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挂金钟(拉丁学名:
倒挂金钟属 hybrida),柳叶菜科,倒挂金钟属,多年生亚灌木。本种原产南美、西印度群岛,现广泛栽培于全世界。倒挂金钟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花两性,单一,下垂,筒状钟形;萼片红色;花瓣颜色多变,红、紫红、粉红或白色;
雄蕊8,外轮较长;花柱红色,子房倒卵状长圆形。果紫红色,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
倒挂金钟喜凉爽、湿润的环境,其花形奇特,花色艳丽,花期5~8月;常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也可盆栽用于装饰室内。此外,倒挂金钟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可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
形态特征
茎
多年生常绿
亚灌木,茎直立,一般高50~200厘米,粗6~20毫米;多分枝,常被短柔毛,幼枝带红色。
叶
单叶互生,卵形或狭卵形,长3~9厘米,宽2.5~5厘米;叶缘具间隔大的齿突或浅齿;叶脉常呈红色,侧脉6~11对,近叶缘处有环结,两面脉上被短柔毛;叶柄长约2~3.5厘米,紫红色,被腺毛与短柔毛;托叶长1.5毫米,呈狭卵形,早落。
花
花为垂花,两性,单一,生于茎枝顶叶腋下垂;
花梗长3~7厘米,淡绿色或带红色,纤细;花管长1~2厘米,径3-5毫米,红色筒状,与花梗疏被短柔毛;萼片4,长2~3厘米,宽4~8毫米,红色,三角状
披针形或长圆状;花瓣长1~2.2厘米,颜色多样如白色、粉红、杏红、红色或紫红色,
覆瓦状排列,宽倒卵形;
雄蕊8,外轮较长,花丝呈红色,伸出花管外,花药长2~3毫米,径约1毫米,呈紫红色,长圆形,花粉粉红色;子房长5~6毫米,径3~4毫米,倒卵状长圆形,疏被腺毛与柔毛,4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长4~5厘米,红色,基部由绿色的浅杯状花盘包围,柱头长约3毫米,径约1.5毫米,棍棒状,褐色,顶端4浅裂。花期5~8月。
果
世界分布
倒挂金钟为杂交起源,原产于南美、西印度群岛,在全世界广泛栽培。
中国分布
倒挂金钟在中国境内广为栽培,尤其在北方或在
西北、西南高原温室均有种植。
生长习性
倒挂金钟喜凉爽、湿润的环境,温度在15℃~20℃生长最适宜。畏强光和高温,不耐夏季酷暑及暴雨天气,夏温度达30℃便生长极为缓慢,35℃则大量枯萎死亡;不耐寒,温度保持10℃以上为宜,若温度低于5℃,则易受到冻害。因此,夏季要求干燥、凉爽的条件,并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冬季要求温暖湿润、空气流通。此外,倒挂金钟的生长土壤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为宜,且需排水性透气性良好、富含
腐殖质。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倒挂金钟多数在自然环境下不能结实,果实通常1~1.5个月成熟。一般通过人工授粉获得种子,但由于倒挂金钟的种子较小,且数量较少比较难得,往往不采用播种的方式进行繁殖。
人工繁殖
倒挂金钟主要进行插繁殖,除夏季外,全年均可进行,一般在春秋季节扦插发根最快。
栽培管理
倒挂金钟在进行扦插繁殖时,通常截取嫩枝梢顶端枝段作为插穗,将其基部削平并去除少量底叶,经处理后,将插穗基部直插入砂土中。扦插后,应放置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适宜温度;按时喷水,喷施杀菌、杀虫剂;经约10天便可生根,7天培育后可换盆盆栽。
分栽后,需进行栽培管理。光照管理方面,需保证每天3小时以上的日照时间;水分管理方面,秉持适度干燥的浇水原则,忌勤浇水;肥料管理方面,在生长期施适量氮肥,生殖期多施磷钾肥;形态管理方面,采取整形修剪措施如摘心等,促使株形丰满、分枝多且均匀、开花繁茂。
病虫害防治方面,主要以
红蜘蛛、白粉虱、蚜虫等的虫害为主;病害以葡萄孢菌引起的
灰葡萄孢为主,尤其极易发生在春季及阴冷的气候条件下。对于虫害的防治,应注意通风,可采用广谱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另外,在植株灰霉病发病初期,可喷施一定比例的
波尔多液或森锰锌液,并剪掉病枝叶,集中销毁。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倒挂金钟花形奇特,由一个管状花冠及四片
花萼组成,花萼颜色多变,有白色、紫红色、红色以及粉红色,花色艳丽,常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也可盆栽用于装饰室内。
经济价值
倒挂金钟由于其独特的花形,常常用于观赏、美化环境等,因此,往往以盆栽形式进行批量销售,而春夏季是其销售旺季。由于倒挂金钟存在市场面积有限、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商品价值仍较低,但倒挂金钟的商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相关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增高的趋势。
生态价值
倒挂金钟对钴的吸收转运富集能力较强,是潜在的钴富集植物,可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以净化污染环境中的重金属。
参考资料
倒挂金钟.pixabay.com.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