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一带)人。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
东汉名门“汝南
袁夫人”,自袁绍
曾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袁绍早年任中军
校尉、
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怒斥
董卓,出任渤海
知府,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
董卓讨伐战,自号
车骑将军,讨董联军进攻董卓,董卓于是焚烧
洛阳市,逃往
长安。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
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
建安四年(199年)的
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
幽州的军阀
公孙瓒,袁绍于此战中成功统一
河北省,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
官渡之战中被
曹操击溃。
建安七年五月庚戌日(202年6月28日),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由于袁绍在河北广施德政,百姓听闻其去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
人物生平
名门名士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望族之家“汝南袁氏”,其高祖父
袁安,做过汉朝的
司徒,从袁安以后,
曾祖父袁敞、祖父
袁汤、
叔父袁逢都官至“三公”之位,“由是势倾天下。”袁绍是袁逢庶子,
袁术之兄,身材魁梧,容貌威严,礼贤下士,所交之友都是海内名士,士人都纷纷归附他。袁绍年轻时做过
郎官,后被任命为
濮阳市长,而且做官已经有了清名,政治前途一片光明,不久后,袁绍遇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服完三年丧礼,袁绍回想感叹自己从小失去父亲,又为父亲服丧礼。前后共六年,服丧期满后,迁至
洛阳市居住。
袁绍有风度,容貌漂亮,对家人仁爱,注重名声。袁绍先人世代担任三公,宾客归附,加上袁绍降低身份倾心结交,所以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来的士人不论贵贱,在礼节上袁绍舆他们对等,来拜访的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大街小巷。皇帝身边的侍臣对他很反感。中常侍赵忠在禁中说:“袁本初安然而做抬高自己名声身价的事,喜欢养不怕死的人,不知道这小子究竟想干什么!”袁绍的叔父太傅
袁隗听到以后将袁绍叫来,拿赵忠的话训斥他,但袁绍始终不为所动。
后来袁绍被大将军何进召为属官,担任侍御史、虎贲中郎将。
中平五年,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袁绍为佐军校尉。
中平元年(184年),当
黄巾军起义爆发,朝廷被迫大赦天下人,黄巾起义之后,大将军
何进征召袁绍入朝,袁绍欣然前往,他想借大将军何进的势力实现他铲除宦官的目的。后来袁绍被大将军何进召为属官,担任
侍御史、
虎贲中郎将。中平五年,朝廷开始设置
西园八校尉,任命袁绍为佐军校尉。
诛杀宦官
中平五年(188年),
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
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
曹操为
典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
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激化了。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
灵思皇后所生,名
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名刘协。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犹豫未决。正在这时,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等宦官当然心领神会,最主要的是不愿意大权落入何进手中,因此借口
韩遂作乱,提议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在这个关键时刻,何进洞悉宦官的诡计,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丙辰(十一日),灵帝于嘉德殿驾崩。
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他派人去接何进要与他商议事情,何进即刻乘车前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迎接他时用眼神示意。何进大惊,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声称有病,不再进宫。
