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禹,男,1968年10月生于山东青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查地球物理本科专业,1997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为教授。孙成禹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地震波理论与波场正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他曾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40余篇。此外,他还获得了8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主编出版了2部教材和1部专著,被评为青岛开发区首批“优秀青年人才”。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 1988.9-1992.7,石油大学(华东),勘查地球物理,学士。
- 1994.9-1997.6,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地球物理,硕士。
- 1998.9-2001.6,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
工作经历
- 1992.7-1997.9,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系,助教。
- 1997.9-2002.10,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讲师。
- 2002.10-2007.12,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
- 2008.1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 2009.4-2017.11,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孙成禹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地震波传播理论与地震波场正演,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以及近地表地震勘探。
主要成就
孙成禹教授先后为本科生主讲过《弹性波动力学》《地球物理反演基础》《
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信号分析与处理》等主要专业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地震波动力学》《地球介质力学》《油气储层地球物理》等课程。
荣获石油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二等奖,“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07年获“胜利石油育才奖”。
孙成禹教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并以地震波传播和地震
钻探基础理论的研究见长。作为负责人和主要人员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课题2项、
山东省基金1项和其他省部级课题3项在内的科研课题共计20余项;在研国家973课题1项、863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重大油气专项1项、其他横向课题若干。在国际国内重大会议和主要专业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5篇。科研成果获
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优秀成果一、
二等奖各1项,校级奖励
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2008年荣获“山东省地学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08年被评为青岛开发区首批“优秀青年人才”。
获得荣誉
1.
山东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胜利油田三维地震近地表校正技术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六。
2.
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条件下高精度地震成像关键技术,2011年获,第三。
3.中国石化联合会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地震波动力学基础》,2013年,第一。
4.山东省教学成果
特等奖,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7,第二。
5.
山东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理实交融理念下
地球物理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17,第一。
6.
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4,第九。
学术兼职
孙成禹教授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会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会员,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版著作
孙成禹教授编著并公开出版了教材《地震波理论与方法》,合编了《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课程设计指导书及附图》,并正在编撰”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地震波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