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公下碑
北魏郑道昭刻于山东的崖刻
《郑文公下碑》,刻于元恪永丰四年(511年),刊于永平四年(511),刻面稍经加工,高2.65米,宽3.67米。碑文正书1243字,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郑羲生前事略。。系崖刻,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城东南的云峰山。此碑为郑道昭书写,字体均为楷书,其结字宽博舒展,笔力雄强圆劲,有篆隶趣相附,为魏碑佳作之一。
碑文内容
《郑文公下碑》碑额有阴文正书《荥阳郑文公之碑》七字,碑文是正书五十一行,行三字至廿九字不等。内容记述郑文公生平事迹及其著述,因文章是郑道昭为其父撰写,故文多谀词而有失实之嫌。
艺术价值
《郑文公下碑》因刻石于摩崖,历经二千五百余年风雨侵蚀,残损严重,字体笔画大多已模糊不清。下碑比上碑,字迹较大,且稍微明晰完好,字势锋芒可寻,尤为学书者推崇。其碑结字多为圆笔,运笔舒畅,字字安适,这种特点是它融入了篆、隶、草的优点而形成的。即,吸收了篆书的婉转劲节、隶书的精密宽博、草书的生动流畅等不同特点,在北魏书法中别具一格。清包世臣在其《艺舟双·述书》中称道:“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康有为更对《郑文公下碑》称之为“魏碑圆笔之极轨”。
记录人物
郑文公郑羲,字僖伯,荥阳开封人,自称郑道昭。此碑五撰写书者姓氏,因为与郑羲之子道昭在云峰山等处的题名,题记似同出一手,故清包世臣即以为郑道昭所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碑文内容
艺术价值
记录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