灵帝驾崩之后,太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和袁绍密谋要诛杀宫中的宦官,太后不同意他们的计划。何进就联络
董卓让他带兵入京,想要以此来胁迫太后。朝中的常侍、黄门等宦官听说后,到何进的府中请罪,说只要留住性命,其余任由大将军处置。当时袁绍劝说何进趁机在府中处决了这些宦官,劝说了好几次,但何进都没有同意。他让袁绍派
洛阳市城中一些有智谋的军职官员,密切注意并检查宦官们的行动。又下令让袁绍的弟弟虎贲
中郎将袁术选出二百名温和宽厚的士兵,到宫中取代原来那些手持兵器把守宫门的护卫。
中常侍段珪等人假传太后的命令,让何进入宫商议事情,趁机将他杀掉,宫中随之大乱。袁术率领
虎贲军烧掉南宫嘉德殿的青琐门,想要以此逼迫段等人出来。但这些宦官不仅没有出来,还劫持了少帝刘辩和他的弟弟
陈留王刘协逃往
黄河边的小平津渡口。洛阳城中,袁绍斩杀了宦官任命的
司隶校尉许相,又下令士兵在宫中搜捕宦官,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斩杀。也有的人只是因为没有胡子像宦官而一同被杀,以至于有人要脱下衣服证明自己不是宦官才免除一死。宦官中也有些时常行善坚持操守的,也一同被杀,这些士兵的滥杀到了这种残酷的地步。在这件事中被杀害的有两千多人。袁绍得知宦官们劫持少帝的消息,立刻出兵追赶,
段珪等人最后被逼无奈,都投河自尽。少帝刘辩才得以返回宫中。
宦官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他们借口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又进了宫。在
张让的指挥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等候何进入宫后,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虎贲
中郎将袁术攻打宫城,焚烧青琐门。张让等人遂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
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
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
许相、
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
赵忠等人,又下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
攻打董卓
刘辩邵宁元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
太尉兼
前将军,十月一又自任
相国,总揽朝纲为一身,汉室已成董卓之汉室。袁绍、
袁术、
曹操等人因反对董卓,于是逃出京师,联络各地方诸侯,准备起兵
董卓讨伐战。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终于在
渤海起兵,他与堂弟后将军袁术、
冀州区牧韩馥、
河南省刺史孔佃、
兖州刺史
刘岱、
陈留郡知府张邈、广陵太守
张超、河内太守王匡、
山阳郡太守袁遣、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
鲍信等人同时起兵,部众有数万人,以讨伐董卓为名。袁绍与王匡驻守河内,孔佃驻守颖川,韩馥驻守
邺县,其他军队都驻守在酸枣,并相约结盟,名义上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
车骑将军,领
司隶校尉。
董卓得知袁绍在山东起兵,就把袁绍的叔父
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给杀了。董卓接着派大鸿胪韩融、
少府阴循、执金吾
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
越骑校尉王,晓谕劝解袁绍等各路军队。袁绍指派
王匡杀掉了胡母班、王瓖、吴循等人,
袁术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因为德高望重免于一死。遣时,豪杰大多归附袁绍,而且因他一家遭难受感动,人人想着为他报仇,所以州郡蜂拥而起的部队,没有不打袁氏旗号的。
韩馥见人心归附袁绍,忌恨袁绍得到众人拥护,害怕他用来对付自己,经常派从事在袁绍的门口把守,不让他发兵。
统一河北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袁绍在
界桥之战中击败
公孙瓒。公孙败走勃海还(今北京西南)后,虽有反击幽州牧
刘虞的胜利,被朝廷封为易侯,但受袁绍及刘虞旧将的合击,屡战屡败,公元195年(兴平二年)退至易,屯田稍得自支。一年之后,击破袁将麴义。
易地南临
易水,公孙瓒令挖
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称“京”)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置铁门,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城内储谷300万。公孙瓒欲长期固守再相机出击。袁绍致书劝和,公孙瓒置之不理。袁绍又遣将进攻,连年不能克。
就写信给公孙瓒,想与他解开过去的仇怨,互相联合。公孙瓒不予理睬,反而增强防备,他对
长史、
太原市人
关靖说:“如今四方龙争虎斗,显然没有人能连年坐在我的城下相守,袁绍能对我怎么样!”袁绍于是大举增兵,向公孙瓒进攻。在此之前,公孙瓒据守各地的将领中,有人被敌军围困,公孙瓒不肯救援,他说如果救援他会使其他将领以后依赖救援,不肯努力奋战。
