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是邓拓1961年3月19日至1962年9月2日,在《
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发表的杂文合集。
北京出版社1963年出版《燕山夜话:合集》,并自1961至1962年分别出版五集分册。五集分册每集编入30篇文章,共150篇。1979年新1版合集收入149篇。此版本为北京出版社1963年第1版《燕山夜话:合集》。
《燕山夜话》像一部“小百科全书”,作品内容涉及政治、时事、学习、工作、思想、作风、哲学、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选题注重生活性、科学性、教育性;内容上旁征博引,注重贴近性、知识性、趣味性;行文简略,文风朴实,通俗易懂。
《燕山夜话》杂文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批判,平反后一版再版,深受读者欢迎,第二集《不求甚解》一文被选入语文教材。不仅在中国引起不小轰动,还受到世界关注。1966年《燕山夜话》
日语译本在日本出版,
德语在
瑞士出版。1974年,
莫斯科进步出版社出版了俄文译本。之后,
哈佛大学出版了英文选本。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58年开始的“
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最大破坏,人民生活面临严重困难。党中央决心认真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1年初,中央号召全国集中力量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彼时,邓拓已从任职多年的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位上调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教工作,兼任北京市委理论刊物《
前线》主编。作为一个资深报人,根据当时的形势,他认为困难时期宣传应当有所作为,引导群众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以共渡难关。北京日报社认真领会精神,《
北京晚报》副主编
顾行和晚报副刊《五色土》的编辑
刘孟洪,筹划请邓拓给晚报开一个栏目,写一些知识性杂文,将很有意义。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燕山,是北京北部的一条重要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意思。于是就有了1961年3月19日开栏的第一篇文章《生命的三分之一》。
作者背景
邓拓,笔名“马南”,化自“
马兰村”,是邓拓当年主持《
晋察冀日报》时所驻的
阜平县的一个山村。创作《燕山夜话》专栏文章时,作者的身份是中共北京市委分管思想文教工作的书记处书记,兼任北京市委理论刊物《
前线》主编。邓拓读的书多,他在哲学、历史、新闻、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的造诣,为其杂文创作提供了支持。工作之余,邓拓的《燕山夜话》每星期二、四在《
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和读者见面。因为写《夜话》是被人拉上马的,他的写作也基本上无计划,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觉得有了问题,随时就产生了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和观点,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就自己现有的水平,有什么写什么。“文化大革命”期间,《燕山夜话》和《
三家村札记》受到“四人帮”批判,邓拓被迫害致死。1979年,获得正式平反。
出版历史
北京出版社:1963年出版《燕山夜话 :合集》,并自1961至1962年分别出版五集分册;1979年出版了新1版《燕山夜话(合集)》,这一版本删去了1963年版中的4篇(分别是二集的《收藏家的功绩》、三集的《从鲁赤水的墨菊说起》、五集的《一幅墨荷》《命运注定蒋该死》),另外补上了当年未收的3篇文章(《陈和王耿的案件》《鸽子就叫做鸽子》《今年的春节》),这一版共收149篇。还有,
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的《燕山夜话:改装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燕山夜话》、
作家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燕山夜话》等。
1966年《燕山夜话》
日语译本在日本出版,
德语在
瑞士出版。1974年,
莫斯科进步出版社出版了俄文译本。之后,
哈佛大学出版了英文选本。
内容简介
《燕山夜话》(合集)共五集149篇文章,第一集30篇,第二集29篇,第三集29篇,第四集30篇,第五集31篇;每一集前附有作者的卷首语,分别为:《两点说明》《卷前寄语》《作者的话》《编余题记》《奉告读者》;“总目”为作者夫人
丁一岚的文章《不单是为了纪念——写在〈燕山夜话〉再版的时候》。
在首篇文章《生命的三分之一》里,建议人们利用夜晚的时间多读书。作者把“夜晚的时间”看作是“生命的三分之一”。他引用古书中的例子说明“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后续的《杨大眼的耳读法》《不要秘诀的秘诀》《从三到万》《
