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镇,位于
陇南市文县东北部,
白龙江中游。东接陇南市
武都县外纳镇,南与口头坝、
尖山乡为邻,西依桥头镇,北靠梨坪、
舍书乡。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3公里,地域面积1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7%。镇政府驻地临江街,距县城82公 里,海拔800米。2014年12月24日经
甘肃省民政厅批准撤销临江乡改为临江镇,2015年7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临江镇。
全镇辖13个行政村(临江、阳儿坝、元岭山、东风、大坪、月亮坝、山背后、欧家坝、寨子、四新、蒋冯、巩固、蒋家湾),52个合作社,56个自然村,1737户,7328人,劳力3785个。耕地面积9589亩,其中水田400亩,水浇地3531亩,旱地5658亩,梯田9126亩,经济林果3200亩,纹党680亩,农民人均耕地1.30亩。200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579万元,多种经营收入209万元,粮食总产17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33公斤,人均纯收入545元。
临江镇, 因面临
白龙江而得名,坐落在白龙江畔,地处
文县与
武都县交界处,素有"文县北大门"之称,"212"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山大坡陡,峻岭重叠,沿白龙江两岸川坝地较少,雨量少,气候干燥,无霜期短,土地瘠薄,自然条件差,是文县的贫困乡镇之一。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
阳芋为主,经济作物有纹党、
花椒、核桃、烟叶、地下矿藏较为丰富,已探明的有邓家沟硅矿,东风沟石英矿、
重晶石,圆岭山、沟岭子的钴锰矿,冷堡子、寨子、欧家坝的
赤铁矿、硅矿。
临江镇是文县开发较早的地方,原始氏族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发现,临江坪和蒋家湾新石器时期寺洼文化安国类型遗址(有陶片、罐盆器具),杨家湾有
齐家文化遗址。据有关研究人士考证表明,临江即古葭芦镇,三国时
姜维驻戍,与
邓艾屡战于此。
南北朝时,为氐人杨氐人杨氏武都国、阴平国都址。境内牡丹寺,始建于
光绪年间(1885年),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几经重建,如今更具特色,为当地一胜景。自古以来,
临江市设有渡口。明代诗人冯时雍《临江晚渡》诗曰:文州尽日渡江关,烟锁秋林鸟正还。鼓入云山漠漠,马蹄踏栈水潺潺。阶民候火迎官府,蜀客囊金趁市寰。附峪柴扉多隐约,题诗聊并画图看。明代诗人兵备、许路《宿临江》诗曰:夜深灯火宿临江,又逐鸡声促晓装。行盖润沾连日雨,征衣寒袭两山霜。书生用武三千字,老将屯兵十二万。但愿峰烟息万里,不炉尘土日奔江。距临江街南三里许的羊儿坝,古有横跨
白龙江的
木桥,村民称之为临江桥。至今有邑
举人张尔翮《临江桥碑记》,曰:文之北,距县城百里许,有临江驿。临江者,临白龙江也。水自武都来,东南注,至玉垒关与文之白水合。而此驿适当冠往来之所,波流中冲激,非桥莫济。此临江桥之设,由来旧矣。然屡修屡。望详者。每须舟师力,故又称临江古渡云。
康熙帝甲子岁,守戍马公,乃重建之。解放后。1957年文武公路通车后,南来北往的汽车在羊儿坝渡船过江,非常不便。境内的白龙江大桥始建于1965年,是白龙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梁,因坐落在羊儿坝村旁,又称羊儿坝公路大桥。
长期以来,临江镇曾是被贫穷阴影笼罩的贫困乡镇。1986年被列为省扶贫困乡以来,在国家的扶持下,全镇人民抓水整地增粮,发展多种经营,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花椒、核桃、
柑橘等经济作物产量俱增,矿产资源得到开发,贫困面貌大为改善。涌现出了月亮坝、四新、层次沟、半山等一些治穷致富的先进村社,2000年全镇基本实现整镇脱贫。全镇经济、文化、教育、卫生设施不断发展。现有中小学17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村学13所,在校中小学生达人。设有中心卫生院、供销社、工商所、财政所、邮电支局、派出所、粮站等机关单位。有个体工商户100多户,从业人员200多人。境内有临江电站。
临江镇党委和政府带领全镇群众以干克难,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在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2001年农业总产值比1998年增长30万元,粮食产量与住年持平,贫困面由35%下降到28%。二、基础设施建设有新发展。修通了羊儿坝、尚家沟、蒋家湾3 条水渠,建机井10处,新修蒋家湾、欧家坝、上半山珍着社等处水窖360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亩。新修了4条乡村公路,其中邓家沟、上半山、大坪3条公路已修通。新修和续建了5村11社人畜饮水工程。三、文教卫生事业得到新发展,儿童入学率达到98%,维修了9所小学,新修上半山小学3间教室,草坡村学3间教室,建成东风沟小学义教工程教学大楼。镇中卫生院医疗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
计划生育完成了人口指标。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架设了临江有线电视网络,维修了临江电站,架通了 羊儿坝、四新、东风等村农电线路。五、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成效明显。
临江镇党委和政府主要工作任务是:从临江镇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基础建设,扶贫与开发并举,科技兴镇富民,努力实现全镇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基本思路是:瞄准一个目标(脱贫致富奔小康),立足四大资源(光热、水能、矿产、土地),强化两个基础(以水利为的农业基础,以电力、公路、城建为主的工业基础设施,)建好五个基地(
花椒、核桃、湍、油橄榄、中药材、蔬菜),大力推进三个开发(矿产、农业科技、市场),全力把握好抓水、整地、退耕还林、开矿、修路、办电等6个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以资源开发为龙头,以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主要奋斗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达到630万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产值年均增长10%,达到473万元,乡镇企业产值年均增长7%,达到515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0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00公斤,人均纯收入800元,镇财政收入达到31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计划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