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剑青,1979年生于
肥东县,博士,现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代文学教研室长聘副教授、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都市文化方面的研究。季剑青在《
读书》《
文化纵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2019年1月,其著作《“声”之探求:鲁迅白话写作的起源》入围“第八届(2018年度)
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个人经历
1996年至2000年就读于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0年起就读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7年7月至2021年6月任职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后改为文化所);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为
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2021年7月入职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现代文学教研室长聘副教授,研究员。
个人成就
论文
《1930年代北平文学青年的公寓写作》,《现代中国》第九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7月。
《不要失了一个民族的教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2007年10月10日。
《以批评为教育:1930年代李长之文学批评的学院背景》,《
励耘学刊》(文学卷)第5辑,
学苑出版社,2007年11月。
《“实际批评”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学院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1期。
《“文学概论”与1930年代北平大学中的左翼文学课程》,《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1期。
《文学史家视野中的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2卷第2期,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北京话的乡土底色》,《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9年4月15日。
《20世纪30年代北平大学中的左翼思潮》,《
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白话文运动中的“文学”——以胡适为中心的考察》,载《胡适研究论丛》,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
《地方精英、学生与新文化的生产——以“五四”前后的山东为例》,载《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7辑,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年。
《周作人的“新的启蒙运动”》,《
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5期。
《都市文化视野中的左翼戏剧研究》,《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5期。
《顾随与新文学的离合》,收入《顾随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
《面向“下等社会”——拒俄运动后的《俄事警闻》与《
警钟日报》(1903-1904)》,《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第2卷第2期。
《“故都故都奈若何”:1930年代北平的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第4期。
《从文类视角看现代“文学”的构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期。
《朝市与寺庙:清末北京的文人雅集》,《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第3卷第1期。
《民族主义能否成为我们的思想资源》,《
文化纵横》2012年第2期。
《南社等革命党人的北京想象与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3期。
《文学史的反思与重建》,《读书》2012年第4期。
《旧都新命:梁思成与北平城》,《书城》2012年第9期。
专著
《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1928-1937》,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
编著
《传灯——当代学术师承录》(与张春田合编,为第一编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译著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1905-1948》,
颜海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荣誉
2012年6月,季剑青的《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1928-1937》获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十五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二等奖。10月,他的《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1928-1937》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6月,他的《“私产”抑或“国宝”:民国初年清室古物的处置与保存》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十六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12月,他的《“私产”抑或“国宝”:民国初年清室古物的处置与保存》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6月,他的《重写旧京:民国北京书写中的历史与记忆》获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十八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一等奖。2019年3月,他的《“声”之探求:鲁迅白话写作的起源》获第八届
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9月,他入选2018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个人项目)。
参考资料
季剑青.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