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1938年达夫妮·杜穆里埃所著小说
《蝴蝶梦》(Rebecca),又名《丽贝卡》,是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于1938年创作的一部集悬疑、爱情于一体的长篇小说,是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以及代表作。
《蝴蝶梦》讲述了“我”与曼陀丽庄园男主人德温特一见钟情,相识相恋,火速结婚,一起回到迈克西姆的曼陀丽庄园。“我”不习惯贵族礼制,女管家丹弗斯瞧不起“我”,时常冷眼相待。在与丈夫德温特的相处中,“我”发现德温特常常发脾气,让“我”以为他对前妻仍然有剪不断的感情。为了摆脱压抑的氛围,“我”决心开一次化装舞会,丈夫一开始也很支持我。管家丹弗斯设计让我穿上了德温特前妻丽贝卡的衣服,让德温特在舞会上呵斥了我。丹弗斯始终强调“我”不是丽贝卡,而德温特现在依然想念丽贝卡,甚至丹弗斯试图诱导“我”跳楼自杀。之后,丽贝卡的尸体被找到,德温特被丽贝卡的前夫控告,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求证取证,证明了德温特先生的无辜。在婚后一系列戏剧中,“我”经历了各路心理发展历程,从一个天真无知的女孩,成长为一个独立女性,而曼陀丽庄园最后被丹弗斯一把大火燃烧尽,“我”和德温特也顺着指引,踏上了新生活。
作者沿袭了自己本身哥特式的小说写作方法,塑造了诡秘阴森的氛围,又用第一人称倒叙的手法讲故事铺开,内容紧凑,跌宕起伏。
《蝴蝶梦》自1938年首次出版以来备受关注,同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0年,被悬疑小说最高奖项安东尼奖评选为“20世纪至佳小说”。2003年,登上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大阅读”活动评选出的“百部英国人挚爱文学”的榜单。1940年,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凭借《蝴蝶梦》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斩获人生当中唯一一部奥斯卡奖。
创作背景
达夫妮·杜穆里埃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其祖父乔其·杜穆里埃是一位歌唱家和通俗小说家,其父亲杰拉尔德·杜穆里埃是一位演员经纪人。生长在艺术世家,杜穆里埃对艺术有超凡感悟力。并且,达芙妮·杜穆里埃幼时在巴黎接受私人教育,很小就对写作表现极大地兴趣。
回到英国以后,她长期居住于远离都市的康沃尔郡,她的作品许多都是以康沃尔郡为主题或背景展开。康沃尔郡的荒凉海滩和神秘氛围为杜穆里埃哥特式小说的风格奠定了背景基调,她的第一部小说《钟爱》问世就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浪漫和神秘色彩。
达芙妮·杜莫里埃痴迷于过去的文学,她深入研究了弗朗西斯和安东尼培根的生活、康沃尔的历史、摄政时期以及十九世纪的法国英国。最重要的是,她痴迷于自己的家族历史,她在她父亲的传记——《杰拉尔德:肖像》中穿插了这些历史。
杜莫里埃同时期的作家批判性地处理战争、异化、宗教、贫困、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和艺术等主题,并尝试意识流等新技术时,杜莫里埃创作开启“老式”小说的创作。用直截了当的叙事来吸引大众观众对幻想、冒险、性和神秘的热爱。
达夫妮·杜穆里埃1936年出版小说《牙买加的旅店》,随后被改编成电影播出,自此之后,小说以及杜穆里埃本人都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1938年《丽贝卡》正式问世,此书集哥特式小说的神秘恐怖与言情小说的缠绵悱恻于一体,出版后取得不错的成绩。
出版历史
1938年4月,杜穆里埃把手稿交给了出版商维克多·戈兰茨(Victor Gollancz)。收到后,人们在戈兰茨的办公室里阅读了这本书,她的“编辑诺曼·柯林斯(Norman Collins)简单地说:“新版达夫妮·杜穆里埃包含了公众想要的一切。”戈兰茨对《蝴蝶梦》的反应是如释重负和欢欣鼓舞,他预言会有“欢乐的成功”。他一刻不停,订购了第一批2万册,不到一个月,《蝴蝶梦》的销量就超过了这个数字的两倍。从1938年到1993年,这部小说一直在连续印刷。”杜穆里埃的美国出版商雅芳估计,《蝴蝶梦》的平装本每月销量超过4000本。”