公元198年(
建安三年),袁绍倾力进攻。公孙瓒派到南境营寨防守的将领,自知坚守不住,又知必定不会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大军长驱直入,到达易京城门。公孙瓒派儿子
公孙续向黑山军的将领们求援,并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骑兵出城,奔往西山,带领黑山军反攻
冀州,切断袁绍的退路。
关靖劝阻公孙瓒说:“如今将军部下将士无不怀着离散之心,所以还能坚守,只是因为顾念全家老少都在这里,而且依赖将军在此主持大局。继续坚守,拖延时日,或许能使袁绍知难自退。如果将军舍弃他们,率兵出城,后方无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公孙瓒于是放弃出城打算。袁绍大军逐渐进逼,公孙瓒部众日益窘迫。
公元199年(
建安四年)春天,黑山军首领
张燕与
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援救公孙瓒,张燕的援军还未到,公孙瓒秘密派使者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铁骑到北方低洼地区埋伏,点火作为信号,公孙瓒打算自己出城夹击袁绍围城部队。袁绍的巡逻兵得到这封书信,袁绍就按期举火,公孙瓒以为援军已到,就率军出战。袁绍的伏兵发动进攻,公孙瓒大败,回城继续坚守。袁绍围城部队挖掘地道,挖到公孙瓒部队固守的城楼下,用木柱撑住,估计已挖到城楼的一半,便
纵火烧毁木柱,城楼就倒塌了。袁绍用这种方法逐渐攻到公孙瓒所住的
洛阳市。
公孙瓒自料必定不能幸免,就绞死自己的姊妹、妻子儿女,然后放火自焚。袁绍催促士兵登上高台,斩公孙瓒。田楷战死。
关靖叹息说:“以前,如果不是我阻止将军自己出城,未必没有希望。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时,自己一定与他分担患难,怎么能自己独自逃生呢!”就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公孙续被匈奴屠各部杀死。
袁绍拥有冀、青、并州及
幽州大部,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并开始了大举南进的准备。
官渡战败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
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曹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建安五年(200年)正月,
车骑将军董承、
偏将军王服、
越骑校尉种辑接受了
刘协的衣带诏,欲诛杀
曹操,但事泄,被曹操夷灭三族。袁绍终于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于是,袁绍奉衣带诏讨伐曹操,派
陈琳书写檄文并公开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袁、曹两家公开宣战。
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参与了衣带诏之谋的刘备起兵反曹。刘备占领
邳州市,屯据
沛县(今江苏沛县)。 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都与
青州市、
兖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
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
河北省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别驾
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
曹操派遣
臧霸、
孙观、
孙康等人牵制青州刺史
袁谭。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
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大将
郭图、
淳于琼、
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
知府刘延,企图夺取
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
白马之战。此时谋士
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挺进延津。
沮授劝阻袁绍道:“颜良的性格急促狭小,虽然骁勇,但不可以让他独自担任大将。”袁绍不从。
淳于琼率领着没有外表援军的运粮军队夜宿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距离袁军大营仅剩四十里的路程。恰在这时,袁绍谋士
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
曹洪、
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
宁国市中郎将张郃、大将
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曹军骁将
乐进斩杀
