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是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由缔约方组织召开的会议。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
为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
京都议定书》 ,并于2005年2月生效,确定发达国家减排目标;2015年12月《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达成《
巴黎协定》,提出温控目标并做全面安排。截至2022年12月,已经举办了27次缔约方会议,共有198个缔约方参加,议定书共有192个缔约方。
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于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12日在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办。 11月30日至12月2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
迪拜出席世界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表致辞。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公约》,英文缩写UNFCCC),是1992年5月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通过,1992年6月4日在巴西
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由154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生效的一项公约,也是《二十一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全面控制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为加强《公约》实施,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
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生效,确定发达国家减排目标;2015年12月《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达成《
巴黎协定》,提出温控目标并做全面安排。截至2022年12月,已经举办了27次缔约方会议,共有198个缔约方参加,议定书共有192个缔约方。
(三)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公约》附件一国家缔约方(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应率先减排。附件二国家(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四)承认发展中国家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优先需要。《公约》承认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因此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增加,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
将大气中
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根据主办方发布的大会议程,从12月3日至10日,大会将围绕七大议题逐一展开讨论。这七大议题分别是:健康、救济、恢复与和平;金融、贸易、性别平等和问责制;能源、工业、公正过渡与原住民;多层次行动、城市化、建筑环境及交通;青年、儿童、教育和技能;自然、土地利用和海洋;粮食、农业和水。每个议题都涉及技术与创新、包容性、一线社区及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在就损失与损害基金达成初步协议后,大会辩论的焦点现在转向了逐步淘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12月10日至11日进入最后谈判阶段,各方将围绕关键问题和草案细节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