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英文名:Persian Lessons;
德语名:Persischstunden)是一部由
瓦迪姆·佩尔曼导演,伊尔佳·佐芬、
沃尔夫冈·科尔哈泽编剧,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拉斯·艾丁格、约纳斯·奈伊、
大卫·舒特、
亚历山大·拜尔等人主演的
剧情,该片于2020年2月22日在第70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首映,同年9月24日在德国上映,并于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改编自
德国著名编剧沃尔夫冈·科尔哈泽的短篇小说《发明一种语言》,讲述了在二战时期
法国的一所集中营内,一名谎称自己是
波斯人的犹太青年被德国军官任命为
波斯语老师,而实际上一句波斯语也不会的犹太青年创造出一门新的语言来冒充波斯语的故事。
截止到2023年4月25日,影片在中国内地共获得票房3632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票房484.9万美元。2020年,《波斯语课》获得
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天坛奖”提名;2021年,该片获得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剧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饰)被纳粹抓住。为了免于枪杀,吉尔斯谎称自己是波斯人。正巧
德国军官克劳斯·科赫(拉斯·艾丁格 饰)在寻找一名
波斯语老师,于是吉尔斯被阴差阳错地带到集中营并教授科赫波斯语。统计集中营人员名单的埃尔莎(莉奥妮·贝尼希 饰)由于书写潦草而引起科赫不满,吉尔斯凭借自己工整美观的书写取代了埃尔莎。而暗恋埃尔莎的警卫马克斯·拜耳(约纳斯·奈伊 饰)得知此事后,开始在集中营想方设法地针对吉尔斯。
吉尔斯会说法语和
德语,但对于波斯语,他只知道母亲和父亲该怎么说,但这已经足以说服科赫。而科赫计划在战后前往
德黑兰定居并开一家餐厅,因此他打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能够学会至少两千个
波斯语单词,而对于吉尔斯说不会写波斯语这件事,他并不在意。而在誊抄囚犯名单时,吉尔斯发现可以使用死者名字的一部分来发明并记住“波斯语”单词。
科赫爱好厨艺,因此当科赫在厨房工作的同时,吉尔斯开始发明和记忆各种与烹和食物有关的词汇。此外,吉尔斯还必须发明并记住科赫要求他用波斯语翻译的所有单词。不久后,吉尔斯因为不小心赋予同一个词两个含义而被科赫怀疑并殴打,随后吉尔斯被派去采石场工作。在采石场的工作中,吉尔斯因为负荷太重而身体崩溃并发烧。但在发烧时,他依然喃喃自语着自己发明的“
波斯语。这让科赫打消了自己的怀疑,并萌生出歉意。随后科赫为了保护吉尔斯不受将囚犯转移到波兰营地的计划的影响,将吉尔斯安置在附近的农场小住。
在集中营里,吉尔斯尽可能地帮助新来的囚犯,如他会将食物带给在集中营内被殴打的一名
意大利囚犯,这名囚犯的弟弟因此对吉尔斯感激不尽,发誓一定会尽其所能保护吉尔斯。因此当马克斯将一名真正会波斯语的
英国战俘带入营地想借此拆穿吉尔斯的谎言时,囚犯的弟弟杀掉了英国战俘,解除了吉尔斯的危机。
随着盟军越来越逼近集中营,纳粹杀害了集中营的所有犹太人,并烧毁了所有受害者的信息以及与他们犯下的暴行有关的记录。科赫带着吉尔斯一起离开了营地,他们在集中营外的森林里互相告别。
科赫假装是
比利时人,想通过
伊斯坦布尔市逃往德黑兰,但由于他的“
波斯语”而在边境被捕。吉尔斯则被带到一个盟军的临时驻扎地,作为少数的幸存者之一,他向盟军讲述德国人的罪行,并利用他自己发明的“波斯语”背出了2840个受害者姓名。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该片改编自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
沃尔夫冈·科尔哈泽于1952年发表的小说《发明一种语言》(英文名:the Invention of Language),导演瓦蒂姆·佩尔曼认为尽管电影所最终表现出来的和小说中所描绘的有所差别,但是类似的生存故事、战争中的爱情故事等事件一直在发生。在导演看来,《波斯语课》所讲述的这类故事应该一直被讲述,任何关于大屠杀的故事都伴随着一种独特的责任和挑战,作为犹太人,瓦蒂姆·佩尔曼认为自己肩负着以尊重和关怀的方式去讲述这个故事的责任。
此外,瓦蒂姆·佩尔曼坦言自己加入这个项目还因为他的犹太血统,他认为在如今的大多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电影中都将纳粹描绘成没有人性和情感的“机器”。而他想超越这一点,对纳粹分子进行具有人性化的描绘,使得电影中的
德国军官像普通人一样也能感受到嫉妒、恐惧和爱,以引起观众们的共鸣。