1938年8月,杜莫里埃“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和其他电台的几次电台采访”,并参加了福伊尔的“文学午餐”。《好管家》、《女士家庭杂志》和《住宅与花园》也都发表了关于杜莫里埃的文章的报道。
内容情节
法国南部,“我”遇见了英国贵族德温特,与他一见钟情并闪婚。德温特带我回到他的老家,庞大美丽的曼陀丽庄园。曼陀丽十分有名、以奢华著称。“我”来到曼陀丽之后,发现曼陀丽确实如传言所说,极尽奢华、仆人成群。如此场面,让出身贫寒的“我”很不习惯,想到即将以一个贵妇人的身份生活,“我”的心里堂皇许多。
德温特夫人的前妻丽贝卡有一个陪嫁女管家,名叫丹弗斯,非常的讨厌“我”,从我初入庄园的时候就不待见我,经常冷冰冰对“我”说一些讽刺的话。让“我”最不舒服的是,丽贝卡的卧室还保持着她在世时的模样,一点都没有变动。同时,丈夫回到曼陀丽之后,心情阴晴不定,常常显露暴躁,这让“我”怀疑他非常怀念他的前妻。
为了让曼陀丽庄园增加一些生气,“我”准备开一次化装舞会,丈夫非常支持“我”。就在“我”兴奋的张罗一切的时候,管家反常的说要帮助我,给了“我”一套非常漂亮的礼服,“我”很高兴的穿上了。然而,这个礼服是丽贝卡的旧礼服,“我”穿这礼服出现在舞会上,丈夫德温特大惊失色,一反常态的当着众人的面骂了我。
管家丹弗斯冷眼旁观了舞会闹剧,在舞会结束后告诉“我”,丽贝卡比我好上千万倍,所以男主人德温特现在依然怀念丽贝卡。丹弗斯威逼“我”离开曼陀丽,还一度试图让“我”跳楼自杀。
一艘海边搁浅的沉船打破了曼陀丽的宁静,丽贝卡的尸体被打捞了上来,丽贝卡的情夫弗费尔控告德温特谋杀丽贝卡。事情至此,德温特才向“我”坦白,自己并不爱丽贝卡,自己与丽贝卡貌合神离,不和丽贝卡离婚只是为了家族荣誉,然而丽贝卡却变本加厉,常带着表哥费弗尔在海边的小屋幽会。有一天,丽贝卡和德温特在小屋里大吵了一架,丽贝卡说她已经怀孕了,孩子将会以德温特的名义被生下。德温特怒火攻心,枪击了丽贝卡,随后把丽贝卡的尸体放入小船中沉入海底。
警察局局长朱利安上校对丽贝卡的死进行了调查,最终,医生证实丽贝卡是因患癌症,对生活失望而自杀。丽贝卡的情夫费弗尔将事情告诉了管家丹弗斯,丹弗斯得知真相之后纵火烧毁了曼陀丽庄园。“我”和德温特趁着这个契机也得以离开曼陀丽,开始新的生活。
主要人物
“我”
“我”是一个穷孤儿,身份低微且相貌平平。在一开始,“我”就以自卑和胆怯的性格出现——“一头平直的头发,稚嫩而不敷胭脂的脸蛋,衣裙均不合身,还穿着自己裁制的短褂,像个羞怯失措的小妞儿,跟在范·霍珀夫人的后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来自上流社会的德温特先生,一跃成为德温特夫人。可是,“我”身份的改变只是表面的,内心深处始终被自卑笼罩着,经常因为笨拙的举止和不当的言辞而陷人窘迫之中,常常困在自卑和懊恼的泥淖中不能自拔。与丽贝卡的美丽和才干相比,“我”感到自惭形秽,认为自已水远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丽贝卡如同幽灵一般存在于每一个角落,仆人们仍按她曾经的吩咐行事,她使用过的一切物品依旧放在原处,管家丹弗斯对“我”在精神上一次次地恐吓、打击,使得本来自卑的“我"更加怯懦。“我"完全迷失了自我,自卑的情结缠绕着“我"的内心。而“我"与德温特先生的婚姻状况同样让“我”感到无措。“ 我"觉得自己完全无法驾驭自己的婚姻,觉得自己与德温特之间有一层隔阂,无法与他交流沟通。他时而温柔,时而又漫不经心地敷行,时而大发雷霆。“我”则处于感情中的被动地位,感觉自己不像是他的妻子,而更像是个孩子。对于丈夫的这种态度,让“我”觉得他爱丽贝卡而不爱“我”,这种想法让“我"怀疑自己永远不可能走进他的内心。最终德温特让“我”了解到吕蓓卡死亡的真相,“我”本应难过他过失杀人,然而,“我”非但没有难过,反而有种精神上的彻底解脱。“我”了解了丽贝卡是一个心肠毒辣的邪恶女人,德温特从来没有爱过她,而“我”才是他真正所爱的。在经过数月的疑虑和挫败感的折磨后,“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原来没有人能够替代“我”,“我”也没必要时常笼罩在丽贝卡的阴影之下。
丽贝卡
已死去的丽贝卡是德温特先生的前任妻子,曼陀丽庄园的前女主人。丽贝卡不仅天生丽质,而且才华出众。她在世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曼陀丽庄园料理得井井有条。德温特的姐姐曾这样形容她:“自有一套讨人喜欢的本领,男人女人小孩还有狗都会被她给迷住。”然而,丽贝卡本人是一位表面贤淑高贵却有着极为丑陋的灵魂的女人,超凡脱俗的容貌下隐藏的是放浪形骸的本性。她从未爱过她的丈夫,结婚之初她就提出二人只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私下里互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的要求。丽贝卡以玩弄男性为乐,引诱形形色色的男性来满足她的征服欲和虚荣心,在自己身患绝症弥留之际还设下圈套使丈夫背负了杀人的罪名。小说中,她是一个有着天使般面容却有着魔鬼般内心的邪恶的反派女人。
