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晚餐
鲁敏创作的长篇小说
《六人晚餐》是当代作家鲁敏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2012年第3期《人民文学》杂志,同年6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六个主人公的艰难与分合,他们相互间的靠近、取暖与伤害,偶然的同行与必然的离散。鲁敏以戏谑、狂欢的语调书写着被掩埋牺牲掉的中下阶层,传达出的悲悯情怀具有普世意义。2012年12月,该小说获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作品简介
化工厂会计苏琴和工人丁伯刚两个单亲家庭相遇了。苏琴每周六带着孩子们到丁家,两家人共进丰盛的晚餐。每周三苏琴都要去丁家过夜,丁家待业的儿子丁成功和苏琴漂亮、一心读书上进的女儿晓蓝产生了朦胧的恋情。苏琴发现两人的爱情苗头后,不能容忍女儿嫁给不成功的丁成功。丁伯刚越来越嗜酒,在工厂下岗、买断工龄的浪潮中死去。丁成功和晓蓝在爱情的相思和世俗成功学的夹缝中痛苦挣扎。最终,怀有身孕的晓蓝毅然放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家庭,去找丁成功。
创作背景
小说《六人晚餐》的灵感来源于文森特·梵高画作《吃马铃薯的人》。鲁敏从2009年4月开始写,时断时续,进展缓慢,中间又穿插有孩子升学、到德国讲学、家人患病等,初稿写到14万字,她停下来,觉得很不满意。2010年7月,鲁敏居住的南京市发生了一次化工管道大爆炸,因为离得近,她的家也受到影响。经由此次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鲁敏获得了灵感,继续创作中断了的小说。
主要角色
苏琴:会计的身份给了她不愿意同钳工丁伯刚名正言顺地走到一起的虚荣与自尊,而不肯屈就的她,却不能抗拒来自现实生存的压力,也无法抵抗欲念之火,因此,各取所需的苟合便成为她现实的选择。而当她真正长期与情感粗糙的丁伯刚相处,并在面对下一代出现的感情火花时,她内心强烈的自尊便迸发出力量,使她毅然掐断了女儿晓蓝与丁成功萌芽的爱情,也断然撕毁了自己与钳工之间的身体契约。
晓白:失父的少年晓白在对母亲的依恋与怨怒、对食物的贪婪与对世界的疑惑中度过了青春。他对食物的贪婪来自于对生存的担忧,强烈的不安全感在他这里表现为对于吃的嗜好。母亲与他人的秘密苟合,在陋居中他不得不与同样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姐姐混居一起,这些都促使他在心猿意马的成长年代变得愈来愈沉默寡言。
晓蓝:成功和高级的向往使晓蓝永远保持着一种姿态,远离人群埋头读书。她保有着超强的理性,最终考上师范大学,成功地逃离了十字街。在大学里,晓蓝埋头用功的那一套已不能使她成为佼佼者,而被分配到一所三流中学。为了改变命运,她选择了靠婚姻来进阶,从而一跃跨进中产阶级,调到重点中学。然而,无爱的婚姻又使她想要逃离。
丁成功:丁伯刚儿子。母亲的离去使他高考失利,陷入了自闭,整日躲在暗无天日的阳台,抱守着神童的荣誉与期望,心理永远处于软弱认输的状态。他痴迷地生活在无法触摸的玻璃世界里,坚守着一份注定失败的感情,这份感情是他孤独空虚生活的救命稻草,使他的身体机能出现了无法医治的状况。
珍珍:丁伯刚女儿。既笨又热心的珍珍虽然为自己捡来一个理想爱人,但不孕的她在丈夫迫切的生儿想望中患上了癔病性腹部膨胀综合症,即心理假孕,她幻想着宝宝的产生和孕育,产生了一系列的身体不适:恶心、食欲不振、眩晕、困倦,她不停地吃着东西,肚子也神奇地配合着她制造着怀孕假象,虽然她早从医生那里得知了实情,但她只能将错就错演下去。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六个人的平凡故事。每周三两家父母秘密约会一次,每周六两家六人共同享受一次丰盛的晚餐。然而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在两年后中断,从此六个人开始了各自艰难的人生,他们偶然同行,却必然离散,藕断丝连的复杂感情使他们疲劳地挣扎于彼此的世界而无法逃遁。爱依然是鲁敏所着重描绘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因爱的匮乏六人各有各的病症,因此在小说作者最后借晓蓝之口呼吁:要学习爱、要创造爱,这是不可违抗的责任。
