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明
中国当代艺术家
马六明,1969年出生于黄石市,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中国当代艺术家。
1989年在学校参与老师魏光庆行为表演作品《自杀》系列,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毕业后短暂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在哥哥的鼓励下于1993年前往北京东村开启行为艺术的先锋之旅,这一年实施的《与Gilbert和George的对话》行为艺术让其崭露头角,同年以“芬‧马六明”之名正式开始他的创作生涯;1994年,马六明在东村首次表演了《芬·马六明的午餐》,但因为这个作品,马六明被公安局逮捕,并被拘留了两个月;1995年,他参与创作了中原地区当代行为艺术的经典之作《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8年,作品《芬·马六明在长城行走》使马六明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这次行为艺术在国际艺术界获得肯定,登上1999年4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舞台。
自1993年开始行为艺术表演的同时,马六明还进行了《芬-马六明》和《婴儿》系列的绘画创作,并且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或参与绘画展览。从2003年开始,马六明将创作重点转向了绘画。在绘画语言和材料上面他也一直在尝试推进和突破,比如“漏画法”、“露画法”以及对木炭画框的运用等等。2024年3月9日,马六明举办个展“隐喻的身体”,展出了他2018至2023年间以水墨、宣纸等传统材料创作的绘画作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9年,马六明出生于黄石市。1981年,他开始学习绘画,师从蔡二和。1987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就读。
创作经历
1988年,马六明在大学期间,他的老师魏光庆做了一个行为艺术叫“自杀系列”,马六明是这个作品里面的表演者。这算是他第一次接触行为艺术。后来在1989年的时候,这个作品也参加“八九现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同年,马六明在油画为主流的学校造型课上,他进行了行为艺术表演。这时期他的两个行为艺术作品,都以黑白照片形式记录于画册中。一件是马六明赤裸身体登上教室写生模特台摆出种种模特造型的作品。他用头盔假面之类物件遮住自己的脸庞,胳膊和腿用透明胶带厚厚地捆绑,然后摆出类似某个奇怪动作静止瞬间的造型。另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作品中模特台上两人身裹塑料袋紧紧相拥纠缠在一起。随着模特动作和他们身体曲线变化的塑料袋形态,既反映了其中紧张与松弛的细微变化,也将赤裸的人体包装为一个艺术品。马六明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之旅。
1991年,马六明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电子公司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后来在二哥的帮助下到北京寻求自己的艺术之路,二哥经常鼓励马六明说“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1993年,马六明来到了年轻艺术家聚集的东村,并在当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吉尔伯特和乔治个展开幕上结识了英国当代艺术二人组的吉尔伯特和乔治,在东村为他们进行了将手指戳向天花板,鲜血流出的行为艺术表演。后来,这场表演被命名为《与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对话》。表演结束后,东村关注“行为艺术”的年轻艺术家开始经常聚会。一次和朋友喝酒聊天时,马六明很偶然的和女性艺术家朋友换装并拍了照片,他的表演开始逐渐往裸体行为艺术发展,于是诞生了“芬·马六明”这个形象。关于作品标题中的“芬”,来源于马六明在大学期间的初恋女友的名字,同时衍生出两种隐喻含义:一是代表中国传统中作为女性常用名所带有的“芬芳”“美好”以及“弱小”之意;二是表示一种矛盾对立,“芬”与“分”同音,在女性脸、女性装扮与男性身体的奇异“统一”中生发出性别分离、分开的矛盾。另外,由于马六明受到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影响,这种命名方式也是有意模仿德国人的人名结构,德国人常用的名字里有与“芬"或“冯”相接近的发音。从东村时代起,马六明开始了男扮女装的裸体表演,而这种表演也成为他行为艺术的一个标志性名片。
1994年,马六明在东村首次表演了《芬·马六明的午餐》。因为这个作品,马六明被公安局逮捕,并被拘留了两个月,理由是裸体行为表演是“黄色宣传”。当时的艺术评论家栗宪庭上书宣称马六明的行为是一种行为艺术方式,他才得以释放。
1995年,马六明与一些年轻艺术家(包括:王世华、苍鑫、高炀、祖咒、马宗垠、张洹张彬彬、朱冥、段英梅)一起进行了一场行为艺术表演,《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就这样诞生了。1996年,在日本东京的《芬·马六明在东京系列一》是芬·马六明的第一次在国际上进行表演。1999年,《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参加了第48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引起轰动。