德温特
曼陀丽庄园的主人,“我”的现任丈夫,丽贝卡的前夫。与“我”相识之后闪婚,带我住入曼陀丽庄园,却因为自己过失杀死丽贝卡,时常愁容满面,又不好与人讲述真相,脾气变得古怪。在丽贝卡的尸体被打捞起来之后才与“我”说出真相,法庭宣判其无罪后,与“我”一同发现曼陀丽被烧毁,于是和“我”一起离开曼陀丽庄园。
弗费尔
丽贝卡的情夫,常与丽贝卡在海边小屋幽会。丽贝卡的尸体被发现时,弗费尔向法庭控告德温特是杀人凶手,最后败诉。
丹弗斯
曼陀丽庄园的管家太太。对“我”十分刻薄,常常恐吓我,设计陷害我穿上前女主人丽贝卡的礼服,导致“我”在化装舞会上被德温特训斥,事后试图引导我跳楼自杀。得知丽贝卡死亡真相后,纵火烧了曼陀丽庄园。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第一人称倒叙、暗示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伴随着曼陀丽庄园的诡异之密被一步步揭开,叙述了一个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经常被人引用: “昨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曼陀丽庄园,”这句话不仅确立了该小说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 而且暗示接下来的故事将是对悲惨往事的回忆。然而,故事的叙述者并不急于讲述过去的事情,而是描写虽然“我” 和丈夫不得不远离家乡在外生活,感情却非常融洽。同时“我” 还通过数次提及标题人物丽贝卡以及丹弗斯太太,以进一步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才从容地展开故事.尽管小说按时间顺序发展,叙述者还是经常使用类似的手法来暗示即将发生的事件,从而使读者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悬念。比如在第三章中,“我”曾想到:“如果范·霍珀夫人不是个势利鬼,我真不知道今天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很快读者就了解到,正是因为这个在蒙特卡洛度假的有钱的美国女人想结交一些社会名流, 才使得身为侍女的“我” 与贵族德温特·迈克西姆相识进而相爱。
哥特式双氛围交织
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两种气氛:一种是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另一种是阴森恐怖的绝望气氛。在文中,这种气氛交织出现,相互渗透、融合,全书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倒叙手法,使人感觉亲切、真实、可信。开头是这样的:“昨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曼陀丽庄园。”然后,就描写了恍隐迷离的梦中世界,开始就把人们带入一种神秘的气氛中。“我”像所有的梦中人一样,不知从哪儿获得了超自然的神力,幽灵般地飘过了面前的障碍物,”进入自己梦中的家园。在这里“平台斜连着草,草地一直伸向大海。一转身,我看见那一泓银色的海水,犹如风平浪静时明静的海面,静静地任月光爱抚。没有波浪会使这梦之水荡漾。也没有云块被西风吹来,遮掩这晴朗、惨白的天空。在这里,“平静的海面”与“惨白的天空”就暗示了本书的两种气氛,“平静的海面”令人怀恋,而“惨白的天空”则给人以恐怖的感觉。在《丽贝卡》中,达夫妮·杜穆里埃选择个从天真逐渐走向成熟的女性形象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沿袭了哥特小说的一贯传统。杜穆里埃把自己优美的文笔与大自然的美妙风光结合起来,加之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其作品在惊险恐怖之外又带有言情小说那种抒情和浪漫色彩,整个故事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衬托
