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品,男,1943年生于昆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擅长诗书画印。曾任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学术顾问、云南省文学艺术政府奖书法评审委员会主任、中日篆刻联展访日代表团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昆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中山书画院院长。
个人简介
杨修品其书法曾获全国
一等奖,5次获国际大赛奖;
国画获海内外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2001年获王中文化奖。已出版著作《美学论语》《美学纵横》《爱便是美》《书法美学》等。出版有《杨修品书法集》、《杨修品海外风光画集》和《书法美学》等。杨修品首创“无主题书法”,是与抽象绘画、无标题音乐、无情节舞蹈相对应的书法新流派。杨修品把书法定位为字、形、写、美四个要素。字是载体,形是本质,写是方法,美是目的。
个人成就
杨修品在《美学纵横》中说道:“在别人认为不起眼的地方,我,寻找美。”他在艺术实践和美学研究中,响亮地提出“爱便是美”的观点,并用自己的文笔,细加论证,广为宣传书法获全国一等奖和多次国际大赛奖。国画获海内外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
其书法作品风格多变。不断探索,不断推出新风格,正、行、草、隶、篆5种书体均获奖。水墨山水,得清雄静雅之趣。梅、兰、竹、菊,有浓厚的书卷气。书法、绘画作品被海内外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收藏,辑入书画专集、综合集数十种。首创“无主题音乐”、无情节舞蹈相对应的书法新流派。不仅有“无主题书法”作品集出版,还有专著问世。发表文、史、艺术、美学论文和随笔300多篇。传略载于《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当代美术家大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天下名人传略》《中国美术年鉴》《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30多部辞书。
出版图书
社会评说
观杨修品书法作品,感觉有气魄、敢下笔,放得开,收得住,气势、气韵把握到位,笔性感觉新颖,夸张变化皆在法度之内。笔墨线条灵动,长锋挥写的线条与黑色、墨气的变化,湿润中荡涤了躁浮之气。他创造的“无主题书法”是对
中原地区国粹之一的书法及书法理论的一大贡献。
“不成文的字”观点透彻显豁,既开创了一种新的书法形式——“无主题书法”,使当今的书法又多了一个流派,廓清了许多纠缠在书法身上的障眼迷雾,杂枝藤蔓,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户口和座位,从传统的依附艺术升华为独立的艺术。
杨修品不仅书法了得,他的水墨山水清雄静雅之趣,彩色山水,苍茫浑然、气势磅薄、有如交响乐。他的梅、兰、竹、菊,有浓厚的书卷气。
在社会转型、人心浮躁、追求多元,有的人把持不住自己的今天,作为一位在中国书法界颇有影响的书法大家,杨修品先生以闲淡之天性,平和之心态,虚静之胸怀,
无为之大道,精深之洞明,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修品先生书法艺术,自1979年一鸣惊人,夺得全国首次书法
一等奖后,又五次获国际大奖,1999年被
中国文艺网授予“99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书法作品载于《二十世纪当代中国书法杰出人物作品选》,可谓硕果累累,荣誉纷至沓来,社会兼职越来越多。修品先生除担任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还先后担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文学艺术政府奖书法评审委员会主任、云南中山书画院院长。修品先生首创“无主题书法”,它是与抽象绘画、无标题音乐、无情节舞蹈相对应的书法新流派。专著不仅有《无主题书法》,还有《美学论语》《爱便是美》《美学纵横》《书法美学》问世。
