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优205,是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培育的晚杂交新组合,2001-2002年平均亩产468.13公斤,2003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2.4公斤,2004年4月通过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4013),适宜全省作连晚种植,是生物学植物系统分类中
被子植物门门下一个的物种名称。
协优205,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培育的晚籼杂交新组合,2001-2002年平均亩产468.13公斤,2003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2.4公斤,2004年4月通过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4013),适宜全省作连晚种植。
该组合全生育期128.3天左右;株型较紧凑,植株中等偏矮,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生育期适中;平均亩有效穗18.6万,每穗实粒数100.5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9.9克。
协优205系
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
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由不育系协青早A与恢复系浙恢205配组而成。该组合于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组合作连晚种植,通常全生育期128.3天,比
汕优10号长2.3天。株高101.1cm,穗长22.3Cm,每穗总粒数115.0粒,每穗实粒数100.5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9.9g。抗性:叶瘟0.5-3.0级,穗瘟2.0-3.0级、损失率1.5-2.3%,白叶枯病8.8-9.0级,
褐飞虱3.0级。2000年在
浙江省“8812”联品试验中,平均产量508.29kg,比对照汕优10号减0.02%;2001年在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全生育期129.7天,比对照
汕优10号长2.8天,平均产量484.9kg,比对照汕优10号减2.51%;2002年在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全生育期126.8天,比对照汕优10号长1.7天,平均产量451.35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2.49%。2001-2002年在金华婺城区等试种示范220多亩,亩产498.5-483.2Kg;2002年在
平阳县试种120亩,调查测产平均亩产478.6Kg,比相邻对照协优46号增7.1%。2001年在
临安区藻溪镇九里大区对比试验中,面积2.3亩,平均亩产556.5kg,比对照
汕优63增产1.2%,2002年在临安试种117亩,平均亩产534.2kg。2002年在三门试种3.5亩,平均亩产476.3kg,与对照
协优46产量相仿。
2001年、2002年12项米质指标中有9项指标达到部颁二级以上,2001年
物理化学总分名列参试组合之首,其中
糙米率81.8%,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2.5%,粒长6.6mm,长宽比2.7,垩白粒率65%,垩白度10.7%,透明度2,碱消值6.6,胶稠度51mm,
直链淀粉含量20.3%。
协优205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区作连晚种植,在
杭嘉湖平原及其它地区的山区作单晚种植。该组合米质优、产量稳、栽培易,2003年已推广面积1000多亩,按2004年销售种子计算,2004年可推广面积3000多亩,推广前景广。
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作晚稻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地区应按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播种、移栽期,秧龄控制在35d以内,超过35d采用两段秧,以培育多蘖壮秧。
3、科学运筹肥水: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重视氮磷钾配套,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追分蘖肥,注意增施磷钾肥,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每亩施纯氮12—14kg、磷肥30kg、钾肥20kg;在水浆管理上,总的原则是浅灌勤灌,干干湿湿,要求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后期干湿交替防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