“我”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年轻女孩,其貌不扬涉世不深天真羞怯且充满活力。虽然有时有些笨拙窘迫,却不能掩盖我质朴善良的本性。这一切实际上都衬托出丽贝卡的邪恶和她的极端堕落。“我”天使般善良的性格反衬出丽贝卡魔鬼般的内心。通过善与恶的对比衬托,更凸现出英国上层阶级虚伪的道德伦理,也反映出作者对善的向往和追求。
以“实有”陪衬“虚无”
《蝴蝶梦》以“虚”“实”相间的手法,围绕着两位女性的生活,展示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情节。“虚”的人物是吕蓓卡,她在小说开篇即已死去,只是在追述和回忆中隐隐约约地出现。然而,她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冥冥之中操纵着曼陀丽庄园的一切,直至将整个庄园烧毁。"实"的人物即小说的叙述者——“我”。“我”将吕蓓卡的神秘面纱层层撩开,直至真相大白。随着情节的展开,吕蓓卡由一个漂亮威严的女主人慢慢暴露出她生活放荡、性格古怪的一面,而“我”则由一个单纯的女孩慢慢成熟起来,找到了自己在生活和婚姻中的位置,最终驱走了吕蓓卡绕着她的阴影。这种以“实有"陪衬“虚无”的手法在当时的小说界颇为新颖别致。
主题思想
失乐园主题
《吕蓓卡》反映了一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失乐园” 的主题。当小说主人公在第一章中提到她的悲哀时,其焦点并不是曼陀丽本身,而是那片被称作幸福谷的地方,只有幸福谷才被他们视为真正的乐园,当德温特把“我” 带到这儿时,我看出了他的开心。同时发现自己也从这个庄园带给我的压抑感中解脱出来。即使在德温和” 我”不得不被逐出曼陀丽,而远离幸福谷这个乐园时,我们在流亡的过程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在幸福谷所获得的幸福与爱意。幸福谷在庄园被烧毁之后依然存在。这一事实进一步表现了该小说的主题:善良最终能够战胜邪恶。
忠诚的爱情观
“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丈夫德温特,将自己全部投入到这场感情之中。我爱他甚于爱世上的一切。当“我”与德温特的婚姻出现危机时,“我”并没有抛弃处于危险中的丈夫,而是忠于爱情和婚姻,选择与丈夫共同战斗。这一切也衬托出丽贝卡极为丑陋卑鄙的婚姻态度。“我”对婚姻忠诚的态度更加反村出丽贝卡那桩毫无感情可言的畸形婚姻,同样,反映出作者的婚姻观——充满欺骗和谎言的婚姻最终只能走向失败,忠诚和真诚才是构建幸福家庭的基石。
批判上层社会
《蝴蝶梦》通过刻画吕蓓卡那种放浪形骸的腐化生活,深刻揭露出当时英国上层社会中那种享乐至上、尔虞我诈、穷奢无度、势利伪善的丑恶的社会现象。
作品评价
学者曾奕评价道:“迈克西姆虽有钱有势却无法让丽贝卡爱上自己; “我”虽相貌平平且家境贫寒却能与自己的真爱厮守;费弗尔多年的爱慕等到的却是“她不爱你”;丽贝卡丝毫不用投入自己的感情却能让大多数男子为她着迷倾诉爱意。丹弗斯太太的大火可以毁灭曼德里庄园的一切但会灭不了 “我”与迈克西姆的伉俪情深。这说明了爱情是自由的, 它可以随时产生,也可以随时消失,它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倾斜天平的一端,也不会根据感情或是金钱的投入给 予的价值相当的回报,更不会被强行唤起或被肆意毁灭。 看待爱情的角度不同导致爱情风格的不同,但即使特征不同,爱情也是平等的。三种风格的爱情没有孰好孰坏之分,它们的本质皆是爱情心理,而爱情心理和人本心的欲望相关:激情型爱情追求的是情欲;游戏型爱情体验的是胜负欲;友谊型爱情保留的是感情稳定欲。爱情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但正是因为它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人们才会尝遍悲欢离合,体味人生百态。”
2021年,在《独立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评论家Ceri Radford和Chris Harvey推荐了这本书,并认为《丽贝卡》是一部“奇妙的哥特式故事”,有很好的氛围和心理恐怖。
作品影响
《蝴蝶梦》原名《Rebecca‎》,目前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进入侦探类小说排名前十,排名第九。
这本小说还激发了另外三本书的灵感,并得到了杜莫里埃遗产委员会的批准——《德温特夫人》,《另一个丽贝卡》,《丽贝卡的故事》。
