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主城区的宝盖山,海拔62米。距今2.03亿年
宁镇山脉的崛起,造就了它的脊梁;6000年前的一次大洪水,又给它披挂了一层厚厚的黄土。虽然古老,但直到
清代始有宝盖山之名。所谓宝盖,原是古代帝王出巡的一种仪仗,一种高高撑起的圆形平顶大伞,周边围一圈帷幕缨须。由于此山山顶是一个方圆200米的平台,状如宝盖,故名。
1859年,清军与
太平军在此厮杀,双方死伤数百;1901年,驻镇旗兵在山上建炮台,因而
沪宁铁路早期工程档案将宝盖山记作炮台山;1908年初,宝盖山隧道终于打通,然而竣工前一次塌方使20多名工人死于非命;1913年7月,妄图复辟的军阀
张勋,竟将
大炮架到山上威逼
镇江市人拿出9万
银元作“军饷”;1925年6月,一小撮
日本海军陆战队队员从江边窜上宝盖山“借道操练”,试图恫吓古城人民如火如荼的五反帝爱国运动;1937年12月,镇江沦陷前夕遭日机大规模轰炸,宝盖山下避难的200多同胞被炸死,隧道东口被炸塌,致使原先406米长的隧道缩至后来的334米。
1929年3月12日早8时,古城五万民众在仁章路县立公共体育场举行
孙中山逝世4周年纪念大会,会后游行队伍出西门,沿西门大街经银山门折向宝盖路。午后1时,万余青年齐聚宝盖山山顶,举行古城史上首回植树典礼。会场入口扎
松柏牌楼4座,中设演讲台。台正中高悬
孙中山遗像,四周张挂多幅标语:“森林是我们稳固的不动产”、“总理信徒联合起来,努力造林运动”。演讲台两侧有军乐队壮势助兴。省府迁镇后首任省主席
钮永建首先致词:“今天集合在宝盖山开这盛大的造林典礼,是可快慰。自省府迁镇,我们第一件重要建设工作,就是这造林运动。”接着是各界代表宣誓表态。大会鼓掌通过四项决议:1.电请中央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由全国一致实行造林运动;3.请省府宽筹林务经费;4.设法强制造林。“议案通过,高呼口号,声震山谷,群情高涨。”
随后,与会人员分赴宝盖山各指定地点(含两支余脉,即
赛珍珠故居和崇实女中所在的两座小山,当时统称宝盖山)开始植树,“一时肩荷树苗者,手持铁铲者,锄土者,壅泥者,满山遍野,异常奋勉。”当天下午共植树4万余株,扩绿200余亩。
镇江市是当年全国选择孙中山先生忌日举行植树活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之一。两天后,
上海市《
申报》详细报道了镇江人这一盛举,影响很大。镇江人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至少在植树造林这一方面,当年确确实实引领着全国新潮流。
第二年,镇江民众又赴
北固山造林,并建“中山纪念林塔”。
新中国成立后,全市人民又抓紧古城其余山头的绿化。这方面,上岁数的老镇江有资格也有责任向子孙介绍一番,如南徐大道附近的
磨笄山和
黄鹤山,1949年还是光秃秃的,到了上世纪60年代小树才长到半人高。而今这两座山已满眼翠绿亭亭如盖矣。城区26座山头将被打造出26个森林公园,当然更是今人超越前人的壮举。但人们不该忘记,这个宏伟进程的起始点定格在宝盖山,起始日定格在那一年春天的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