前期筹备
该片的剧本最开始由
俄语写作,随后被翻译成英语,最终才被翻译为
德语。此外,导演瓦蒂姆·佩尔曼邀请了一位来自于
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帮助他发明一种听起来像
波斯语的语言。这门新发明出来的语言具有正确的语法形式、后缀和前缀规则,并且其中的部分词汇来源于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
法国受害者的名字,而这些词汇最终编汇成了一本含有600多个词根的词典。
选角与表演
饰演犹太青年的演员纳威尔·毕斯卡亚特是选角导演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瓦蒂姆·佩尔曼表示一看见这名演员就觉得他适合犹太青年这个角色。出演这个角色需要极高的语言天赋,而纳威尔恰好会六国语言。纳威尔在拍摄过程中不光记住了台词,还记住了原创的600个假
波斯语单词。
幕后故事
该片曾作为
白俄罗斯的代表影片参加2021 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评选,然而奥斯卡奖的主办方在经过考量后取消了该片的参选资格,因为电影中所使用的语言不是白俄罗斯的通用语言,且电影中的大多数制作人员并非来自于白俄罗斯。
影片中集中营的拍摄布景设计以位于
法国东北部的斯特卢特霍夫集中营(Natzweiler-Struthof )为基础,并填充了大量的细节,营造出时代气息。
主题与亮点
与其他反
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电影有所不同,《波斯语课》体现出它反类型化创新性的一面:影片中的人物更多时候处于善恶交织的状态,纳粹分子的人物塑造也不同于同类电影中的脸谱化形象,同时,影片还对人性的复杂进行了客观性描写。
《波斯语课》以纳粹集中营的大屠杀为切入点,讲述犹太人吉尔斯与纳粹上尉之间复杂的关系,并通过描述
纳粹主义对犹太民族的暴力屠杀,展现出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对生命的漠视,战争期间人性的复杂与善变,从而表达对战争的反思与谴责,试图唤醒人们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此外,《波斯语课》营造了一出关于语言乌托邦的寓言:在残酷的集中营中,将每一个名字都变成有意义的词语。此外,影片给雷扎安置了许多谎言即将被拆破的瞬间,而他每一次所获得的狱友的帮助,都是苦难生活中善意的闪光和回响,影片利用这些情节刻画出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影片发行
影片于2020年2月22日在第70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首映;同年,在第10届
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映,影片开票5秒后即售罄。随后,影片陆续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院线上映,截止到2023年4月26日,该片在全球范围内共获得票房485万美元。
截止到2023年4月26日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影片评价
大众评价
截止到2023年4月26日
正面评价
影评人李·马歇尔认为《波斯语课》将悬念、笑声和感动相融合,不仅讲述了一个类似于“猫捉老鼠”的幸存者故事,更巧妙地将
德国军官阴暗的办公室内的语言课程与为纪念受害者和反战而需要铭记的名字联系起来。该片以清澈的画面风格、配乐和拍摄手法,打造了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不同寻常的集中营——它似乎位于某个周围雾气弥漫、长满
青苔的森林之中,让历史本身在这部电影中仿佛正在退回到一个童话故事中。
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
沙丹评价道,《波斯语课》这部电影告诉观众的是:电影是可以飞跃巴别塔的,它是一个利用
世界语言、世界文明“凑”出来的作品。该片中的语言形成了一种
隐喻,而这种隐喻传达给观众:在这个电影当中,非常多的文明通过一个所谓编造的语言形成了一种对话和平衡。
负面评价
影评人彼得· 德布鲁格认为尽管该片体现出了许多技术优势——比如
电影摄影、配乐、制作设计和服装等方面。但这部电影依然无法令人信服——因为它提出了一个站不住脚的前提,并在这个前提下塑造了存在于
刻板印象之下的德国人和犹太人形象。影片要求观众相信
德国军官很容易上当受骗,相信他所学的“
波斯语”,同时也把观众当作傻瓜。任何人都知道对一门外语而言,不仅是单词很重要,语法、语音、句法和语义也很重要,但是影片从未令人信服地解释犹太人吉尔斯如何规避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