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羚牛
牛科扭角羚属羚牛的一种亚种
秦岭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别名:金毛羚牛、白羊,属于牛科扭角羚属,是分布在中国秦岭的羚牛亚种之一。
秦岭羚牛既像牛又像羊,其脸部吻上有毛,颌下有须,有羊的特征;其四肢短粗,体阔大且健壮,有牛的特征,其吻鼻部和嘴角呈黑色或棕黑色,尾基端为棕黄色,尾端有深棕色簇毛。秦岭羚牛的颅骨眼眶甚为突出,鼻骨短而稍隆起,前颌骨细长,上颌无门齿和犬齿,臼齿呈高齿冠型。秦岭羚牛的牛角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弯转扭曲,最终以相反的方向略呈一字形弯向外侧,然后向上方扭转,角尖向内弯曲。秦岭羚牛的肩高1.4米左右,体长约1.8米,一般体重为200-250千克,成年雄性体长可达到2米以上,体重可达200-300千克。
秦岭羚牛仅分布于中国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地区(北纬32-34°,东经106-110°),主要活动在太白县佛坪县周至县洋县宁陕县柞水县镇安县等地。一般是栖息于1400-2800米之间的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
2021年,秦岭羚牛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川金丝猴金丝猴属 roxllana)和朱鹮(Nipponia nippon)同为国际享誉的“秦岭四宝”。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易危(VU)物种。
形态特征
秦岭羚牛的肩高1.4米左右,体长约1.8米,一般体重为200-250千克。秦岭羚牛的雄性个体在体型、体重方面均要超过雌性个体,并且雄牛的角要比雌牛的粗壮。秦岭羚牛身体被毛短而松,有白、黄、灰、黑等毛色,雌性多为白色,雄性多为黄白色或金黄色。
秦岭羚牛既像牛又像羊,其脸部吻上有毛,颌下有须,有羊的特征;其四肢短粗,体阔大且健壮,有牛的特征,其吻鼻部和嘴角呈黑色或棕黑色,尾基端为棕黄色,尾端有深棕色簇毛。其头骨眼眶甚为突出,鼻骨短而稍隆起,前颌骨细长,上颌无门齿和犬齿,臼齿呈高齿冠型。成年的秦岭羚牛的牛角略呈一字形弯向外侧,并且会向上方扭转,角尖向内弯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秦岭羚牛仅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地区(北纬32-34°,东经106-110°),主要分布在其中的太白、佛坪、周至、洋县、宁陕、柞水和镇安等地。
栖息环境
秦岭羚牛一般是栖息于1400-2800米之间的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这类景观一般都水源充足,气候温湿,能够为秦岭羚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秦岭羚牛的活动高峰期多在白昼、晨昏时。群体中的雄牛与老年独牛在活动节律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繁殖期间尤为突出。前者在繁殖期夜间保持了较强的活动性,而后者夜间几乎完全休息。秦岭羚牛在大雾及阴雨天气能照常采食,但是中雨和大雨天气会使其采食停止。
觅食行为
秦岭羚牛主要以草本采集植物的茎、叶、芽、皮、花、果实和种子为食物,其食物种类非常丰富。秦岭羚牛每年会进行季节性的采食迁移活动,所以秦岭羚牛的食物种类和组成随季节的变化有很大的差异。秦岭羚牛春、夏季节采食的植物种类比秋、冬季节更丰富。秦岭羚牛对植物不同部位的采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在食物资源丰富的春季、夏季,则采食高营养成份的幼嫩部分;在食物缺乏的晚秋、冬季、初春季节,则会采食低营养但可食的粗糙食物,如树木的皮。
秦岭羚牛常通过低沉的吼叫来传递位置信息,达到聚群和采食迁移的目的。秦岭羚牛主要在白天进行采食活动,多见于上午和傍晚,晨昏时期较为活跃。秦岭羚牛在采食时,会用上下唇扯断植物的枝叶,也常用牙咬断幼枝、啃食树皮。秦岭羚牛还存在舔盐行为,它舔食残留在木板上的盐份。
集群行为
秦岭羚牛群体分成家群、混合群、社群、聚集群和独牛。家群(Family)包括由秦岭羚牛的亲代与亚成体和幼仔组成的完整的家群、公牛与母牛组成的夫妻群、母牛与幼牛构成的母仔群三种情况。混合群(Mixed group)是介于社群和家群间的一种群体。社群(Social group)由在一个区域内活动的几个家群集结而成,通常公牛占有一定的比例。聚集群(Aggregating group)通常出现在夏季,由几个社群暂时性地集结在一起而形成的较大群体,与社群相比非常不稳定。独牛为单独活动的秦岭羚牛个体,是秦岭羚牛群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秦岭羚牛集群的类型随季节变化,在春、夏、秋3个季节里都可以见到家群、混合群和社群,但是聚集群仅出现在夏季。秦岭羚牛集群的类型还与其繁殖周期有密切的关系,社群在繁殖期出现的比例则远高于它在其它季节中出现的比例。
生长繁殖
秦岭羚牛的性成熟在不同个体间略有差异,且雄性个体性成熟晚于同龄雌性个体,一般雄性个体的性成熟年龄为5-6岁,雌性个体则为4-5岁。秦岭羚牛发情期随分布区及气候变化略有不同,一般发情始于夏季。
