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是由导演理查德·沙因克曼执导,杰罗姆·比克斯比担任编剧,大卫·李·史密斯、托尼·托德、
约翰比灵斯列、安妮卡·彼得森、阿丽西丝·索普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该片于2007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该影片是杰罗姆·比克斯比(Jerome Bixby)的最后一部剧本,影片讲述了约翰称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在客厅里向好友们叙述自己漫长的人生经历的故事。
影片的拍摄
以纯对白的围炉夜话形式推进。该片低成本制作而成,片中故事的发展完全依靠角色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全新的模式完全跳出了好莱坞
科幻的限制。该片曾获得怀尼米港国际电影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马拉加国际奇幻电影周最佳
剧情等奖项。
影片的开始,35岁的哈佛历史教授约翰(
大卫·李·史密斯饰)在工作十年后毅然选择了辞职,同事们前来送行并纷纷表示不解,约翰谎称自己得了幽居症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换个地方住,这时送行人惊讶地发现一幅类似
文森特·威廉·梵高的画竟然被放在了地上,约翰解释这只是朋友赠送,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真的是
文森特·威廉·梵高本人的画。前来送行的人都是各个领域的学者和教授,他们并不相信约翰年纪轻轻就有这种病,甚至为此还放弃了大好前途和稳定收入,而说起年龄,女教授突然说道约翰这十年来丝毫不见衰老。约翰也突然询问一个问题:假如有人从
旧石器时代一直存活到今天,这个人会是什么样子?众人随即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讨论。
约翰表示自己就是那个活了14000年的穴居人,又说道自己每隔十年搬家一次,就是害怕人们发现他不会衰老。众人一下分不清他是在开玩笑还是入戏太深,所以就问他如何确认自己是旧石器时代,约翰表示自己也不是十分确定,但根据考古数据、地图以及人类学的研究资料再结合自己从两河流域时期的记忆来判定的。
随后约翰开始讲述他的那段漫长的人生,对话涉及到历史、科学、宗教、道德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约翰回忆起他与伟大历史人物的相遇,描述了过去的各种社会和文化变革。约翰的故事还触及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他描述了自己的科学知识和对
宇宙的理解,与一些宗教观念相对立。这引发了关于科学与宗教如何共存的讨论,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类的思维和文明进程。谈到了人类在历史上的冲突、战争、追求权力等问题,引发了关于人性本质和道德观念的深入思考。此外,谈到了人类的进化和未来发展。他分享了一些关于人类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取得平衡和进步的看法。交谈的最后,朋友们纷纷离开,虔诚的基督徒伊迪丝离开时流着泪亲吻了约翰的脸。心理学家威尔是最后离开的,当他听到约翰提到自己60年前用过的名字时终于崩溃,他不得不相信面前这个拥有35岁面孔的男人是自己的父亲,当年父亲莫名离开自己和母亲也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年迈的威尔过于激动最终离世。影片的结局没有揭示约翰的真实身份是真实还是虚构,让观众保留自己的解释空间。影片结束时,约翰告别了他的朋友们,继续他的旅程,留下了观众对他的故事的思考。
该影片是
杰罗姆·比克斯比(Jerome Bixby)的最后一部剧本,在杰罗姆·比克斯比弥留之际将故事片剧本的其余部分口述给他的儿子爱默生,爱默生尽职尽责地抄录了他父亲的想法,并在他去世后,将剧本交给了
本·申克曼,由申克曼以 200,000 美元的微预算执导。Anchor Bay Entertainment 收购了这部电影,并以 DVD 形式发行。
影片的拍摄
以纯对白的围炉夜话形式推进。在众多好莱坞
科幻的宏大场景和华丽特技面前,本片纯对白式的剧情令人耳目一新。通过男主人公约翰的自述,一场跨越万年时空的经历在小小斗室中展开,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深层魅力。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导演
理查德·艾欧阿德完全突破了科幻片的原有模式,据弃视觉渲染,回归人物本身,以出众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创了
软科幻电影的成功先例。低至极限的成本,决定了本片几乎没有拍摄技巧与特效,故事的发展完全依靠角色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全新的模式完全跳出了好莱坞
科幻的限制,不失为一次勇敢的尝试。
相较之下,国内电影市场盲目追求幻影科技,却于技术不甚娴熟而落得个“东施效颦”之嫌,更是对科幻类电影望而却步。电影的技术硬伤一时难以治愈,便更期待电影人为攻克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摩拳擦掌、努力奋斗。(《
检察日报》评)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仍像一场典型的密室迷案,只是没有人找到破绽。就靠电影中单调的场景和主角们的辩论,倒也有了几分玄妙之感。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还是扩展了
科幻的想象空间。《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男主角约翰,虽然不像都教授来自外星球还有
超能力,但还是像一部专业历史版的《来自星星的你》,加一场严肃版的“奇葩说”的组合电影。(
界面新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