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鹿科麋鹿属下的唯一物种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鹿科麋鹿属的大型鹿类动物。麋鹿也被称为“四不像”。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雄性麋鹿体重可达214千克,而雌性麋鹿体重可达159千克。麋鹿头较大;眼较小,且眼眶下腺明显;鼻子袒露在外,且部分较宽大;吻部狭长;颈和后背较粗壮;四肢较粗大;主蹄大而宽、肉多且可分离,脚趾间有皮腱膜;侧蹄发达;具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且尾端呈黑色。它的毛发颜色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改变:夏日其毛发多呈红棕色,且肩膀下方有一条黑色条带;冬日其毛发多呈灰棕色,且侧腹和喉咙部位有色暗区域。
麋鹿的野外种群于2016年已全部灭绝,但在濒临灭绝之际,其被人工引种到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在野外进行饲养,其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京麋鹿苑(也称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以及石首市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是典型的湿地物种,它们喜欢生活在湿地草丛或者芦苇荡中。麋鹿对于栖息地的选择主要与三个环境因素有关:第一是食物因素(如陆地上的生物数量以及植被的高度),第二是水的因素(如与水的距离,以及与沼泽地的距离),第三是干扰因素(如与人为活动干扰的距离)。
麋鹿种群数量曾经超过300万头。但1900年,由于战乱和洪水,中原地区仅有的麋鹿种群在北京南海子彻底消失;1904-1985年,唯有在国外乌邦寺庄园的麋鹿在战乱中得以幸存。自1985年起,中国通过重引入麋鹿,开始对麋鹿的野外种群进行恢复。截至2020年9月,中国境内总共8000多头的麋鹿,而中国境外也圈养了1200多头麋鹿。2016年,麋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野外灭绝(EW)。2021年,麋鹿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等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麋鹿属于大型鹿类,体长170-217厘米,成年雌体尾长可达60厘米,雄体尾长可达75厘米。雄性麋鹿体重可达214千克,而雌性麋鹿体重可达159千克。
麋鹿的局部外形有很多动物的特征: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但整体外形又和四类动物都不相似,故被坊间称为“四不像”。麋鹿头较大;眼较小,且眼眶下腺明显;鼻子袒露在外,且部分较宽大;吻部狭长;颈和后背较粗壮;四肢较粗大;主蹄宽且大、肉多且可分离,脚趾间有皮腱膜;侧蹄发达,便于其在沼泽地中行走;具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且尾端呈黑色,可用来驱逐仙客来菌蝇,从而适应沼泽地的环境。它的毛发颜色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改变:夏日其毛发多呈红棕色,且肩膀下方有一条黑色条带;冬日其毛发多呈灰棕色,且侧腹和喉咙部位有色暗区域。
雌性雄性麋鹿在大小和形态上稍有区别:雌性麋鹿没有角,且体型也相对较小;而雄性麋鹿有角,且角型比较特殊(其角的主干在靠近角盘的地方分开为前后两枝,前枝又分成2个叉,且前枝分叉朝后;而后枝随着雄性麋鹿年纪的增长可分成2-3个叉,且后枝分叉较直),且其鹿角于每年12月或者1月开始脱落,新的鹿角立即开始生长并于每年5月完成生长。
幼体麋鹿与成体麋鹿在大小和形态上稍有区别:刚出生的幼体麋鹿毛色呈橘黄色,且身上长有白斑,其平均体重在11千克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麋鹿的野外种群于2016年已全部灭绝,但在濒临灭绝之际,其被人工引种到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在野外进行饲养。麋鹿的养殖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主要在中国的北京麋鹿苑(也称南海子麋鹿苑)、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以及石首市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栖息环境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物种,它们喜欢生活在湿地草丛或者芦苇荡中。