《蝴蝶梦》的其中一个版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人用作图书密码的钥匙,具体方法是:传递的句子使用书中的单个单词,根据页码行和在行中的位置来解码。
2013年,由达芙妮·杜·莫里埃的孙子创立的德语制表商Du Maurier Watches发布了限量版的两款手表,灵感来自小说中的人物——丽贝卡。
衍生作品
1940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首次改编《蝴蝶梦》为影片《蝴蝶梦 Rebecca‎》,由劳伦斯·奥利维尔和琼·芳登分别饰演男女主角,著名演员费雯·力曾试镜“我”一角色,最后没有没有竞争过琼·芳登。导演希区柯克凭借《蝴蝶梦》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斩获人生当中唯一一部奥斯卡奖。2020年《蝴蝶梦》再次被改编,由莉莉·詹姆斯艾米·汉莫领衔主演,但上映后口碑一般,影响力远逊于希区柯克版本。在1979年和1997年,导演西蒙·兰顿与吉姆·奥布赖恩,分别执导了剧集版《蝴蝶梦》。
1938年12月9日,好莱坞知名导演奥森·威尔士,与编剧霍华德·科赫改编率先对小说《蝴蝶梦》进行了改编,将其制作为一档有声小说广播节目,在CBS电台《坎贝尔剧场》中首播。播放结束后,威尔斯还连线采访了当时身在伦敦的原著作者达芙妮·杜·莫里埃。
美国电影公会剧院播放了由琼·方丹、布莱恩·埃亨和艾格尼丝·穆尔黑德以及洛丽塔·杨、约翰·伦德和艾格尼丝·穆尔黑德主演的半小时改编版《蝴蝶梦》。琼·方丹和约瑟夫·科顿于1946年10月1日在《克雷斯塔·布兰卡好莱坞演员》中演出了半小时的改编版《蝴蝶梦》。
1939年,杜莫里埃本人将《蝴蝶梦》改编成舞台剧,在伦敦连演超过 350 多场。2006年,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德语音乐剧专业维也纳莱蒙德剧院首演,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以及韩国日本进行了巡演。
参考资料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09-20
Rebecca.大英百科全书.2023-10-05
Rebecca.IMDb.2023-10-05
goodreads.Rbecca.2023-10-10
Rebecca. 20th-Century American Bestsellers.2023-10-10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10-15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10-15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10-15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10-15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10-15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10-15
蝴蝶梦.豆瓣读书.2023-10-15
蝴蝶梦 Rebecca (1940).豆瓣电影.2023-10-05
新版蝴蝶梦.豆瓣.2022-11-12
蝴蝶梦 Rebecca (1979).豆瓣电影.2023-10-05
蝴蝶梦 Rebecca (1997).豆瓣电影.2023-10-05
Screen Guild Theater .Internet Archive.2023-10-10
The Screen Guild Radio Programs.Digital Deli Too.2023-10-10
Cresta Blanca Hollywood Players.RadioGOLDINdex.2023-10-10
Rebecca.Reviews, du Maurier.2023-10-15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出版历史
内容情节
主要人物
“我”
丽贝卡
德温特
弗费尔
丹弗斯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第一人称倒叙、暗示
哥特式双氛围交织
衬托
以“实有”陪衬“虚无”
主题思想
失乐园主题
忠诚的爱情观
批判上层社会
作品评价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