修品先生把书法定位为字、形、写、美四个要素。字是载体,形是本质,写是方法,美是目的。修品先生认为书法是艺术门类中最简单的,也是难的,难就难在它太简单了。这似乎是一句不合逻辑的话,而书法的妙趣和玄机正在此。他还认为说得出来的是技术,说不出来的才是艺术。文字从最初的实用意义中升华出美学价值,成为一门艺术,也就产生了书法。先生提倡要让书法有神,注重传统又不惟传统,提出要让传统化在我中,不要让我化在传统中。突出书法的风格,认为没有风格就没有书法的生命,写字就是写“我”。先生提倡用书法养性,借书法传情,以书法悟禅。其书作正、草、篆、隶全方位出击,思维开阔不拘一格。既以汉魏碑学为基础,又采众家之长,自铸伟辞,形成一种逸似鹤、矫如龙之风范,总体以“重、拙、大、活”为审美境界,以大气多变胜人超人。
修品先生国学根底深厚,刘文孝先生以“天地皆纸,万物俱笔,血液为墨,生命即字,
至道无道,大器非器!”准确地评价了先生的艺术创作和
人格魅力。这些年来,他写字、绘画、撰文、著述、讲学,无一不体现出深厚的文化传统修养。用中西文化来“修身砺品”,是他成为一位卓越艺术家的关键所在。他说:“读书、做学问我都很随意。我把它们当成一种兴趣爱好。虽然我兴趣爱好广泛,但是我不会去理会社会上的那些无聊的看法,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他不求功利、不贪名誉,真正地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先生始终清醒着,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是难能可贵的。先生以学养字、养画、养文并养人,他的成功,说到底是靠文化涵养的丰富多彩。先生并不是一个仅会书法的“写字匠”,他气质儒雅,多才多艺,是诗、书、画、印俱佳,不仅擅笔墨丹青,且能吟诗作对,是“舞林高手”兼京剧票友,并能玩乐器、作曲、指挥,是一个集国粹艺术于一身的文化人。先生在文化领域涉猎深广,或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或诗、史、文、词、曲融为一体,或理论、杂感、散见、戏说、心得交相辉映。他放言狂论,野心勃勃,信马由缰娓娓道来,时常采用一种非诗非论却又分行排列的语句来写历史写文化写美学,用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字来书性灵,记生活,其文皆简炼短小,有感而发,任性随意,不求系统严密,但求妙趣传神。
修品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美学家。他在《美学纵横》自序中说道:“听说有门学问叫美学,很想进这座殿堂里去看看。但进去的人总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觉得也很无聊,不进去也罢,就在外面逛逛算了。”又说:“外面的天地不但很大,而且也很有趣。加之我兴趣广泛,对什么都能看出些愉快感来。就这样,东看看、西瞧瞧,激动之时,不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且还不过瘾,就对着稿纸自言自语地感慨与倾诉。有写艺术的,有写生活的,有写人物的,有写事件的。不管什么,都以自己的一句话为宗旨:在别人认为不起眼的地方,我,寻找美。”他在艺术实践和美学研究中,响亮地提出“爱便是美”之观点,并用自己之文笔,细加论证,广为宣传。应该说“爱便是美”的观点,剥离了一切的多余成分与附加因素,直探内隐,直指心源,指明心之好恶,欲望,口味和情感趋向,才是决定美或不美的根本存在,其余东西不过是些细枝末节,何妨忽略不计。由于渗透了美和艺术之三味,先生敢于藐视既有理论的条条框框,破除迷信,创新立论。
修品先生在其独创精神指导下,标新立异,将“不成文的字”当作书法的内核,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主题书法”理论。明确指出:书法的本质是写得怎样,而不是写些什么。
字形的艺术是书法,字音字义的艺术是音韵学和文学。这一观点透彻显豁,既开创了一种新的书法形式——“无主题书法”,使当今的书法又多了一个流派;廓清了许多纠缠在书法身上的障眼迷雾,杂枝藤蔓,让书法有了自己的户口和座位,从传统的依附艺术升华为独立的艺术。
修品先生教学方法独特,提倡继承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学习路径的选择上,主张从约到博,博采众长,广泛吸取营养,采百家花酿一窝蜜。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为上,打牢国学功底,以学识、慧眼来洞察书法的玄妙精髓,而不以具体技法论短长,熔儒释道诸家思想精神为一炉,视无法之法为大法。对我等后学施之以启发诱导,用典故禅语直指路径,先生非常重视学生的悟性灵气,让学生领悟老师说不出来的东西,真正理解艺术的真谛,而不是一本正经地从技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