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先后被杀的有八万人。
双方相持于官渡,
沮授劝袁绍:曹军勇猛,粮草不足。我军虽多,战力不强。应该与曹操打持久战,袁绍不听,结果屡战失利。曹操用
许攸之计,突袭乌巢。袁军军心浮动,曹操趁机进攻,袁绍惨败,逃回
河北省。
建安六年(201年),袁绍与曹操在仓亭大战,袁绍惨败。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
田丰之言,但
逢纪诋毁田丰,结果田丰被袁绍杀害。
发病而终
冀州的许多城邑背叛袁绍,袁绍陆续平定这些战乱。自袁绍战败后就发病,建安七年五日庚戌日(202年6月28日),袁绍去世。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悲痛至极,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
袁谭、袁尚因争夺继承权相互攻杀,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攻败袁谭、袁尚以后,采纳
郭嘉的建议,暂缓进攻,待他们内讧,然后各个击破。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
袁熙逃亡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
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
公孙康所杀。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任侠放荡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为了看人家新婚,潜入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屋里人都出来了,曹操便抽剑劫持新妇,和袁绍往回走,找不着路了,跌到荆棘中,袁绍爬不出来,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袁绍急忙跑了出来,二人才没被抓住。袁绍曾经让人晚间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剑果然高了。
宝刀思召
袁绍在
浚县时,曾梦见有一神授一宝刀,等醒了之后,宝刀果然在卧所,铭曰思召。袁绍解铭说:“思召,正是一个绍字。”
人物评价
与袁绍同时代的曹操评价:“我知道袁绍的为人,志向很大而智谋短浅,外表勇武而内心胆怯,猜忌刻薄而缺少威信,人马虽多而调度无方,将领骄横而政令不一,他的土地虽然广大,粮食虽然丰足,却正好是为我们预备的。”
晋朝史学家
陈寿在《
三国志》中说:“袁绍、
刘表,都是容貌威严,相貌堂堂又有才能,在当时都是知名的人物。刘表势力横跨汉南,袁绍在河朔地区大展拳脚,但都是外表宽和内心好猜忌,有谋划但犹豫不决,身边有贤人却不能重用,得到好的谏言却不能采纳,都因为宠爱幼子而舍弃嫡长子,让庶子作为继承人,抛掉礼法,凭自己的喜好做事,以至于继嗣的后人做事忙乱急迫,丧失手中的势力,这不是因为运气不好。从前
项羽没有听从
范增的谋划,失掉了大好的局势;而袁绍杀掉谋士
田丰,又比项羽做的事更严重了。”
南宋史学家
范晔在《
后汉书》中说:“袁绍最初由于豪放侠义得到许多人,于是心怀称雄为霸的意图,天下凡能当兵上阵高举大旗的人,全都打着袁氏的名义。及至到战场上同敌人决战,勇悍的人就为他拚命;帷幄中深谋远虑,有智识的人就会为他尽心筹划。他所凭藉的条件是多么强大。”“袁绍容貌宽宏雅致,
刘表也算忠厚长者。一个在
黄河以北称雄,一个在中原的南部逞强。汉水的战船密得像鱼群一样连贯,
冀州区的战马多得像云层一样聚合。由此想窥伺图谶,问鼎王位,里祀上天,类祭社神,虽然说出于天意,但也凭藉人的信义。自恃强大的人少有成功,坐着清谈的人能指望什么?在嫡子和宠爱之间抉择不定,所以造成身败名裂,事业覆灭。”
袁绍墓葬
袁绍墓,位于河北省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以村命名,传说为袁绍墓(当地人按其堆土形状,称之为“大疙瘩”)。该墓为典型的汉墓,封土高大,封土为椭圆形,高8米,东西径52米,南北径36米,占地1510平方米。前高龙华古墓,原属
献县管辖,五十年代初属
建国县管辖,1954年建国县撤消,划归
沧县管辖。此处原有古墓大小两座,现存者为大墓。小墓在1956年塌陷后,生产队及个人取土挖掉了,据传出土有绿釉小陶楼和一些小件器物。因粗糙不完整被村民扔掉。现存大墓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形象
通俗小说《
三国演义》中袁绍的人物形象被罗贯中塑造得非常生动形象,个性非常鲜明却又不落俗套。在《三国演义》中,早期的袁绍的性格时而行事果敢、目光长远,时而优柔寡断,但在这一阶段总体可以说是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
袁绍掌控
河北省之后,袁氏集团迅速壮大,手下人才众多。但袁氏集团看似强盛,但实际上由于袁绍的猜忌之心导致集团中人才济济却不能人尽其才。讨伐
曹操以及
官渡之战,不难看出袁绍多疑的性格导致战略决策的失误。
《三国演义》中对于袁绍自身的父亲形象有了较于史书更深刻的刻画。袁绍偏爱幼子,导致“一家之中,又分二党”。在袁绍死后,袁绍手下的谋士们也因为立谁为主的问题分为了两大阵营。这种局面又造成了兄弟墙,自相残杀的结果。最后曹操利用袁氏兄弟之间的隔阂将袁绍之子
袁尚以及
袁谭逐一歼灭。
相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