小说也表现了功利实用的婚恋伦理,无论是丁伯刚还是苏琴,他们所渴望的都是女儿将来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艰难的生活面前,爱情和婚姻在他们的眼中高下立现。爱总是艰难和偶然的,是不可能改善生活本质的。与之相比,婚姻却可以合乎情理地利用。除此之外,小说展现了爱情的魅力。丁成功对晓蓝的爱超越凡尘,他事事以晓蓝的幸福为出发点,他深知晓蓝和他在一起只会陷入凡俗。因此,他鼓励晓蓝勇敢向前追求。在晓蓝决定回头和他建立新生活时,他为了维护她既有的物质生活,选择了在爆炸的混乱中结束生命。这种牺牲自我的爱情放射出魅力独具的形而上价值,闪烁着超越凡尘的爱情伦理之光。
小说避开流于记录日常生活的庸常、琐碎甚至恶俗的风险,对人和生活的复杂关系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丰富的表现,发现凡俗生活的诗意,发现平凡人在世俗之路上跋涉的生存哲学。小说中的主人公艰难而又坚韧地同命运抗争:晓白的性别意识模糊不清,直到家人的需要才让他走出迷惑。丁伯刚遭遇下岗后,半真半假的失忆让他暂时忘记烦扰,最后醉死。珍珍无所欲求只想过普通生活。苏琴在流言蜚语中和丁伯刚躲躲闪闪过活,但为了子女毅然过起清心寡欲的日子。丁成功生活在玻璃带来的幻境中,对晓蓝爱而不得。晓蓝拥有所谓的成功后内心却焦灼不安,想回到昔日恋人的怀抱。他们或许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或许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既有向上攀爬的努力,又有向下坠入深渊的冲动,在甘甜又苦涩的生活中,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艺术特色
叙事结构
小说由七个篇章组成,开篇“小引”,身怀六甲的晓蓝满怀希望走在去找丁成功的路上,寥寥几笔,埋下了诸多伏笔,给小说定下了温暖而又悲戚的基调。接下来的六章分别从小说的六个主人公的视角出发,以表面上的第三人称分别讲述各自命运。两个家庭,六个人,六种视角,但共同的生活将他们相互缠绕在一起,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这个立体的叙述结构中,六个人不再是孤单的个体,各自的讲述有些是重叠的,代表了他们共同经历的生活,不同的是当事人的感受和想法有些是互为补充的,遵循故事的内在逻辑结构,交代了前因后果。
“玻璃”隐喻
首先,“玻璃”的特质是纯粹透明、简单朴素的,与丁成功身上夹带的特质相契合。他从小是个成绩优异的神童,但因母亲早逝一蹶不振,成为玻璃工。他的与众不同在于不沾染厂区的陈旧气息,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纯净盎然。玻璃需要经过高温考验最后成形,而丁成功愿意忍受历练也不改变其坚韧隐忍的本质,甘于忍受失败和寂寞。他的过人才华被低微出身淹没,却未因此垂丧,临危之际寻觅到能宽慰心灵的玻璃屋。其次,“玻璃”的纯洁透明象征着丁成功神圣的爱情观。在他看来,与晓蓝的爱情超越一切物质羁绊和身体欲望。他的爱情观已经上升到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信仰。他害怕与晓蓝过上世俗的婚姻生活,因为一旦拥有晓蓝,精神寄托随即幻灭。丁成功告别人世,与其说是逃避久候的幸福,不如说是他保护理想爱情的方式。
再次,“玻璃屋”是丁成功和晓蓝两人悲剧爱情的隐喻,玻璃屋的炸毁预兆这份爱情走向终点的惨淡宿命。这里是他们的栖息地,是晓蓝在被现实放逐后的心灵港湾,是丁成功对爱情的期待。“玻璃”还有一个特质:事物间的隔膜,无法企及且易碎,这是两人爱情的最佳镜像。晓蓝的成功学催促着她攀登,所以她永远不可能真正走向丁成功。这一点两人心知肚明。玻璃的美好并不能消释它易碎的特质,两人纵然惺惺相惜,迥异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必然会击败一切。
作品评价
作家李敬泽评价《六人晚餐》具有福楼拜式的目光和方法。在大城市的边缘,一个传统工业区,一个具有特定风俗、风景和秩序的地方,平凡人物的选择和命运获得史诗般的力量,在他们身上,深藏着某些影响和塑造千万人的因素、结构和动态,并逐渐具有了世界和时代的重量。
作者简介
鲁敏,1973年出生于江苏省,中国当代作家。18岁开始工作,历经营业员、企宣、记者、秘书、公务员等职。已出版《六人晚餐》《荷尔蒙夜谈》《九种忧伤》《取景器》《纸醉》《此情无法投递》《伴宴》《惹尘埃》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小说双年奖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主要角色
作品鉴赏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