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路
江苏南京市秦淮区的街道
白下路,静静地坐落于南京市秦淮区,那是南京老城南一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地域中一条别具特色的东西走向街道。
这条街道在南京城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白下路作为南京城一条至关重要的主要交通干道,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城市的各个重要区域。它承载着重大的交通战略意义,向北可直达繁华的新街口,那里高楼林立、商业繁荣,是南京的商业中心;向南能够抵达充满文化气息的夫子庙,古色古香的建筑、热闹的街市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向东则与龙蟠中路相连,为人们通往城市的其他方向提供了便利;向西临近建邺路,通向内环西线,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的交通网络。
白下路全长1504米,宽度达28米。走在这条街道上,宽敞的路面给人一种开阔之感。路面铺设着优质的沥青混凝土,坚实而平整。车辆在上面行驶平稳顺畅,行人也能安心地漫步其中。无论是阳光明媚的白天,还是灯火辉煌的夜晚,白下路都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活力,见证着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历史沿革
现在的白下路一带,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着辉煌的过往。在南唐时期,这里是皇宫正门外横街的东段,那时候,这里见证着皇家的威严与荣耀,宫墙高耸,守卫森严,来来往往的皆是达官贵人与宫廷侍者,处处彰显着皇室的气派与庄重。
到了明代,这里又被开辟为东西向的官街,名为中正街。在那个时代,中正街作为重要的官方通道,承载着政务往来、官员出行等重要使命。街道两旁或许是古色古香的官署建筑,朱漆大门、飞檐斗拱,无不透露着那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
1901 年,清末的南京开始开辟马路,升平桥至内桥的中正街成为了首批开辟的道路之一。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这条道路的开辟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当时的路宽在 6 至 9 米之间,路面为砂石材质,虽然略显粗糙,但却足以通行马车。马车在这条道路上行驶,发出清脆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1931 年,民国时期,根据《首都计划》,白下路的西段从中正路(今中山南路)到太平路(今太平南路)长 644 米的路段迎来了重大的改造。这段路被拓宽到 28 米,铺设了宽 18 米的沥青和弹石路面车行道。中间的 10 米铺设沥青,显得平整而光滑,为车辆的行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两边则铺设弹石,既增加了路面的稳定性,又有着独特的复古韵味。同时,在路的两侧还铺设了各宽 5 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为行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行走空间。
1934 年,又开始修筑太平路以东的路段。然而,这次修筑只建成了 86 米长的路段,其余大部分路段并没有得到加宽,只是在表面加铺了沥青。虽然进展有限,但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白下路东段的拓宽则是在 1990 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白下路东段迎来了新的机遇。经过拓宽后的白下路东段,更加宽敞、整洁,为城市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不仅连接着城市的各个重要区域,也见证着南京在新时代的崛起与进步。
沿路建筑
白下路作为南京市秦淮区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不仅在交通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沿路分布着多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其中就包括了白下路23号和白下路155号这两座具有金融历史背景的建筑。
这两座建筑的存在不仅为周边居民和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也是南京金融历史的一部分,体现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建筑的功能可能会继续演变,但其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将永远留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
白下路清代建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9-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沿路建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