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镇胡辣汤
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特色美食
逍遥镇胡辣汤是一种以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呈芡糊状的地方小吃,发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以香、鲜、糊、辣闻名, 号称“北有京城大碗茶,南有逍遥胡辣汤”,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获“河南十大名吃”“中华名小吃”等荣誉称号。
做法
用牛肉、牛骨或羊肉、羊骨熬制高汤,加入八角、胡椒、肉桂香辛料,再加入红薯粉条黄花菜、木耳、麸质豆皮等配菜。待汤沸腾,将洗面筋时沉淀下的面浆缓缓勾入锅中,不停地搅拌,直至呈芡糊状。最后添加胡椒粉、五香粉等调味。
历史
关于逍遥镇胡辣汤的起源,在周口市有两种说法被广泛认同。
一是说,“靖康之难”后,净身未久的小宦官逃出宫,被一茶水摊老人收留,用手中方子将老人的茶摊改造成茶汤摊子。后来,逍遥镇变成了金朝地盘,金人爱吃羊肉,口味偏重,小宦官的茶汤原本不受欢迎,偶然一次因打翻了胡椒瓶,胡椒粉搅进锅中,金人食客们吃了都说好,胡椒既能御寒又能开胃,胡辣汤从此就诞生了。
二是说,相传在北宋宋徽宗年间,一位小太监为讨皇帝欢心发明了一种北宋宫廷御汤——赵氏延年益寿汤。后因躲避战乱,这位小太监带着秘方辗转来到西华县逍遥镇定居,改良制作出了胡辣汤。逍遥镇曾是中原地区重要的码头,漕运兴盛,因而胡辣汤从这里随旅人们走向远方,得以盛行。
口味特点
香:逍遥镇胡辣汤一般都是用很浓的牛肉汤制成,因此闻起来肉香四溢。
鲜: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通常加以新鲜的牛羊肉一同熬制,搭配新鲜的配菜和麦面粉,并加入五香粉用于提鲜。
糊:在逍遥镇胡辣汤制作过程中,会将面浆边下锅边搅拌,慢火熬制,直至汤呈现出芡糊状。
辣:逍遥镇胡辣汤中的“辣”主要体现在胡椒粉的麻辣味,并且食客们常加以辣椒油一同食用。
逍遥镇胡辣汤具有消食开胃、怯风驱寒等功效。民间有“喝了胡辣汤,胜过中药汤,身体保健康,儿女定满堂”的说法。
发展近状
近年来,西华县委、县政府把胡辣汤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在2003年和2006年,成立了逍遥胡辣汤协会和5个分会。当地政府免费培训胡辣汤技术人员8000余人次,现今外出胡辣汤经营者10多万人,发展加盟店、直营店1200多家,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
在2003年、2006年以及2017年多次在逍遥镇举办逍遥镇胡辣汤大赛。2010年,河南省影视集团与中共西华县委、西华县人民政府联合拍摄了电影《胡辣汤》,在2018年胡辣汤被《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所拍摄。
胡辣汤目前是逍遥镇的重要产业,涉及厨艺培训、餐具制作、工业化研发和创新等诸多方面。当地一些公司研发了新口味的、可以速冲的胡辣汤,并借助了电子商务平台,打破了原有的销售半径,使逍遥镇胡辣汤远销海内外。
所获荣誉
2003年,逍遥胡辣汤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
2007年,逍遥镇胡辣汤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命名为“河南老字号”。
2010年,逍遥镇胡辣汤被河南省文化厅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逍遥胡辣汤的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保护
胡辣汤制作技法均是由家族一代代传承下来,在逍遥镇,胡辣汤传承谱系比较清楚的有三家:其一是逍遥镇镇东门杨风花,二是逍遥镇镇南门丁文学,其三是逍遥镇镇东门高群生。
逍遥镇人还研制开发出6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胡辣汤系列调料,先后兴建10余家胡辣汤汤料生产企业。其中丁文学“沙颖”、杨凤花“老杨家”、胡素花“京遥”、魏运洲“龙亮”牌系列胡辣汤料,先后获得“河南省优质产品奖”。逍遥镇龙义和胡辣汤调味品厂,据说字号始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商标争议事件
2021年11月,河南焦作、安阳等地近百家经营了十几年的逍遥镇胡辣汤店,突然被河南省西华县胡辣汤协会起诉侵犯“逍遥镇”商标权。此事件被质疑是“敲竹杠”,成名后“收割”,所引发的商标维权风波屡上热搜。
争议之中,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表示已责令暂停该协会进行相关工作,并声称今年4月,“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了品牌保护工作。在与焦作等地经营户对接中,“因沟通不充分、方法简单急切、服务培训流程操作性不强等原因,部分经营户不能理解支持,情感上更是难以接受,进而引发网友关注。”
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随后表示,“将站位全国市场,充分尊重经营户和业内同仁意见,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提升经营户效益,形成全国各地喜爱,各地商户认可,多赢、共赢、互赢、长赢局面。”
目录
概述
做法
历史
口味特点
发展近状
所获荣誉
传承保护
商标争议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