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
故宫博物院购藏的持箕女坐俑俑,也是偶人,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丧葬中较为盛行的随葬明器之一。“俑”的出现就目前而言,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前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汉代的
陶俑在继承
东周和
秦朝陶塑艺术风格基础上,特别是汉代艺人在对人物、面部表情、动作神态等刻画雕塑上的入微入细,充分揭示了人物灵魂的涌动和思想的张扬,显示出古代艺人的高超技艺。
1959年,河南安阳北郊
张盛墓出土了
隋朝劳作俑和一些生活用具的模型。里面就有一个执箕俑,该
陶俑头梳平髻,面庞清秀,乌发朱唇,身穿窄袖短衫,长裙曳地,裙带系于胸前下垂,双膝跪坐,双手捧着一个簸箕,低头,眼睛注视着旁边的陶磨,好像正在辛勤地为主人劳作。
1987年
河南省济源市辛庄乡出土的宰羊陶俑。高15厘米。灰陶胎,模塑而成。艺人塑造出一屠夫身穿短衣,束腰带,挽双袖,左腿跪地,右膝压在羊身后半部,左手紧握羊角,右手持尖刀,正作刺入羊颈场面。羊四肢被捆绑,身体侧卧,似乎作挣扎姿态。造型生动逼真,生活气息浓厚,反映出农家宰羊的真实生活场面,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所藏的彩绘劳作俑群在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时代约在公元7-9世纪,高9.7-16cm,,一组四件,均为从事不同家务劳作的妇女形象。自左至右依次表现从粮、簸粮、磨面、
烙饼的过程:第一人双手握杵舂粮;第二人坐,手端簸箕;第三人作推磨状,第四人席地而坐,腿上置面板,双手作擀面状。此群俑像不刻意求精,而求神似,表现了另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反映了
唐朝生活劳动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