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
2011年由顾长卫执导的中国爱情电影
《最爱》(英语:Love For Life)是顾长卫2011年执导的中国爱情片,改编自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丁庄梦》,由章子怡郭富城蒋雯丽濮存昕等主演。影片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叫做娘娘庙的山村,因卖血导致艾滋病在村中蔓延。在无人垂怜的死亡孤岛,不幸染病的村民在生命的最后勾心斗角,在看不到希望的绝境中,赵得意和商琴琴因同病相怜而惺惺相惜,互生爱意的故事。
影片于2011年5月10日在中国上映,斩获2011年上海影评人奖优秀影片奖,荣获2011年罗马国际电影节的马可—奥雷利奥金奖提名、2011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等提名。
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累计票房5825万人民币。(截至2022年10月26日)
影片剧情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河南省一个叫做娘娘庙的平静山村,村民赵齐全(濮存昕 饰)为了快速发家致富在村里做起了买血卖血的生意,导致世纪绝症艾滋病在村中蔓延。赵齐全十二岁的儿子赵小鑫(胡泽涛 饰)在放学路上捡了番茄吃而中毒身亡,弟弟赵得意(郭富城 饰)不顾赵齐全劝阻卖血也不幸感染。
因为赵齐全的行为赵家在村中饱受非议,他的父亲老柱柱(陶泽如 饰)心怀负罪感和愧疚感,对村民谎称已有新药治疗艾滋病,试图安慰村民。在谎言被揭穿意识到这样的安慰无济于事,于是决定召集患病的村民搬到废弃的小学居住,自己亲自照顾他们的起居。
赵得意被媳妇嫌弃搬到了父亲留守的村小学。老柱柱的侄儿媳妇商琴琴(章子怡 饰)为了买洗发水卖血也不幸染病,被丈夫小海(蔡国庆 饰)送进了学校。
随着来小学居住的村民越来越多,老柱柱提议大家集中开火,勤劳善良、爱惜粮食的粮房婶(蒋雯丽 饰)主动承担起给大伙做饭的任务。村民们同吃同住,一派和谐。不料却突然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偷盗事件:代理村长四轮(孙海英 饰)的公章不见了、商琴琴的红绸棉袄丢了、粮房婶趁做饭的便利偷藏粮食,几番折腾以后,丢失的东西陆续都找到了,染病的村民也陆陆续续的死了。
因这一系列的偷盗事件,赵得意和商琴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在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由怜生爱,决定在最后的生命里,名正言顺地生活在一起。不过这段恋情并不顺利,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村里人的嘲笑。两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跟原配离了婚,拿到结婚证后兴奋地挨家挨户分发喜糖,村人不敢用手接喜糖、像躲瘟神一样躲他们,但两人毫不在意,幸福甜蜜地嚼着喜糖。
被短暂幸福环绕的赵得意在洞房花烛夜发病高烧,商琴琴不得已打来井水淋湿自己,抱着赵得意物理降温。折腾一夜,赵得意烧退醒来,但商琴琴已经死了。虚弱的赵得意用尽最后的力气用血染了一条红裙子,作商琴琴的寿衣。
故事结尾,商琴琴与赵得意都来到了侄子赵小鑫所在的世界,和村人们在一起,过着平凡普通的正常人的生活。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剧情改编
电影《最爱》保留了小说《丁庄梦》原有的叙事视角与结构形式,通过血头被害死的十二岁儿子的视角,巧借四季轮换叙述热病病人短暂的生命历程,在叙事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观察能力,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强大的震撼力。但影片在改编过程中,把颇具深度的反思人性的小说从“苦痛”改编成一个关注弱势群体、反对歧视的主题,基调从“刺心的苦痛”变为“黑色幽默”。
拍摄花絮
影片中,蒋雯丽饰演一个得了“热病”的剽悍村妇,衣着形象邋遢,不仅有举着大扫帚狂舞的疯狂动作,还骑着花脸猪在村子里狂奔。在起初拍摄的时候,蒋雯丽觉得该戏份非常不可思议,不明白非要骑着猪狂奔。她甚至还和导演有过争执,导演坚持《最爱》是带有魔幻色彩的影片,所以有一些表演就不能太常规。蒋雯丽最终被导演说服上演了骑猪片段。成片出来后,蒋雯丽认为如果没有骑猪这个片段,粮房婶这个人物不会刻画得这么生动。
郭富城进剧组后,为了更贴合剧中赵得意消瘦的形象,狠下功夫,通过生饿和运动的办法减肥。同时苦练河南省农村方言。换上戏服后和农民蹲在一起,讲着一口地道的河南农村方言的郭富城,姿势和外貌形态根本没有“郭天王”的影子。章子怡第一次进剧组的时候完全没有在人群中认出郭富城。后来经旁人的提醒,才在人群中认出了他。
影片剪辑
《最爱》初剪完大概有160分钟,后来顾长卫考虑到上映后影院拍片等因素,将影片剪到了100分钟。
在影片杀青后,顾长卫导演为了突出影片中章子怡和郭富城的爱情纠葛,就加拍了他们的爱情戏份。
友情出演影片的重量级演员,顾长卫称最对不起的就是冯小刚,影片中他饰演的是一个交通协管员。但最后出于电影篇幅的考虑就把该角色剪掉了。
幕后纪实
剧组在拍摄初期就在网上寻找艾滋病,想通过他们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生存状态,邀请他们参与电影拍摄相关工作。最终,有六名艾滋病患者进入剧组参与拍摄工作,其中来自山西省的老夏、上海市的涛涛和刘老师同意无遮挡出镜。
老夏在剧组中代替演员走位、协助灯光师打光,林涛在剧中出演赵齐全十二岁的儿子赵小鑫,刘老师则负责照顾涛涛在剧组的生活。剧组人员跟他们的相处从最初的恐惧、陌生,到了解、熟悉,最终成为亲密的朋友。