麋鹿对于栖息地的选择主要与三个环境因素有关:第一是食物因素(如陆地上的生物数量以及植被的高度),第二是水的因素(如与水的距离,以及与沼泽地的距离),第三是干扰因素(如与人为活动干扰的距离)。例如,在秋冬季节,麋鹿更喜欢栖息于植物密度高,植被高度高,陆地生物数量多的互花米草群落(一个接近水源和沼泽地,但与大海有一定的距离的地区)中;而在春夏季节,麋鹿更喜欢植被高度低、陆地生物数量少的互花米草群落中。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麋鹿是典型的复胃的大型食草动物,它们喜欢食用新鲜的嫩叶,嫩叶以禾草类、香附米类、豆科草类和禾本科杂草类为主,在夏天,它们也会摄食很多水生植物。一头成年麋鹿日常觅食干物质10.27千克。它们的具体采食方式为将脖子放低,用嘴唇将头部周围可食植物扯入口中。
社群行为
麋鹿是群居动物,其社群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母仔群,由雌性麋鹿和其幼仔组成;第二种是混合群,雌性麋鹿,雄性麋鹿和幼仔均有;第三种是雄性群,仅有雄性麋鹿;第四种是雌性群,仅有雌性麋鹿;第五种是单一个体群。此外,麋鹿有社群等级之分,麋鹿种群的作为“群主”的雄性麋鹿对群内所有个体均有绝对优势;而雌性麋鹿之间没有等级现象。
节律行为
麋鹿昼间行为节律有明显特点:休憩类行为多发生在上午阶段,取食类和运动类行为多发生在午后阶段。
交流行为
雄性麋鹿的发情期存在多种行为以吸引雌性麋鹿。
此外,雄性麋鹿还存在角斗行为(两头雄鹿面对彼此,放低脖子,角与角相互接触,向前顶),以争夺配偶或驱赶其他靠近其麋鹿群的雄性麋鹿。
发情期后作为“群主”的雄体与成年雌体之间仍存在交往行为,雄性麋鹿表现为嗅闻和以嘴触及对方的身体,雌性麋鹿表现为脸对脸摩擦。
其他行为
麋鹿与其他鹿科动物不同,它们非常喜欢并且善于游泳。此外,麋鹿还存在其他运动类行为,例如行走、奔跑及跳跃,其运动行为的目的主要为寻找食物和水源,影响因素为受到外界干扰后地理位置的转移。在受到强烈外界干扰时,麋鹿还会出现警觉类行为,即面向目标,脖子伸直,瞪大眼睛注视着目标。
生长繁殖
发情阶段
麋鹿的发情交配与季节相关:其发情期从5月底或6月初开始,至9月初结束,并且可能存在二次发情期。发情期的雄性麋鹿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占据雌性麋鹿群的“群主”;第二,为占据雌性麋鹿群而需要挑战“群主”的“道奇挑战者”;第三,与繁殖群相距较远的“单身汉”。这三类雄性麋鹿与其年龄有关:低于2龄的雄性麋鹿即为“单身汉”;而3-5龄的雄性麋鹿多为“挑战者”;大于5龄的雄性麋鹿多为“群主”;但大于12龄的老龄雄性麋鹿又变回“挑战者”,直到它们失去繁殖能力。麋鹿采取一雄多雌的“后宫制”婚配制度。在发情期阶段,由于“群主”为占据其雌性麋鹿群会消耗大量体力,且在这个时期,它们也很少觅食或饮水,导致自身体重大幅降低,所以“群主”会出现选择轮流占据雌性麋鹿群的现象,即大约30-50天后,当“群主”体力耗尽后,便会被新的“挑战者”打败,而新的“挑战者”便会轮为新的“群主”,而原本体力耗尽的“群主”便会再次进食,从而恢复正常体重。
妊娠哺育
麋鹿是胎生哺乳动物,雌性麋鹿的妊娠期约为280天;且产仔期在3-7月,但集中在4-5月。雌性麋鹿临产前多个小时会离开其群体并且表现出不安的现象,然后选择在草木较茂盛、地势较高的偏僻安静的地方进行生产;生产过程长达十几分钟到1个多小时;并且雌性麋鹿多呈站姿的方式进行产仔。
雌性麋鹿产下其幼仔后,会舔幼仔身上的羊水,并食用胎盘;15-45分钟后,该幼仔会站立;30-90分钟后,该幼仔会吮吸雌性麋鹿的初乳。幼体麋鹿出生后的1-3天会长时间卧伏;第3-6天便会跟随其母亲在群体中进行活动,但仍出现卧伏的现象;第7天便出现觅食行为;两周之后便可以食用草。
生长发育
幼体麋鹿第一年生长发育十分迅速,这个阶段它的后蹄已长至成体后蹄的大小;第二年其耳朵与尾巴的长度已长至成体的大小;第四年麋鹿的体长已长至其成体体长,而雌性麋鹿体重也已长至其成体体重;第五年,雄性麋鹿体重也已长至其成体体重。雌性麋鹿性成熟时期约为两年零三个月,而雄性麋鹿约在雌性麋鹿一年之后达到性成熟,麋鹿的平均寿命在18岁左右。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麋鹿种群数量曾经超过300万头。商周时期最为鼎盛;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食物的减少、栖息地的消失等多方面原因,汉唐宋时期的麋鹿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元明清后,麋鹿种群数量仅为300头以内。1900年,由于战乱和洪水,中原地区仅有的麋鹿种群在北京南海子彻底消失;1904-1985年,唯有在国外乌邦寺庄园的麋鹿在战乱中得以幸存。
自1985年起,中国通过重引入麋鹿,开始对麋鹿的野外种群进行恢复。麋鹿分布点从重引入麋鹿的2个(北京麋鹿苑及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发展至2020年的81个,几乎全部覆盖了灭绝之前的麋鹿栖息地;其中,野生麋鹿种群共占6个地点,数量达到2855只。截至2020年9月,中国境内总共8000多头的麋鹿,而中国境外也圈养了1200多头麋鹿。
