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讷言
刘讷言
刘讷言为李治六子李贤李贤的侍读。在太子因谋反政变而废为庶人后,太子洗马刘讷言送给太子的小说《俳谐集》被搜出来,唐高宗看后大怒曰:“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进俳谐鄙说,哪里是辅导之义?”立判刘讷言流于振州。《俳谐集》就是笑话性质的书。罗宁“《俳谐集》与《谐噱录》考辨”中考证:所谓《谐噱录》不过是明人哈希伪托的一本笑话书,和刘讷言《俳谐集》并非一书。《谐噱录》是在晚明笑话书风行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简介
刘讷言之名,《旧唐书》卷六十八〈张大安传〉、卷七十〈格辅元传附格希元传〉、卷八十六〈李贤传〉均作“讷言”,《新唐书·儒学·刘讷言传》、《新唐书·艺文志》,《唐会要》卷三十六、卷七十六,《资治通鉴》卷二百二永隆元年八月亦作“讷言”,唯有《旧唐书·儒学传》作“纳言”。按《论语·里仁》云:“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论语·子路》云:“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讷言”是传统文化推崇的状态。《老子》四十五章亦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因此,“讷言”应该是正确的写法。
历史
刘讷言的籍里字号均不详。《旧唐书·儒学传上·秦景通》在记述完精於《汉书》的学者秦景通之后,又云:“为《汉书》学者,又有刘(纳)〔讷〕言,亦为当时宗匠。”此下为刘讷言传:
(纳)〔讷〕言,乾封中历都水监主簿,以《汉书》授沛王贤。及贤为皇太子,累迁太子洗马,兼充侍读。常撰《俳谐集》十五卷,以进太子。及东宫废,李治见而怒之。
诏曰:“刘(纳)〔讷〕言收其余艺,参侍经史,自府入宫,久淹岁月,朝游夕处,竟无匡赞。阙忠孝之良规,进诙谐之鄙说,储宫败德,抑有所由。情在好生,不忍加戮,宜从屏弃,以励将来。可除名。”后又坐事配流振州而死。
刘讷言乾封元年(666)幽素科及第②,是当时著名学者,通《汉书》。任李贤洗马期间,与格希玄、张大安等撰《后汉书注》,仪凤元年(676)献上③。至於刘讷言作《俳谐集》的时间,应在李贤为太子期间,即上元二年(675)至调露二年(680)。
关於刘讷言其人,所知仅此。
《新唐书·儒学·刘讷言传》记载较《旧唐书》更简,没有新的内容,但称“尝集俳谐十五篇”,表述略异。十五篇即十五卷,但“集”字说明其书出於编而非自撰。我怀疑此书既令李治震怒,早已毁弃不行。宋祁欧阳修等人应该没有见过《俳谐集》的原书,只是根据《旧唐书·刘讷言》在《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中著录了此书,并推测其出於编纂。此外,《通志略·诸子类·小说》亦有《俳谐集》十五卷,题“刘讷言撰”。《通志略》所载书,很多未必是见到原书,此必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至於《俳谐集》的性质,从唐高宗称其为“诙谐之鄙说”来看,其内容是谐谑体小说而非俳谐文的可能性更大④。刘知几在《史通》裏使用过类似的词汇,如: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恢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夫以荛鄙说,刊为竹帛正言,而辄欲与《五经》方驾,《三志》竞爽,斯亦难矣(《采撰》)。
又自魏、晋已降,著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所讥,颇为无知所说(《书事》)。
夫刍荛鄙说,闾巷言,凡如此书,通无击难。而裴引《语林》斯事,编入《魏史》注中,持彼虚词,乱兹实录(《暗惑》)。
作品
初唐时刘讷言曾撰有《俳谐集》十五卷,见於《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通志略·诸子类·小说》著录。重编《说郛》、《五朝小说》、《唐代丛书》均收有刘讷言《谐噱录》一卷,有的现代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刘讷言的《俳谐集》①。实际上,所谓《谐噱录》不过是明人杂凑伪托的一本笑话书,和刘讷言《俳谐集》并非一书。《谐噱录》是在晚明笑话书风行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刘讷言《俳谐集》已失传,今有署名刘讷言的《谐噱录》,见於重编《说》(卷三十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均43条。《雪涛谐史》、《唐代丛书》、《唐人说荟》、《说库》所收有题名“唐朱”的《谐噱录》,内容相同。王利器历代笑话集》据《雪涛谐史》收录39则,亦题“唐朱揆”⑤。
所谓唐朝朱揆,应属托名。唐宋文献中仅见宋初《葆光录》卷一有孝廉朱揆,居永嘉,杜侍郎下及第,此外未见其人及著述,不当是《谐噱录》的作者⑥。而题名刘讷言,也是伪托。《谐噱录》记事已涉五代十国,如〈浣溪沙孔子〉、〈不栉进士〉、〈山驴王〉、〈劫墓贼〉等,自然不可能是刘讷言的作品。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谐噱录》实际上是一部辑录体小说,其文献来源以唐宋为多(见后)。〈蹲〉、〈鸭姓奚〉二条出《琅嬛记》,〈就溺〉一条原出《晋书》,但文字与《诚斋杂记》相同,实际是录自《诚斋杂记》。这就透露出该书的成书年代。《琅嬛记》旧题元伊世珍撰,《诚斋杂记》旧题元林坤撰,但据我的研究,这《琅嬛记》以及《女红余志》、《古琴疏》、《缉柳编》属明代伪典小说,《诚斋杂记》是同时的辑录体小说,它们的成书时间约在万历(1573~1620)初⑦。所以,《谐噱录》的成书时间只能在万历年间甚或更晚至天启(1621~1627)、崇祯(1628~1644)时,重编《说郛》和《五朝小说》刻版以前。重编《说郛》和《五朝小说》的刻版时间学界尚无明确结论,但一般认为在晚明,如程毅中认为:“《五朝小说》的结集应当在崇祯七年之后。”⑧陈大康将其定在崇祯间⑨。
明代万历以后,文言小说的辑录、编选、汇集、刊刻成为一时风气,编选谐谑体小说和写作笑话书也十分盛行⑩,仅《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著录的明代谐谑类小说就有50部之多,基本上都是晚明作品,如赵南星《笑赞》、钟惺《谐丛》、刘元卿应谐录》、冯梦龙《笑府》、浮白斋主人《雅谑》等11。在这种环境之下,《谐噱录》也应运而生。我们知道,明人编撰小说,“往往妄制篇目,改题撰人”,《谐噱录》妄题刘讷言或朱揆,恐怕也是出於编录者或刊刻者之手。
《谐噱录》考辨
初唐学者刘讷言曾撰有《俳谐集》十五卷,见於《新唐志》、《通志略》著录,但此书早已亡佚。今传世有题名刘讷言的《谐噱录》一种,是从《四库书总目》中辑出(即本楼主帖附录部分),此四库本《谐噱录》的作者题名为刘讷言,有43条谐谑文字,在学界有人且认作就是刘讷言那部亡佚了的《俳谐集》,故而收入四库总目。
另有一种版本将《谐噱录》的作者题名为唐朱揆撰(即本楼主帖)。实际上《谐噱录》这部书,既不是初唐刘讷言的《俳谐集》,又不是刘讷言另外所撰,也不是晚唐的朱揆所撰,而是明人杂凑的一部笑话集,因为《俳谐集》是一部人所共知的笑话但从无人见过,所以就托名刘讷言,称《谐噱录》就是《俳谐集》,实际上是明人托名之作。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作品
《谐噱录》考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