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安民
中国秦腔男演员
贠安民(1923-1984),小名安娃子,大荔县人。建国后30多年,他演出的节目大小有50余个,剧种有同州梆子秦腔碗碗腔、迷胡。行当生、丑、净他都演,现代剧也演得出色。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贠安民,1923年生,陕西大荔人。秦腔名家。小名安娃子幼时丧父,母亲守寡抚养他姐弟四人,生活十分困难。出于无奈,他十岁那年,和二哥选择了唱戏这个当时被人们瞧不起的职业,进入朝邑觉民社学艺。一年后拜师老艺人赵东郎,改学同州梆子,习武生。赵东郎发现他的嗓子好,功底也不错,便严格要求,精心培养,一心指望他来日成材。在排练《石秀杀嫂》这出戏时,他学习舞刀,老师要求不快不行,不干净不行,不准不行。就这样他练出了水平,练出了成绩。接着又排了《武松杀胁\u003e、《黄鹤楼》等生角戏。此后一年里,在严师的训导下,刻苦练功,不敢稍有懈怠。他回忆起这段学艺生活时,曾颇有感慨地说:“炎夏在烈日下练,隆冬在风雪中练,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我演戏的基本功是自小练出来的。他跑龙套,站角子,也演了不少副角色,第一次扮演的比较有戏的角色是《三娘教子》中的娃娃生。
这段时间里,同州梆子老艺人相继离世,年轻演员接替不上,演出比较冷落。貟安民又转到忧民社 改唱秦腔。因为嗓音变化,开始学须生戏,为了适应舞台需要,又学了一些丑角戏。他在《白马坡·斩颜良》。《挑红袍》等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开始驰誉东府。
演艺经历
解放后,旧社会被人们低视的“熊佛西”成为受人们尊敬的文艺工作者,貟安民曾经有过的“解放后还唱不唱戏、演员有没有出路”)疑虑烟消了,学戏演戏的积极性更大了。他在原朝邑县剧团是主要演员。
一九五六年,朝邑县剧团以《金沙滩》这出戏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他扮演杨业,荣获演员一等奖,一九五七年,为了适时地把碗碗腔新剧目搬上舞台,又改唱碗碗腔,先后排演了《二度梅》、《金琬钗》、《蛟龙驹》、《兵火缘》等戏。
一九六四年他被调到渭南地区秦腔一团排演现代戏《银光重放》,此后就留在该团。他的嗓音宽厚高亢,行腔功底深厚,洪亮瓷实,唱腔质朴凝练,感情炽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演功底精湛,刀马娴熟,工架美观大方,其《金沙滩》一剧,驰名秦坛,为人谦逊,多才多艺,是秦腔艺术史上难得的须生人才。
演出有《石秀杀嫂》《武松杀胁》、《黄鹤楼》等。后到民社改唱中路秦腔。因嗓音变化,改学须生。以《白马坡·斩颜良》、《挑红袍》等戏开始驰誉东府。
职业生涯
l951年,贠安民参加朝邑九三剧团并担任副团长。
l959年,贠安民又改唱碗碗腔
l964年,贠安民调地区秦腔一团。
参考资料
贠安民.博雅文化旅游网.2020-10-3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职业生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