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邵
汉末三国时期的吴国大臣
顾邵(184年—214年),字孝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他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知府。在任期间,他善于治理,有治绩。顾邵二子为顾承顾谭。他于官职期间去世,享年31岁。
 人物生平
顾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从本州岛郡或各地而来的人都慕名来拜见他。有的甚至结为朋友才告别,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把孙策女儿许配给他。
建安十四年(210年),周瑜病逝,庞统扶送周瑜灵柩到孙吴。顾邵前去吊丧。
当庞统辞别吴主西归荆州市时,这些人便齐聚在昌门相送,陆绩、顾劭、全琮都赶来了。
庞统评价陆绩、顾劭,说:“陆君可说是匹驽马,但实际却有余力;顾君可说是条驽牛,但却能负重而道远。”
庞统对全琮说:“您乐善好施敬慕美名,颇类汝南郡樊子昭。虽然智力一般,但也称得上是一时俊秀!”
顾劭、陆绩对庞统说:“待将来天下太平了,再与您一道品评天下名人才士。”
于是,三人都与庞统结下深交,然后归返。
同年,顾邵入仕,接替九岁的孙邻拜为豫章知府。顾劭到达豫章后先祭祀徐稺之墓,优待其后人,禁止不正当的祭祀。而小吏中有才能的,就令其入学,选择优秀的提拔高位,选择良好的从事教育,于是社会风气逐渐改善起来。
最初,张秉的长子去世,顾邵亲自穿戴丧服。顾邵要去豫章了,送别他的有一百多人,而张秉正好生病了。顾邵对宾客说:“张仲节生病了,困扰无法来相送,我也遗憾没见到他,我先回去同他告别,诸君请稍等片刻。”他留心善待下士,都类似于这样。世人都认为顾邵有识人之才,提拔的平民张秉殷礼后来都当了知府,吴升到太子少傅。而丁官至典军中郎。
建安十九年(214年),在豫章郡五年的顾邵逝世,年仅三十一岁。
家庭成员
长辈
父亲:顾雍孙吴丞相
母亲:陆姓,陆康女儿。
平辈
顾穆,又名顾裕,顾邵弟,官至枝城市太守,永安元年继任陵侯。
顾济,骑都尉,顾邵幼弟。袭父爵。子。
顾裕,字季则,顾徽之子,顾邵从兄弟。少知名,位至镇东将军
妻子
孙氏,长沙桓王孙策之女
陆氏,陆骏女儿)
儿子
顾谭,字子默,长子,太子四友之一。
顾承,字子直,次子,官至奋威将军。
趣闻轶事
负重致远
庞统到了吴地,吴人都和他交朋友。他见到陆绩、顾劭、全琮三人,就给他们三人下评语说:“陆君可以说是能够用来代步的驽马,顾君可以说是能够驽车载重物走远路的驾牛。”有人问道:“真像你的评语那样,是陆君胜过顾君吗?”庞士元说:“驽马就算跑得很快,也只能载一个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一百里,可是所运载的难道只一个人吗?”吴人没话反驳他。庞统又说:“全君有很好的名声,像汝南郡樊子昭。”
顾劭曾经和庞士元作过一次夜谈,他问庞士元说:“听说您因善于鉴识人才而闻名,我和您两人谁更好些?”庞士元说:“移风易俗,顺应潮流,这点我比不上您;至于谈论历代帝王统治的策略,掌握事物因果变化的要害,这方面我似乎比你稍强一些。”顾劭也认为他的话妥当。
遇庐山君
顾邵管理豫章郡的时候,把庙宇一个一个地拆毁。当拆到庐山庙时,全郡上上下下都规劝他,他没有听,到底将那庙拆除了。
当天夜里,他忽然听见有敲大门的声音,正觉奇怪,匆匆进来一个人,推开门径直向他走来。那人长得凶恶可怕,如职掌"驱鬼"之官,自称是庐山神君。顾邵独自与他对视了一会儿,就请他坐床,这鬼却像客人一样坐了下来,顾邵精通《左传》,那鬼随即跟他谈起来,整夜不得安歇。顾邵惊叹他知识丰富,能言善辩,对他说道:"《左传》记载,晋景公所梦大厉者,从古到今都有这个东西呵。"那鬼笑道:"如今大则有之,厉则不然。"这时,灯火燃尽了,顾邵也不再取,随即把《左传》烧着,继续同鬼谈话。鬼连连告退,顾邵却挽留他。那鬼本想凌辱顾邵,没想到顾邵正气浩然,使之无机可乘、
鬼反倒变得和气恭逊起来,十分恳切地请求他把庙宇修复。顾邵笑而不答。鬼发怒而去,回头对他说:"晚上没能向你报仇,三年之内,你必定得死,还是在这同一时刻。"顾邵说:"什么事使你如此匆忙?再坐下谈一会儿吧!"那鬼却隐去踪影。顾邵看看门窗,全都关得紧紧的,还是原来的样子。
三年之后,顾邵果然患了重病,总是梦见那鬼来打他,并劝他修复庙宇。顾邵说:"邪怎能压正?"始终不听,不久便死了。
历史评价
陈寿:博览书传,好乐人伦
庞统:①驽牛能负重致远。②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③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
周昭:①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岂独古人乎!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承之为美也。“②《论语》言‘夫子恂恂然善诱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豫章有之矣。
相关史料
《吴书·张顾诸葛步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成员
长辈
平辈
妻子
儿子
趣闻轶事
负重致远
遇庐山君
历史评价
相关史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