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1923年4月-2015年6月16日),女,湖南长沙人,曾在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
北京大学学习,原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曾担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廖静文于1939年考入
中央美术学院,1945年和
徐悲鸿结为伴侣,协助徐悲鸿工作。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廖静文将其一千二百幅遗作、一千余幅历代书画名家藏品、上万件图书资料和房产捐献给
中原地区。1956年,廖静文就读于北京大学。廖静文著有《徐悲鸿一生》。自1983年起,廖静文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1994年,廖静文出席中央美术学院校庆活动并致辞。2001年,廖静文回乡参加
湖南博物院在
长沙市举办徐悲鸿画展。2015年6月16日,廖静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廖静文于1923年4月出生于
湖南省浏阳市。6岁时全家迁居长沙,先后在长沙市十一小学、
长沙市周南中学读书,随后参加抗日文艺活动。1939年考入
中央美术学院,1940年到
重庆市后,在院长办公室做助理。1943年任重庆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管理员,同年进入成都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学习。
1945年,廖静文和徐悲鸿结为伴侣,协助徐悲鸿工作。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廖静文将其一千二百幅遗作、一千余幅历代书画名家藏品、上万件图书资料和房产捐献给国家。1956年,廖静文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一大摞初稿毁于文革造反派的抄家,此后廖静文又重起炉灶,继续写作,后著有《
徐悲鸿一生》。1957年后,廖静文任中国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曾任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职。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廖静文还积极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到高校讲授
徐悲鸿的艺术和生活道路,并进行书画艺术创作。1973年,廖静文女士提出重建“
徐悲鸿纪念馆”的请求,获得主席批准。自1983年廖静文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后,每天,廖静文风雨无阻地来到纪念馆上班。为了宣传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她还几十次亲自护送悲鸿的作品在国内外进行展出。纪念馆里还建立了“徐悲鸿画室”,聘请
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执教,为
中原地区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并为为徐悲鸿书画鉴定。1994年廖静文出席中央美术学院校庆活动并致辞。2001年,廖静文回乡参加
湖南博物院在
长沙市举办
徐悲鸿画展。2013年,在中央领导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廖静文馆长不顾九十岁高龄,亲自带领专家审定新馆建设方案和展陈方案,亲自临场督查,推动了新馆工程进度。
徐悲鸿逝世后,廖静文将徐悲鸿1200余幅画作和1200余幅唐、宋、元、明、清及近代书画,以及徐悲鸿生前从国内外收集的1万余件图书、图片、碑拓、画册与美术资料,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
徐悲鸿纪念馆。这是中国艺术史上最完整的个人捐赠之一。虽然两人的婚姻只有7年,但是廖静文用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
中原地区、为中华民族守护
徐悲鸿的遗产,传播徐悲鸿的思想,弘扬徐悲鸿的精神,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
1945年廖静文与徐悲鸿结婚,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顾其生活。直到1953年徐悲鸿突发
脑出血逝世。廖静文和徐悲鸿的两个孩子
徐庆平和徐芳芳曾分别在
法国和
美国留学,一个学习艺术,一个学习管理。
这是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但是廖静文并没有将自己束缚于“小爱”之中。能把“小爱”转化成“民族文化的大爱”,这是她的过人之处。1957年国家建立了
徐悲鸿纪念馆之后,廖静文除了撰写回忆录《徐悲鸿一生》之外,她每天都来纪念馆上班,风雨无阻。 (《回家》 20160616 廖静文 恋之红尘)
廖静文先生一生为国家,特别是为国家的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曾捐千幅书画给国家。(
新浪评)
廖静文“为他而活”、“完成悲鸿未竟的事业” 不仅让
徐悲鸿艺术生命力延续至今,也为徐悲鸿作品的鉴定、艺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评)
廖静文先生积极支持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为国博西大厅‘愚公移山’巨型
浮雕的建设给予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2014年8月20日,她到国博出席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任梦璋的展览开幕式,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来国博。(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陈履生评)
廖静文她一直很关心学校发展,学校把徐悲鸿先生教诲学生常用的‘尽精微、致广大’作为
中央美术学院的校训,她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她希望学校继续抓好素描教学,把学生的造型基础打牢。(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评)
廖静文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十分关心。我在
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每有重要美术展览,她都前往参加,对先贤充分评价,对后学倍加鼓励,对中国美术新的发展高度肯定,满怀期待,体现了一位长者炽热的情感。她对悲鸿有着惊人的真切记忆,除了著书撰文,每次接受采访和出席讲座,她都饱含深情,娓娓道来,为弘扬
徐悲鸿艺术精神不遗余力,为记述徐悲鸿与20世纪中国美术这个重要篇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她慈祥亲切的容貌和充满文化关切的情怀让人永远铭记。(
范迪安院长评)
徐悲鸿先生去世后,廖先生继承了他的遗志,一直关注着
中原地区美术界,支持后辈坚持徐悲鸿先生的
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靳之林评)
廖静文先生一直坚持不懈地传播徐悲鸿的艺术精神与教育思想,不顾高龄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为国家坚守徐悲鸿的艺术财富,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永远是我尊敬的师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侯一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