业岗位有限的北部聚集了大量居住人口,造成南北向较重的交通通勤压力。
规划建设北部都会区,就是重塑香港空间和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通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内地产业体系,以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畅通国际国内循环,加速缓解香港现有矛盾,解决香港长期、深层次问题,进而为香港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问答神州》专访香港特区特首政策组组长黄元山香港北都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黄元山表示北部都会区是由一个载体,有较大的物理发展空间,并且大湾区有许多较为成熟的企业,可以发展新的国际空间,希望香港北都区成为总部经济的“重镇”而不仅是“桥头堡”。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
发展意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