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瞻,字几之,
唐朝连州市人。父亲刘景曾就教于诗人
刘禹锡。刘景进士及第,开了连州学子进士之先例。刘禹锡欣然写诗以赠: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
长沙市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青光。刘瞻则是于唐大中年间登进士第的。因“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大得当时宰相刘琢的赏识,荐为翰林
大学士,拜
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承旨,出
太原市尹,兼
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即为宰相。时为
李漼九年(公元869年)。
人物生平
刘瞻,唐桂阳人,祖籍
徐州市,字几之。
李忱大中
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累拜中书舍人,出为河东节度使。懿宗
咸通十一年以中书侍郎
平章事。
卫国文懿公主卒,杀医官二十余人,瞻力谏,懿宗怒,贬
驩州司户。
李儇立,召瞻还朝为相,未几卒。
历史记载
旧唐书
刘瞻,字几之,彭城人。祖升,父景。瞻,太和初进士第。四年,又登博学宏词科,历佐使府。咸通初升朝,累迁
太常博士。刘作相,以宗人遇之,荐为翰林学士。转员外郎中,正拜
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承旨。出为
太原市尹、河东节度使。入拜
京兆尹,复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十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兼
刑部尚书、集贤殿
大学士。
十一年八月,
卫国文懿公主,
李漼尤嗟惜之。以翰林医官韩宗召、康仲殷等用药无效,收之下狱。两家宗族,枝蔓尽捕三百余人,牢皆满。瞻召谏官令上疏,无敢极言。瞻自上疏曰:
臣闻修短之期,人之定分。贤愚共一,今古同。乔松花,禀气各异。至如
篯铿寿考,不因有智而延龄;
颜回早亡,不为不贤而促寿。此皆含灵禀气,修短自然之理也。一昨同昌公主久婴危疾,深圣慈。医药无征,幽明隔。
皇帝过钟宸爱,痛切追思,爰责医工,令从严宪。然韩宗召等因缘艺术,备荷宠荣,想于诊候之时,无不尽其方术。亦欲病如沃雪,药暂通神,其奈祸福难移,竟成差跌。原其情状,亦可哀矜。而差误之,死未塞责。
自陛下雷霆一怒,朝野震惊,囚九族于狴牢,因两人之药误。老幼械系三百余人,咸云:“宗召荷恩之日,寸禄不沾,进药之时,又不同议。此乃祸从天降,罪匪己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
陛下以宽仁厚德,御宇十年,四海万邦,咸歌圣政。何事遽移前志,顿易初心。以达理知命之君,涉肆暴不明之谤。且殉宫女而违道,囚平人而结冤,此皆
皇帝安不思危,忿不顾难者也。
陛下信崇释典,留意生天,大要不过喜舍慈悲,方便布施,不生恶念,所谓福田。则业累尽消,往生利,比居浊恶,未可同年。伏望陛下尽释系囚,易怒为喜,虔奉空王之教,以资爱主之灵。中外臣僚,同深恳激。
帝阅疏大怒,即日罢瞻相位,检校
刑部尚书、
平章事、江陵尹,充
南平节度等使。再贬
康涅狄格州刺史,量移州刺史。入朝为
太子宾客分司。翰林学士
户部侍郎郑畋、右
谏议大夫高湘、
比部郎中知制
杨知至、礼部郎中魏、兵部员外张颜、刑部员外崔彦融、
御史中丞孙等,皆坐瞻亲善贬逐。
京兆尹温璋仰药而卒。
新唐书
刘瞻,字几之,其先出彭城,后徙
桂阳县。举
进士、博学宏词,皆中。
徐商辟署盐铁府,累迁
太常博士。刘彖执政,荐为翰林学士,拜
中书舍人,进承旨。出为河东节度使。
咸通十一年,以中书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
卫国文懿公主薨,
李漼捕太医韩绍宗等送诏狱,逮系宗族数百人。瞻喻谏官,皆依违无敢言,即自上疏固争:“绍宗穷其术不能效,情有可矜。
皇帝徇爱女,囚平民,忿不顾难,取肆暴不明之谤。”帝大怒,即日赐罢,以检校
刑部尚书、同平章事为荆南节度使。
路岩、
韦保衡从为恶言闻帝,俄斥
越州刺史。于是,翰林学士
郑畋以责诏不深切,
御史中丞孙瑝、
谏议大夫高湘等坐与瞻善,分贬岭南。岩等殊未慊,按图视
驩州道万里,即贬州司户
参军,命李庾作诏极诋,将遂杀之。天下谓瞻鲠正,特为谗挤,举以为冤。幽州节度使
张公素上疏申解,岩等不敢害。
李儇立,徙康、虢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召,复以中书侍郎
平章事,居位三月卒。
瞻为人廉约,所得俸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家不留储。无第舍,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己终始完洁。
轶事典故
刘瞻为宰相时间不长,但有两件事却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一件是同昌公主事件。
咸通十一年八月,
卫国文懿公主因病而亡,
李漼悲痛不已,认为是御医医治不力。把为同昌公主医病的翰林医官韩宗等二十多人杀了,还不肯罢休,又把这些医官的家属亲人三百多人逮捕,关进死牢,准备斩首。一时整个
长安闹得沸沸扬扬。
作为宰相的刘瞻闻讯后,立即召集谏官,准备劝阻懿宗这一暴行,但谏官们都畏惧懿宗,不敢说话。刘瞻只得亲自上疏谏阻,他说:“修短之期,人之定分……纵劭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今械系老幼三百余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伏愿少回圣虑,宽释系者。”(《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
然而
李漼哪里听得进去,立时便拉下脸来,刘瞻不顾,仍据理力争。懿宗大怒,把刘瞻贬到了离京都万里之遥的
驩州(今越南义安一带)为司户参军。
刘瞻为救三百多无辜性命而冒死直谏,虽然获罪被贬,但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行为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并光照后人。
再一件就是刘瞻的清正廉洁,为世人所景仰。据史书载,刘瞻正是因为“素有清名”才入阁为相的,在他为救无辜而获罪于皇帝时,皇帝命翰林学士
郑畋草罢瞻宰相制诏。什么罪呢?郑列不出,反而在制诏中表荐了他:“安数亩之居,仍非己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知。”(《
资治通鉴》)
历史评价
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数亩之居还不是自己的
私房,而且还能拒绝四方只贿赂,真是难得的清廉之官。我想,正是因了他的无私,才有了敢于冒犯皇帝的无畏。
在荣誉面前,刘瞻却是躬谦之至。
李漼死后
李儇即位,为刘瞻平反,官复原职。
长安的百姓听说这位贤相又要回长安了,无不欢欣鼓舞,加额以庆。他们还准备在刘瞻到京城之时凑钱请百戏来迎接这位贤相。这本来是件多么荣耀风光的事呀。但刘瞻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即改变了回京城的日期和路线,回避了这一别人求之不得的殊荣。
刘瞻,就是这样一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不慕虚荣的贤相。他与
曲江张九龄相比,毫不逊色。不幸的是他第二次入相不到三个月,却不明不白地去世了,有的说是暴病身亡,也有的说是奸妄所害,史书没有定论,反正死因不明。
刘瞻死后,家乡的族人为他在连州巾峰山麓堆了一座
衣冠冢,并立有墓碑。墓、碑均在文革中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