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春
北川中学校长
刘亚春,四川省北川中学校长,因北川中学而痛楚、因北川中学而闻名。
人物经历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在开会的刘亚春从楼里跑出来,立即组织师生展开自救。在尘土弥漫、余震不断的废墟上,他带领大家用手挖、用肩扛、用铁锤砸、用木杠撬,几天几夜不曾合眼。在救援部队到来之前,刘亚春带领师生,硬是从死神的魔爪中夺回了200多条年轻的生命!这个个头不高、身形瘦小的四川省男人在“5·12”那个晚上头发就白了一大半。震后第二天,学校大多数师生转移到了绵阳市,刘亚春与部分老师仍守在学校,老师们劝他走,他说:“抢险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留在这里。”就这样,刘亚春一直在废墟上坚持到5月15日,才随最后一批撤离人员离开学校。但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却永远地长眠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下边。
主要成就
2008年9月1日,全校3062名学生全部在板房校园如期开学。为了不让一名孩子因为灾难和贫穷无法上学,过去的一年里学校没有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在运行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还为1800多名困难学生补助了生活费。
刘亚春在学校组织了各种活动和心理辅导课程,还邀请于丹傅佩荣等知名人士多次来校开办专题讲座。刘亚春清楚地记得,2008年秋季开学时,于丹讲座的题目是“向生命致敬”。“仁爱天下,死而后已。二人成仁,就是仁爱。简言之,两个字,爱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善意,对他人好。”于丹的话让刘亚春感慨万千。
这一年来,刘亚春一个人住在宿舍楼里,经常有学生看见他晚上在校园里踽独行。可刘亚春从来不提自己的孤独,也没有时间去感受孤独。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自己做饭、洗衣服,还有大量的工作,他刻意让自己劳碌,让高强度的工作弥补心灵的伤痕。
2008年四川省北川中学593人参加高考,各类高校录取496人。刘亚春说,这就是震不垮的北川中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回归常态,2009年高考北川中学再创佳绩,考生比上年少了160人,本科上线却多了20人。
“新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学不搞雕塑,我们会把北川的大石头放到新学校里,把学校装点得自然美丽。我们要把省下来的钱放到学校建设中、用在人才招募上。”谈到对未来北川中学的校园构想时,刘亚春说道。
在刘亚春的规划里,经过“3年恢复、6年提升、9年跨越”之后,四川省北川中学将完成从一个普通的县级中学向国内一流民族中学的飞跃。
“3年恢复”,重心是重建。2009年6月底,北川中学正式面向全国招聘40名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学校从2008年暑期至今共外派教师培训达100多人次。“最近还要派一些老师去英国学习。”刘亚春说,“教学质量抓不上去,我心里有愧。”
“6年提升”,即全校师生在各方力量帮助下实现升学理念、学校品位、教学质量“三大提升”。
“9年跨越”,刘亚春的目标是让四川省北川中学成为全国一流名校。“许多人对北川中学的关注,是因为灾难,但我们北川中学人更希望因为我们的一流办学而为人所知、受人称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见到了刘亚春写的一篇《太阳,又从这里升起》的文章。在文章结尾,刘亚春这样写道:“用心去做,做有良心的教育,有国家大爱的温暖,北川中学的明天会更加光明。”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