1998年,作品《芬·马六明在长城行走》使马六明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这次行为艺术,通过影像与照片的形式,在国际艺术界获得肯定,还登上了1999年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哈罗德·史泽曼)的舞台。从1998年开始,《芬·马六明》变成了观众参与并拍照的行为艺术。表演在世界各个城市巡回,当地观众可以来到裸体的马六明身边,并合影留念。这时起,马六明开始减少自身肢体动作,作品中观众参与的比重逐渐提高。马六明也因此成为中国前卫艺术史上首位把观众参与概念导入到行为艺术表演中的艺术家。
2000年以后,马六明的创作重心从行为艺术转向架上绘画。《芬·马六明》系列里男扮女装的女子脸庞,转变为《婴儿》系列里婴儿的身体之上马六明的面孔。作品中有拿着玩具爬行的婴儿,倒在地上双手抓着脚丫的婴儿,骑着木马的婴儿,马六明抱着的婴儿,不过所有婴儿的脸庞都是马六明的。
2004年,马六明的儿子出生后,《婴儿》系列作品再次得到改变。他画下儿子,然后通过Photoshop对画面进行压缩变形处理,这也是他作品中第一次没有出现自己的身体或脸庞。《婴儿》系列之后,马六明专注于探索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延伸。
2014年,马六明在创作的作品《十分之一秒》系列中,把表演行为艺术时与观众合影的场面变成了一幅幅绘画作品。他使用新的绘画手法,把调制好的颜色,从麻线编制画布的网眼后挤出,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
2024年3月9日,马六明的个展“隐喻的身体”在YUAN MUSEUM开幕,呈现了其2018至2023年间以水墨、宣纸等传统材料创作的绘画作品。
个人生活
老师,蔡二和,黄石市煤炭一中美术老师。
主要作品
行为艺术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绘画
参考资料:
参与展览
参考资料:
艺术特点
行为艺术
20世纪90年代时,马六明留着长发,一名摄影师为他拍照,发现照片里马六明的形象特别像女孩子。后来,马六明利用这个天生的形象来做行为艺术,并请来化妆师将他打造成女孩的形象。再后来,马六明就开始脸部化女妆,并袒露男性的身体,创造出"芬-马六明"这个形象,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感。马六明认为‘芬’字在女孩名字中很常见,所以在‘芬’字和‘马六明’中间加了一个间隔点,以赋予它们同等比重的意义。
绘画艺术
马六明大学时的专业就是油画,他始终是同时进行行为艺术和绘画创作。马六明的绘画有其独特的绘画方式——漏画法。他将颜料从画布的后面开始挤压,使颜料从画布的粗网眼抵达,用产生的肌理来塑造形体。马六明的绘画作品是他行为艺术的延伸。他一直在尝试寻找新的绘画表现形式,拓宽自己的艺术创作类型。
人物评价
从20世纪90年代以身体为最直接的表达材料,到21世纪将身体视为感知的开始,马六明的艺术创作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艺术探索,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尽管他表示自己不再追求潮流,对未来的艺术生态保持谨慎的态度,但他对材料的实验和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在当下的创作中,马六明希望继续探索材料的可能性,以此来打破自己过去的经验,这种不断自我革新的精神是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雅安市艺术网评
马六明一直从事绘画创作,绘画或许是他对行为艺术中的芬·马六明的缅怀,也是对曾经参与过他行为艺术的观众的想念。如果说行为艺术中的芬·马六明在光线中和舞台上更加具有实体化的感觉,那么绘画中的芬·马六明则更加具有虚幻的性质——艺术中国评
人物争议
1994年6月12日,马六明表演了作品《芬·马六明的午餐二》,首先马六明将一盘土豆连同身上的耳环、手表以及画在纸上的土豆埋在了院子里,接着又将耳环手表画笔等装在了盘子里装进了屋里,令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表演结束后,警察以查看暂住证无果为由将他、朱冥与其他人带走了。不久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学生被放了,朱冥被送到了昌平盲流收容所,马六明则被刑事拘留。据当年的《北京晚报》报道,市文化局请部分专家会商研究,其共同鉴定,认为马六明的活动照片等资料所反映的内容不属于行为艺术的范畴,应由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当时所请的体制内的专家完全是根据传统的艺术标准在进行判断,结果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使学术问题转变为治安问题。
批评家栗宪庭对此做出了反驳,他在致北京公安局领导的信中提到“行为艺术已成为一种国际艺术的样式,而且裸体是艺术家最喜欢使用的一种方式”。他还指出“马六明与朱冥的作品不涉及任何黄的内容”,经历了这次事件,东村作为艺术家村与圆明园艺术家村一样很快消失。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创作经历
个人生活
主要作品
行为艺术
绘画
参与展览
艺术特点
行为艺术
绘画艺术
人物评价
人物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