致危因素
导致麋鹿种群数量下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平原湿地逐渐减少,其野外栖息地不断消失。第二,气候的变化。第三,人类的大量捕猎。第四,麋鹿的食物大量减少。
保护级别
2016年,麋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野生灭绝(EW)。
2021年,麋鹿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等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1.在灭绝之前的麋鹿栖息地上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例如1985年建立的北京麋鹿苑,1986年建立的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1年建立的石首市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实行麋鹿重引入政策,麋鹿重引入是中国第一个重大的物种重引入项目;例如,1985年北京麋鹿苑从英国重引入38只麋鹿,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重引入39只麋鹿。。
3.实行麋鹿向外输出政策。例如,1991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向外输出,1995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开始向外输出。
相关文化
麋鹿作为中原地区特有的世界濒危珍稀野生动物,自中国古代便产生了麋鹿文化。中国古代有很多记载麋鹿的古文献史料。例如,在《战国策·宋策》中有云:“荆有云梦,犀麋鹿盈之”,这里便介绍了古代麋鹿喜欢生活在云梦地区,云梦是一个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范围,有山林、川泽、原隰(低下的湿地)等多种地貌形态的区域。又例如,唐朝袁高所述:“走挺糜鹿均”。再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写:“孟顾鸿雁麋鹿”。为传承和发展麋鹿文化,便出现了现代麋鹿文化,例如麋鹿的饮品、装饰品及麋鹿外交、网络、战争、生态、影视文化等。“麋鹿外交”指在国际关系中,可通过赠送麋鹿来表达友好以增进两国关系。此外,198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了一套两枚的麋鹿无齿邮票;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面值10元的麋鹿银币;2000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正式开通中国麋鹿网站;2006年,马连义撰写了《麋鹿本纪》为一篇难得的麋鹿纪文;2007年,中华麋鹿园展示“百麋图”石刻浮雕;2008年,石首市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现合金麋鹿雕塑;2009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展示41幅麋鹿现代岩画画廊;2015年,北京麋鹿苑建立了麋鹿博物馆。
参考资料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5-14
Père David's Deer.IUCN red list.2023-06-01
麋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05-14
Elaphurus davidian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5-14
..2023-06-03
麋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05-14
Encyclopedia Britannica.Père David’s deer.2023-05-14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云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06-01
《茶山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06-01
章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06-0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社群行为
节律行为
交流行为
其他行为
生长繁殖
发情阶段
妊娠哺育
生长发育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