在繁殖期内发情的秦岭羚牛雄性独牛与群体内发情的秦岭羚牛雄牛为争夺交配权常发生争斗。处于发情状态的雄牛会先用鼻嗅闻雌牛生殖区(嗅阴)和尿液(嗅尿),紧接着便呈现卷唇行为,通过呼吸来检测雌牛阴部分泌物和尿液中所含性激素的气味,以判断雌牛是否进入发情状。雄牛会对处于发情状态的雌牛一直尾随或追随,直到进行交配或多次遭到雌牛拒绝为止。雄牛在尾随雌牛的过程中,会不断通过亲昵(用鼻吻部及舌轻舔雌牛面、头、颈、额、腹部)和颌压(用下颌或颈部紧压在雌牛臀部)等接触行为求爱。雄牛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确认雌牛已经进入发情,就会表现出爬跨行为(雄牛后肢站立支撑身体,将前肢压在雌性的背部并试图进行交配)。在雄牛经过长时间的求爱后,如果雌牛接受雄牛的爬跨,则能够完成交配。
秦岭羚牛繁殖期多在6月开始,7、8月为繁殖高峰期,9、10月繁殖结束。秦岭羚牛雌牛经过8-9个月的妊娠期后,于每年1-4月间产仔。出于对安全和温暖环境的需要,秦岭羚牛常选择在海拔2000-24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箭竹林中产仔。秦岭羚牛幼牛逐渐长大,一般在6月龄左右开始长角,牛角笔直,并且牛角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弯转扭曲,最终以相反的方向略呈一字形弯向外侧,然后向上方扭转,所以又叫被做“金毛扭角羚”。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999年,陕西省林业厅组织人力对秦岭羚牛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在陕西省境内共分布有秦岭羚牛3471~5527头。从秦岭羚牛种群数量结构来看,秦岭羚牛种群数量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但秦岭羚牛群体中每一个族群的数量则呈逐渐下降状态,百只以上个体的秦岭羚牛群体已经很难见到。
致危因素
森林植被的破坏,再加之农业蚕食、旅游开发等的人为活动干扰,导致秦岭羚牛栖息地面积缩小,生境的破碎化则使得秦岭羚牛的分布呈现不连续性。
保护举措
2019年颁布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生态保护细则进一步明确。此外秦岭地区还建立了动物保护栖息地,对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科学规划。
秦岭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建立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向东延伸了90公里,对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级别
2021年,秦岭羚牛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川金丝猴金丝猴属 roxllana)和朱鹮(Nipponia nippon)同为国际享誉的“秦岭四宝”。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易危(VU)物种。
主要价值
秦岭羚牛极具观赏价值,其毛色丰富多样,有白、黄、灰、黑等毛色,是羚牛种中最为美观的一个亚种。秦岭佛坪的《金色的羚牛》电影纪录片在中国国外放映后引起了反响,一些动物观赏展览和科研单位以及旅行家和动物标本收藏家,前往联系支援活体秦岭羚牛或进行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为传播中国的动物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物种对比
羚牛的四个亚种分别是指名亚种(B. t. taxicolor)、不丹亚种(B. t. whitei)、四川亚种(B. t. tibetana)和秦岭亚种。其中指名亚种身体比其他亚种更黑,其臀部、腹部、腿部、颈部与整个面部为黑色,颈下黑色延伸到体侧,背为浅茶色至黑褐色。该亚种栖息于海拔1900-3900米,数量约3500头。不丹亚种通体以黑色毛型为主,唯头顶、颈背直至背部并延伸至腹侧有棕黄色的毛区。该亚种比指名亚种体型更小,角更弯曲,栖息于海拔3200-5200米,数量约2000头。四川亚种整个躯体主要为棕灰色,头部为浅棕色,但吻鼻周、吻角及下颌部呈黑色,并延伸到鼻与眼间的2/3部位。栖息于海拔1500-4500米,数量约7000-7100头。
相关知识
西安市林业局不完全统计,1989—2004年,秦岭羚牛伤人35起,死亡11人,重伤63人,轻伤100余人,给当地群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万余元。秦岭羚牛伤人的主要原因是当个别秦岭羚牛走出山林来到陌生的平原环境时,处在惊恐和害怕的境地,马上条件反射的是要找隐蔽防御地点,而村庄的房屋等正是符合条件之处,秦岭羚牛并不知道那是人居住的场所。许多事件中都是秦岭羚牛进村后寻找人家进屋,进屋后经常会待在屋中不出来,这是秦岭羚牛防御反应的结果。秦岭羚牛进村并攻击人是因为人处在秦岭羚牛进村或进屋的路上,秦岭羚牛认为人挡住了逃生的路而与人拼命才攻击人,如果有狗和猪挡路,也会被攻击。
参考资料
秦岭羚牛.ITIS.2024-08-15
秦岭羚牛.IUCN.2024-08-28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2023-02-22
..2023-01-27
秦岭 羚牛的幸福家园.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2023-01-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觅食行为
集群行为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举措
保护级别
主要价值
物种对比
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