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生态系统观测方法
海湾生态系统观测方法
《海湾生态系统观测方法》是一本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图书。该书以海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介绍了成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方法。在编写中,该书力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来规范全书的量与单位的使用,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该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系统、全面的方法来观测和分析海湾生态系统,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生态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海湾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基本理论为依据,抓主要环节,力求较系统、全面地介绍成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方法。在编写中力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来规范全书的量与单位的使用,为数据的可比性提供有力的保证。全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标和意义;二、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三、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试验站观测指标体系;四、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海湾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不断改进,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本书也做了某些相应的反映。本书不仅参阅和引用了《海洋调查规范》的某些内容,而且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诸如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粒度分级测定法,新生产力测定法,溶解有机碳(PDOC)光合生产速率测定法,潮间带底栖微型藻类生产力测定的现场示踪培养法,三类海洋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和Pi-coeukaryotes)和异养浮游细菌同步测定的流式细胞测定法,细菌生产力测定的3H-亮氨酸示踪法,浮游植物增长率测定法,微、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测定的体积换算法和其摄食率测定的系列稀释法,以及小型底栖生物研究法等。在环境化学方面增加了海水颗粒有机碳、颗粒氮分析方法等。
目录
序二
前言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1。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的
1。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规范化
1。2。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任务
1。2。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目标
1。3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意义
1。3。1 野外观测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1。3。2 野外观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1 国外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
2。2 国内海洋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
2。3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发展趋势
2。3。1 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建立模型,提供早期预警2。3。2 宏观生态观测和微观生态观测相结合,全面分析和评价海湾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2。3。3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的应用2。3。4 在信息管理上强调标准化,建立信息系统
2。3。5 网络设计上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海洋生态变化趋势,重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主要参考文献3 海湾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3。1 国内外海湾生态观测试验站观测指标体系
3。1。1 基本状况
3。1。2 现在主要指标体系评述
3。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试验站观测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4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方法
4。1 观测样地设置与观测
4。1。1 布点应考虑的因素
4。1。2 站位布设原则
4。1。3 观测方式
4。1。4 测站定位和观测时间标准
4。1。5 采样要求
4。1。6 样品处理
4。1。7 样品测定
……
引用标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鱼类浮游生物网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游泳动物性成熟程度、摄食程度及施网网具附录C (规范性附录)大型底栖生物固定液配制、样品编号附录D (规范性附录)小型底栖生物的几种仪器设备、测量和计算附录E (规范性附录)潮间带生物调查中潮位测量法和几种采样设备图附录F (规范性附录)生物体内大肠菌群的检测附录G (提示性附录)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附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