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1923年4月28日—2016年5月27日),男,汉族,
湖南省慈利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核武器科学家,爆轰物理专家,金属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
陈能宽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工作。1946年,本科毕业于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冶工程系(现
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1947年—1950年,先后获
耶鲁大学物理
冶金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陈能宽于2016年5月27日在北京301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4岁。1982年,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
一等奖。
陈能宽先后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并于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物生平
早年与学业经历
陈能宽于1923年4月28日出生在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1936年考入常德私立隽新初级中学,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心仪已久的长沙私立雅礼高中,从长沙私立雅礼高中毕业后,陈能宽在1942年以优异成绩被
保送到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冶工程系(现
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学习。1946年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顺利毕业。1947年—1950年赴美国
耶鲁大学留学,期间1948年获得物理冶金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铜铬合金中的widmanstatten结构》,1950年获得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铝单晶体范性形变与再结晶的结构研究》,与导师C. H. Mathewson教授联名发表在了美国金属学报上。
工作经历
陈能宽1950年—1955年在美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研究员。1955年底,陈能宽夫妇返回中国,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回国后与合作者
周邦新院士、刘长禄教授、王维敏等研究人员进行
硅钢片的加工织构与再结晶织构的研究,并在铁硅合金中获得立方织构的形成。
1960年6月6日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担任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投入了
原子弹爆轰领域。1963年被任命为实验部主任和“冷试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负责爆轰物理、高压物理、中子物理、炸药部件和核材料部件研制等任务。1964年2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
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6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2月到1986年4月的21年间,陈能宽同志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他组织完成中国首次原子弹空投核试验后,很快又参与到组织氢弹研制攻关中。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由陈能宽领导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
一等奖。1984年,因多次成功领导
核弹重大试验获国家发明
二等奖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参与的“
原子弹突破与武器化”和“
氢弹突破与武器化”两项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1986年7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7年2月,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专家作了大量跟踪、调研、动态分析、评估等工作。1988年6月任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随后的12月被聘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副主任。
1994年被聘为中物院高级科学顾问。1996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同年获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1999年9月18日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8月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聘任为863-8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
人物逝世
陈能宽在2011年以后长期卧病在床,常让身边人为其念诗。2016年5月27日12时,陈能宽在北京301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金属物理学领域
陈能宽在多种金属单晶体形变、再结晶及该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行为方面,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中国技术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陈能宽在美国时,发表了多篇有关“位错”的论文,与R.B.Pond教授合作发表的《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得到了国际冶金界同行的广泛认可,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多种金属单晶体形变、再结晶以及核材料在高温高压下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经验,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验问题。
爆轰物理学领域
1962年9月,陈能宽带领团队用土办法浇铸出了上千枚实验炸药部件,经过多年以来上千次的试验,验证了 “内爆法”的关键技术环节,陈能宽和率领的年轻人团队取得了化工技术、聚合爆轰设计、增压技术、材料
状态方程及实验测试技术等多方面关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解决了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1964年6月6日,陈能宽带领团队进行了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成功解决了核试验前一系列内爆物理学与相关的材料与工程问题,为中国首次核试验铺平了道路,同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核武器领域
陈能宽隐姓埋名参与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
氢弹的攻关,在短时间内做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起爆元件。在交叉学科的工程物理研究方面,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从事爆轰物理、炸药工艺与炸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陈能宽带领工程师与电子学家,摸索出一整套冷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技术途径以及工作制度,对中国的武器定型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核导弹从近程、中程一直延伸到洲际,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获取定型数据,既确保了沿线居民的绝对安全,又节约了大量的国家资金。1984年陈能宽因多次成功领导核武器重大试验获
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二十世纪80年代初,陈能宽参与了中国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的前期论证工作,并直接参加了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纲要的论证起草。
人才培养
陈能宽培养了一批对新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
学术论著
主要著作
学术论文
截至2023年2月4日,陈能宽共有10篇学术论文被
中国知网收录,总下载量达到1061次,以下为最高被引的5篇:
荣誉与获奖
其他任职
陈能宽曾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11修正)第三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等职务。
人物关系
陈能宽的父亲是陈秉一,曾随祖父在私塾读书。曾先后出任江垭金陵小学董事、校长及乡调解委员等职。20世纪30年代初,陈秉一在
江垭镇首创江垭邮政代办所,任主任兼业务员。陈能宽的母亲是吴寿年,勤劳、温和,勤俭治家,乐于助人,深受亲友们的敬重。
后世纪念
陈能宽故居位于
湖南省张家界市,始建于
清代,于1948年火灾中烧毁,1949年按原样重建,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属于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性教育基地。
陈能宽先生铜像位于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3号教学楼前,铜像落成于2021年9月25日。
人物评价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评价到:“陈能宽具有德馨品高、育人桃李的大家风范。他一生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王渝生在《
中国科技教育》2016年第10期中评价到:“陈能宽一生谦虚好学,无论对学友、长辈或年轻人,他都能平等待人,不耻下问。”
成都科协在《陈能宽:为国奉献 澎湃一生》中表示:“陈能宽领导和组织爆轰物理、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为中国
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用“不辞沉默铸金甲,甘献年华逐紫烟”高度评价陈能宽。
参考资料
陈能宽.西南交通大学立德树人网.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