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位于
深圳市龙华区南部,是深圳市建设的第二个
铁路车站,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工程的主体部分,于2007年动工建设,2011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
深圳北站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2074平方米,投资成本65.45亿元。以东、西广场和与之垂直的站台组成“十”字形格局。主站房东西长409米,南北宽208米,建筑高度43.6米。截止2020年,深圳北站开行的动车组297对,覆盖19个省市、29个大中型及省会城市,旅客日均发送量14.95万人。
建设背景
在“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金融中心”定位下,
深圳市提出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的总体规划,以此来拓展深圳的空间发展腹地。但是,作为支持城市发展战略的交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深港过境压力大、机场发展受阻、铁路客运供不应求、城市交通结构恶化等。因此,深圳提出了打造一个高水平现代化客运体系的构想,即依托高铁车站建设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加强城市轨道及常规公交的接驳,完善城市交通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
选址方案
深圳北站是
广深港高速铁路落地的重要环节。广深港客运专线在
深圳市的单向客流中,一部分客流为长途客流及珠三角普通城际客流,主要面向全深圳市域,因此深圳北站的选择需要在深圳的几何中心。另一部分客流为广深港城际商务客流,主要面向以福田中心区及周边区域。因此,深圳北站的选择需要在接近福田CBD的地方。而龙华新城恰好能满足这两点需求。
另外,深圳北站选在
龙华区还有几个优势。龙华作为深圳中心区的延伸和后备基地,未来是深圳副中心之一。龙华位于深圳的人口中心和几何中心,有利于全市人口的辐射。而且地铁线4、5、6号线都汇集在龙华,又能快速集散客流。
施工过程
建设
2007年6月,
深圳市在原铁道部站房招标的基础上开展北站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同年7月,深圳北站开始动工建设。
2008年12月23日,新深圳站正式命名为“深圳北站”。
2011年12月26日,深圳北站正式投入使用,主要开行广深港和杭深(厦深)方向列车。
改造
2018年11月28日,赣深铁路深圳段主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11月6日,深圳北站改造全面施工,引入
赣深高铁,该工程由中铁四局承担。
2020年12月18日,深圳北站高铁枢纽站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此次改造是国内首例高铁枢纽站改造工程。
2021年12月10日,随着G4640次列车从深圳北站开出,赣深高铁正式通车。
建筑布局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筑总面积59.4万平方米,东西长950米,南北长480米。其由深圳北站和东、西广场三部分组成,以东广场、西广场和与之垂直的站台构成“十”字形轴线,分别在四个象限设置交通接驳设施。在东广场的东北象限设有公交接驳设施,东南象限设有出租车接驳设施。在西广场一边,西北象限是长途客运站,西南象限则是社会车辆和出租车接驳设施。
深圳北站
深圳北站建筑总面积18.2万平方米,由主站房和无站台柱雨棚构成。主站房东西长409米,南北宽208米,建筑高度43.6米。上部屋盖采用“上平下曲”形态的纵横双向桁架体系,钢结构最大跨度86米,最大悬挑63米。雨棚东西长260米,南北各长130米,建筑高度18.1米。
站房在立体空间上,采用“上进上出”的客流方式,国铁站台位于地面层,旅客进出站大厅位于上方的高架层,4、6号线地铁高架于平台层上方,5号线地铁则下穿铁路站台层。
从平面分层来看,一层平面,轨道一侧为站台西侧平台,另一侧有站台东侧平台、基本站台候车室、售票室、贵宾候车室、贵宾进站通道和旅客进出站通道。二层平面,在轨道西侧,有高架候车层西侧平台、西进站广厅、西出站厅和售票厅;东侧有高架候车层东侧平台、东出站厅、售票厅;中间部分为候车大厅,两边分布有商务候车室、旅客进站通廊、预留商业区域。深圳北站候车大厅空间面积达5万平方米,屋盖的设计可做到白天全时(8:30~18:00)的自然采光照明,大厅空间综合
声学设计具有降噪效果。
东广场
东广场作为核心站前广场,位于枢纽综合体的正中心,整体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 ,主要以公共交通与步行为主导。总体布局设计呈“H”形,以连接
