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款
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
边款艺术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的是刻在印章侧面或背面的文字和题记。边款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最初是为了记录制印时间和编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边款艺术不断发展,成为一门集书法、绘画、文学和历史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发展历史
边款艺术几乎伴随着流派印章的兴起而发展。明朝的文彭何震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自邓石如丁敬以来,历代篆刻家在边款创作中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的边款作品水平较高,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边款艺术的发展与石质印材的应用密切相关。隋唐宋元时期,由于使用的印材质地坚硬,官印边款的文字相对简单。然而,随着印章逐渐成为艺术品,边款艺术也随之形成。
形式特点
边款的形式包括阳款和阴款,用刀方法有单刀、冲刀、切刀以及冲切结合,书体融合了多种字体,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边款不仅记录了刻印的时间和作者姓名,还可以包含感想、故事、考证等多种内容,成为了综合艺术的一部分。
刻法
简介
边款的刻法分为单刀法和双刀法。单刀法适用于刻行楷书,一般不预先书写字样,而是直接在石头上刻划。对于较长的跋语,可以在石头上涂墨并用铅笔划分行距,以便控制行数和间距。单刀法强调笔画的顿挫和刀刻的韵味,常用于印章边款。双刀法则需要在石头上预先书写印稿,然后用冲刀法刻出轮廓,再去除中间部分。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笔写的意味,减少刀凿的痕迹。
位置
边款的位置可以根据印章的特点进行选择,常见的有左侧结束、左侧开始、成对章和兽钮印四种情况。
内容及形式
边款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简单的几个字到几百字的长跋。内容可以包括作者姓名、制作对象、时间、地点、原因、技法和录文等。形式上,则涵盖了行书、楷书、隶书、篆书、草书以及图文并茂等多种样式。
章法
边款的章法设计需要注意行距、字型大小的一致性和结尾的处理。长款应该逐行列刻,行距匀称,字型大小基本一致。印壁单面款的章法安排应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间。顶款可以分几行刻满,或者只刻一侧或上下留空刻中间一条。
拓法
工具和材料
拓款所需的工具有棕帚、拓包、砚台、墨、羊毫笔、清水、拷贝纸、连史纸等。其中,拓包需要自行制作,内部填充棉絮或海绵,外部包裹细绢。
步骤
拓款的步骤包括清理石章、着水蒙纸、吸干余水、刷擦拓纸、均匀着墨和干后揭下。在拓款过程中,要注意黑色的浓度和干燥程度,以确保字迹清晰可见。
参考资料
边款艺术.个人图书馆.2024-11-02
几种常见的边款形式.搜狐网.2024-11-0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形式特点
刻法
简介
位置
内容及形式
章法
拓法
工具和材料
步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