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梅位于
湖北省黄梅县江心寺内,相传由
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种植。晋梅树龄约1600年,是
中原地区古梅中的长寿者之一。晋梅花朵洁白,花蕊金黄,冬季末至春季初会连续开放两次,因此又称作“二度梅”。
晋梅在四大古梅(晋梅、
隋梅、
腊梅树和
宋梅)中尤为珍贵,被誉为稀世国宝和千古奇葩。
蔡山晋梅历经风雨沧桑,树皮褐色且带有皱纹,覆盖着厚厚的
青苔,呈现出古老而苍劲的姿态。树高达近8米,树冠呈扁圆形,直径超过7米,整棵树向北方倾斜,树枝向下伸展。主干距离地面1.1米处分叉,分叉处周长约为1.1米。由于时间久远,主干的部分木质已经腐朽,但树皮仍然保存完好,这是古梅得以生存的关键因素。尽管主干的一部分已经被虫蛀空,向南方的一侧枝条只剩下不到80厘米的残缺部分,但向北方倾斜的另一侧枝条成为了主要的支撑,尽管底部的树皮破损,背面布满了绿色的
苔藓植物,看起来有些干燥衰老,但在顶部又长出了四个斜向上延伸的枝条,形成了古梅的树冠。每年“
大寒”至“雨水”期间,晋梅就会绽放出白色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展现出坚韧的品质和纯洁的心灵。
晋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当时由著名僧侣
支道林所种植。据《黄梅县志》记载,
江心寺位于黄梅县西南的江边,古代名为江心寺,寺中有支遁亲手种植的梅树,至今仍存,也是当地的知名景点。
清代时期,多位诗人曾提及支遁在江心寺种植梅树的事迹,这些记录成为晋梅悠久历史的最佳证明。《
高僧传》记载,支遁出生于
晋朝愍帝建兴元年的闰四月四日(公元313年),逝世于
东晋废帝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他俗姓关,来自
开封市(今
河南省开封市南部),东晋
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出家为僧,曾在江心寺居住并修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蔡山晋梅作为
黄梅县73处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上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在晋梅周围建造了保护设施,包括高度为0.5米、内部空间为3.25米的
八边形砖台以及2米高的围墙,并指定蔡山林场负责管理和保护。1964年起,蔡山林场的工作人员通过种子培育和扦插繁殖等方式,成功地繁育了晋梅的后代。这些新植株已经在黄梅县城、
五祖寺、五祖林场、县博物馆等地扎根生长。自1983年3月以来,黄梅县政协委员多次提议加强对晋梅的保护和抢救。省内及外省的专家学者也呼吁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重点保护这一珍稀资源。1998年,
黄梅县将
蔡山晋梅纳入全县旅游发展规划。2000年,黄梅县委、县政府将其列为《黄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重点项目,并决定建设“蔡山晋梅馆”。2001年,经过黄梅县政协的决议,晋梅的抢救和保护被列入政协提案,投资逾十万元实施了相关工程,使得晋梅重新焕发生机,展现新的风采,迎接四方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