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九三学社
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副主任。
先后担任过
长江设计院规划处总工程师、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现任长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三届“
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2008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获第九届钱宁泥沙科学奖。
他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了
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流域
水资源综合规划、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
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
澜沧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雅鲁藏布江等
国际河流综合规划,全国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
滇中引水工程规划及项目建议书、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设计项目。
1997年他负责编制完成的《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是洞庭湖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综合规划,规划妥善协调了
湖南省、湖北两省的矛盾,。1998年大洪水后编制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贯彻了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的新思路,绘就了2020年前长江流域防洪建设蓝图。近年来山洪灾害成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负责编制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规划方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等
国际河流综合规划,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实现以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长江口地区集“黄金海岸”和“
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参与主持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201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科学制订了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重要依据。
他先后主持的重大研究项目主要有“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运行模型研究”、水利部创新项目“
三峡水库动库容研究”、
三峡大坝第八个单项“变动回水区航道及港口整治(含坝下游河道下切影响及对策)”、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参与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大型复杂防洪系统洪水行为的数值模拟”等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修订、国家批复的《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长江洪水调度方案》,为制订适应长江防洪新形势的防洪战略、防洪规划以及有效的防洪减灾对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为
三峡大坝的实时运行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三峡工程运用后
长江中下游平原干流河道治理、洞庭湖区和
鄱阳湖区的综合治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他作为主要人员完成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
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运行模型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技术研究与实践”获
湖北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作为负责人完成的“三峡(围堰发电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
三峡大坝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获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
山洪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和“
长江中下游平原干流河道采砂规划研究”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洪水实时调蓄作用分析》、《长江中游洞庭湖防洪系统水流模拟》、《三峡工程对1996年型洪水的防洪作用》、《从1998年洪水看长江防洪治理及建设》、《1998:倘若三峡工程已经建成》、《长江中下游洪水演进方法探讨》、《再析洞庭湖防洪作用和综合治理方案》、《
洞庭湖区综合治理的规划研究》、《
长江三峡工程的防洪规划和防洪作用》、《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 为健康长江提供保障》、《试论江湖关系》等。作为主编编写了《长江防洪与98大洪水》、《
长江防洪焦点关注》、《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技术研究》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