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张仲威出生于河南杞县
付集镇双楼村,那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农耕村落,在那里,张仲威度过了童年,并接受了最早的教育。1936年,小学毕业后的张仲威考入
开封黎明高中,成为一名新式中学的学生。张仲威,1944年考入河南国立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随后,响应抗日的号召投笔从戒,调赴缅甸加入中国抗日远征军新一军作战。
1944年,张仲威以高二年级同等学历考入了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准备踏上实现梦想的道路,但
日寇的猖使得张仲威的求学之路再次断绝。当年,张仲威毅然从军,踏上了抗日的战场。
1946年,张仲威复员,重新申请就学,并进入
北京大学农业经济系学习,在那里,他有新的梦想——
农学。同时,也在那里接触到了学生运动和进步的革命思想,并于1947年10月加入了民主青年联盟,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54年,张仲威调入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任系主任助理。也就是那时候,我国的农业合作化开始逐渐进入高潮,更多的农业专家开始大规模进入农村,帮助农村发展。1957年,张仲威带着他的学生们,进入了
海淀区韩家川村,进行农村规划实践。
张仲威是1984年到河北正定的,当时,他随专家团队到正定考察,为正定的发展出谋划策,他还记得那里当时的状况。“我们去的时候,整个正定全年的GDP只有1000万,我们在那里考察了很多地方,也做了一些规划,去年,正定县的人想邀请我回去看看,他们告诉我,现在正定县的GDP超过270亿,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和40年前大不一样了。”
在2015年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于2019年获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1946年申请复员考入
北京大学农经系学习,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随院校合并转入原北京农业大学继续学习,至1950年8月毕业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3年被聘为教授。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月离休。
2022年2月2日20时41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农业经济学家、
中国农业大学离休干部、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仲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8岁。
张仲威,曾先后任农经系系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评议委员、国务院扶贫项目(UNDP项目)国内顾问、农业部成人教育高级职称评议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世界银行中国农业支持服务项目部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市专业顾问、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划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百科•农业经济卷》常务副主任等职。
张仲威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发展规划和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践应用,先后开设8门课程,培养硕士生18名、博士生9名。在科研工作中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项(其中主参两项),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2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2项,校级奖2项。一生撰写著作20余本,其中主编10本,发表论文60余篇。张仲威除教学科研外,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长期从事农业发展规划和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