铁路车站、地铁站、交通接驳设施和城市步行系统的步行平台为中轴线,北侧设置公交专用场站、南侧设置出租车专用场站。在竖向上分为地面层(标高78米)、夹层(标高84米)和高架层(标高90米)三层空间。
公交接驳场站分长距离公交场站和短距离公交场站。前者在高架层(上客区)和夹层(下客区),主要服务组团间公交接驳线路;后者在地面层,主要服务组团内公交接驳线路。出租车接驳场站有高架层、夹层和地面层两组接驳场站。其中,高架层和夹层的场站主要服务由玉龙路进出枢纽的远距离出租车,高架层设下客区,夹层设车辆排队等候区和上客区;地面层场站主要服务由新区大道地面辅道和上塘路方向进出的短距离出租车。
西广场
深圳北站西广场占地6.5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下室,地上5层。地上为多栋枢纽配套开发建筑,地下为二层车库与设备用房,埋深11.5~12米。
西广场交通接驳设施采用三层布置,地面层与东广场高架平台层同标高,中轴以步行广场为主。北侧地面层为长途汽车、旅游巴士场站,地下层为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场。南侧地面层以综合开发为主,出租车、社会车辆停车场主要设于西广场。
技术难点
深圳北站技术指标: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是房屋结构按50年,耐久性按100年考虑;车站建筑规模为特大型;结构形式属于大跨度超长无缝空间结构;防火类型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按八度采取相应措施;建筑层数为地上地下各二层。
公共交通
深圳北站共有A1、A2、B1、B2四个出站口。其中,A1、A2出站口位于高铁站正门,面对深圳北站的左边是A1,右边是A2,方便搭乘地铁线。B1、B2出站口位于深圳北站大门另一边,属于后大门,方便搭乘
轿车和长途汽车。
地铁
深圳北站配套有地铁4、5、6号线,运营时刻均为06:30—23:00,最早到达深圳北站为07:00左右,最晚到达深圳北站时间为23:30左右。日均进出站客流量约18万人次,日均换乘客流约17万人次。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量约2万人次,高峰集中在上午7点到9点,下午5点到7点。
公交
深圳北站公交场站运营线路23条,其中快线3条,干线16条,支线4条。各公交线路运营时刻略有差异,最早线路发车时间为06:00,大部分线路收车时间在23:00之前,只有6条线路运营至晚上23:20。
长途汽车
长途汽车共有45条线路,总体客流量不大,高峰时段每小时600人次左右,其中25%左右为接驳高铁客流。运营时段为07:00—19:00。
出租车
深圳北站共有 2 处出租车场站,其中东广场为三层立体出租车场站,规模较大。西广场为负一层出租车场站,规模较小。
07:00—09:00是出租车到达高峰期,16:00—19:00和23:00—24:00是疏散高峰。
社会车
深圳北站共有约2000个社会车辆停车位,其中1700个位于西广场地下负一和负二层停车场。
价值意义
深圳北站先后获得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深圳北站是深圳地标,也是
龙华区地标。它是
广深港高速铁路中间枢纽站和
杭深铁路的始发站,是深圳铁路“四主四辅”客运格局的核心车站。深圳北站是
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同时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外连
香港特别行政区,内接腹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1小时经济圈”“4小时经济圈”有效拓展了深圳的发展腹地,增强了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外溢辐射能力。
运营情况
截止2020年,深圳北站开行的动车组由最初投入使用的36对增加到297对,覆盖面包含
湖南省、湖北、
河南省、
河北省、北京等19个省市,29个大中型及省会城市,旅客日均发送量由5.8万人增加到14.95万人。
2019年暑运期间,深圳北站共发送旅客1867.37万人次,同比增13.72%,到达旅客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06%。
2022年暑运期间,深圳北站累计发送旅客663.5万人次,日均10.7万人次。
2023年1月18日,深圳北站发送旅客突破27.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3年1月29日,深圳北站到达旅客突破29.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3年春运前30天,深圳北站到发旅客832.7万人次。
参考资料
深圳北站.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