不要空喊读书》《一把小钥匙》《共通的门径》《有书赶快读》《“半部论语”》等多篇文章都是提倡多读书,介绍各种读书方法,评价不同的读书态度的杂文。
在第一集《一个鸡蛋的家当》一文中,作者引用了明代
江盈科编写的《
雪涛小说》中一个老财迷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想靠投机取巧发财致富的人,并在文末指出:历来只有真正踏实的劳动者,才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在第四集《围田的教训》一文中引用宋代的多个例子证明:“围田和圩田等等都是与水争地,盗湖为田,其结果必遭水旱之灾,农业生产将受到严重损失。”此类杂文如《王道和霸道》《“放下即实地”》《三种诸葛亮》《爱护劳动力的学说》等者强调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大话空话。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一文,从科技的进步发展对粮食的促进意义出发,谈到了
苏联学者研究的小麦新品种和谷物种植新方法,还谈到了广种
板栗树和枣树的好处。希望有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树上能够长出粮食,而且到处都可以长粮食。此类科学小品类杂文还有《金龟子身上有黄金》等。
《大胆练习写字》《讲点书法》《选帖和临池》《从红模字写起》等杂文,是谈论书法的;《评〈三十三镇神头图〉》《艺术的魅力》《南陈和北崔》《宛平大小米》《米氏三园》《昆仑山人》《保护文物》《古代的漫画》《书画同源的一例》等文章,是评介古代
书画艺术的;《姜够本》《种晚的季节》《甘薯的来历》《养牛好处多》《大豆是个宝》《多养蚕》等,是介绍农业生产知识的。
作品赏析
《燕山夜话》内容丰富,涉及面宽广,很像一部“小百科全书” 。写法旁征博引,灵活恰当运用典籍,重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作者引用的资料很多,诸子百家、《 四书》《 五经》《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汉、唐、宋、元、明、清人笔记、小说;正史野史;中外寓言,无所不引。《燕山夜话》的全部文章里,引述古书、典籍达四百七十多处。他引用的这些材料,注重古为今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寓意深刻,读来使人感到自然、贴切。
邓拓的杂感随笔,是他在经历了一个虚假流行、主观精神膨胀、实事求是的作风淡漠的年代之后,作为一个思想深沉的政治家对社会人生的思索。他的思想之箭,又是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从生活和人事中寻找话题,这就有了这些文章的鲜明的现实性。他用力最多的是,对政治流行病——说大话、说假话、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的思想作风的批评。
《燕山夜话》的写作特色一是选题注重生活性、科学性、教育性;二是内容上旁征博引,注重贴近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是行文简略,文风朴实,通俗易懂。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必不可少的事物,以及人们的共同经历,引起读者的共鸣;注重生产实践中的科学引导,向人们推广科学,给人们信心;从教育入手,带给读者知识享受的同时,启发人们认识读书的好处、广泛摄取知识以及掌握读书的方法。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燕山夜话》的文章实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文章用语质朴,没有华丽之词,用平凡朴实的语言进行写作,通俗易懂。
影响与评价
《燕山夜话》杂文集,一版再版,深受读者欢迎,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量最大的杂文集之一,“文革”前即印行30余万册,“文革”后更是超过百万册。《燕山夜话》的影响可谓深远,在它的带动下,中国许多报刊、杂志竞相效仿,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
前线》杂志的《
三家村札记》由邓拓、吴晗、
廖沫沙三人合作,还有《
人民日报》的《长短录》《
大众日报》的《历下漫话》等。这些专栏文章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邓拓的夫人
丁一岚在《燕山夜话》再版序言《不单是为了纪念》一文中称“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盛赞《燕山夜话》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百部红色经典文库:燕山夜话》编者评价:扬社会正气,树远大理想,熔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炉。帮助读者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以及树立追求真理的志向。
《
北京晚报》评价:无论从中国报纸的副刊史,还是从《北京晚报》的副刊史,一代报人、杂文家邓拓先生的“燕山夜话”专栏,都值得
郑重地记一笔。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钱理群:“可以说,对一本书(《燕 山夜 话》)的批判引发了‘十年浩劫’,一个人(邓拓)的死成为一个民族旷世苦难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