主题与亮点
影片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社会群体艾滋病人的爱情与生存、欲望与希望。影片从河南娘娘庙村患“热病”的村民的生存状态为切入口,叙事节奏平静舒缓,借助12岁死亡儿童赵小鑫的视角,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叙述。赵小鑫以全知角度讲述了“热病”病人没有尊严、体面,没有家庭温暖、夫妻和睦、父母疼爱的艰辛以及在绝望生活中寻求被爱的饥渴。引发观众关注艾滋病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激发观众借此关注自身对爱情、财富的追求及对精神世界的构建。
风格亮点
电影美术
影片以民间老艺人二骚爷爷唱地方民俗音乐开篇,引出染病村民共同生活的背景、男女主角偷欢的稻草垛以及出殡队伍等场景。这样的场景设置会让观众不自觉地进入影片苦难与疾病的叙事环境,体验艾滋病病人对生存的渴望、在苦难中情感的纠葛。
影片通过极有特点的服饰与造型刻画人物性格,主角商琴琴第一次出镜时穿的红绸棉袄刻画了她美丽、青春的形象,刻画了她爱美的人物性格。同时,这样亮丽的色彩与她被抛弃的生活惨态形成强烈的对比;她结婚时穿的红色套装、特意染的口红,体现了她内心的喜悦、表达了她在生命的尽头依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她这靓丽鲜艳的形象与村里穿戴邋遢的村民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彰显了她的人物性格,暗含了个人力量在社会中微不足道的人物命运。
电影音乐
电影配乐没有采用普通悲剧常用的悲伤配乐方式,手风琴、打击乐等民间乐器的互相作用,给予观众一种轻松、近乎戏谑甚至是狂欢的节奏,让身患绝症病人的生活状态在这种音乐基调的烘托下变得多彩甚至轻佻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不自觉地似乎忘记了那个命中注定的结局,转而在音乐中倾听、感受生命与爱情。
在整个影片中,陕北地区地方民俗音乐在电影音乐中首尾呼应,随着原汁原味民谣的演唱,让人们的情感回到人与人之间那份朴素的情感,感受着那个时代的生活。民间乐器唢呐的运用,给影片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音乐的味道,这三种乐器搭配应用都是用在得上“热病”的村人死去的时刻,更烘托了凄凉的气氛。竹笛清脆而又明亮音色,在患病的村人们再次回学校居住的时候营造出轻松松弛的气氛。表达了在面对似乎已知的死亡结局,仍有幽默、轻松、欢乐的一面。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制片与发行信息来源
上映信息
*上映信息来源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最爱》选择了“另类”式电影题材揭示了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与人性挣扎,聚焦于为满足金钱欲望及物质需求而卖血最终感染“热病”(艾滋病)的贫穷农民群体。就题材而言,“谈‘艾’色变”既是中国电影实践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民众的普适表情,因而这一题材长期处于被规训与被遮蔽的状态。在当下多元而宽容的社会语境下,顾长卫着力关注这一长期被“省略”的“空白”,以今天的历史视野来观照历经数十年的历史反思与情感积淀,通过电影镜头与蒙太奇语言巧妙地将电影文本与日常生活文本构成有效且敏感的问答关系。——黄宝富、张勇《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王小帅直呼这是“电影的刀光剑影中扔下的一部良心作品”,带给大家的绝对不止是感动,更多的是反思,吴宇森更感慨本片是近年来看过的最感动的电影,他称顾长卫不单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社会人文关怀者。张纪中甚至在观影过程中几度落泪,“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艾滋病的生活状态……这是顾长卫最好的电影”——凤凰娱乐
负面评价
感动不是评判一部电影是否好的标准,我仍然要絮叨地说,看《最爱》时我没有感动,没有感动的原因,也是源于主题的摇摆。《最爱》整体上讲述的“一场可以预见的死亡”,在热病威胁下,“等死”表现出了人生的百态。在这场“等死”的过程中,得意与琴琴的爱情戏被突出出来,这样的爱情戏,实际是一种绝望的人生态度,是伪爱情。顾长卫想表现人生的无奈,却被包装成了“我们结婚吧,趁活着”这样的爱情宣言,他想表现的太多,所以让人感觉欲言又止,可能这和电影从150分钟删减到100分钟有关吧。——倪自放 齐鲁晚报记者
影片《最爱》最大的硬伤在于情节上无端的跳跃与莫名的抒情。中国内地的导演们似乎都难免的用一种浮于表面的想当然刻意捏造情绪冲突的凝重题材。原本应该勾连这些情绪的线索被毫无征兆的忽略或者打碎,导致影片在表达关生死的凝重题材时难以吸引日益浮躁的观众。根据采访及相关资料,《最爱》在情节上的无端跳跃与莫名抒情并不是导演的随意所致,正如顾长卫在相关采访中所述,如果从那些被遗弃的片段中找回可以与失落的情节相匹配的信息并完整转录,那么影片最终不会让观众感觉到如此支离破碎。——冯凝《电影评介》
网站评分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10.26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剧情改编
拍摄花絮
影片剪辑
幕后纪实
主题与亮点
风格亮点
电影美术
电影音乐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网站评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