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勇(1920年7月1日—2024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浙江德清人,烧伤外科专家,中国烧伤和创伤医学主要开拓者之一,
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创伤、烧伤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三〇四临床部专家组组长。
1942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获
学士。在毕业同年任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医师,1981年任解放军304医院副院长,倡导建立全军第一个ICU,建成中国首个低温异体皮库。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荣立
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获全军保健工作
特别贡献奖。
2024年1月27日,盛志勇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20年盛志勇在
上海市杨树浦的一个医学家庭出生,从小受到父亲提壶济世的影响。盛志勇下定决心成为一代名医。5岁的盛志勇便进入小学学习,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上就读于沪东公社,初二下转入沪江大学附属中学直到高中毕业。16岁时盛志勇以优异的成绩被
国立上海医学院录取。
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盛志勇所在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始内迁,他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临床实习,1940年暑假由于战事不断,盛志勇等在上海圣约翰医学院完成了后两年的医学课程,并在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实习。
在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实习时,盛志勇因优异的临床表现,被内科和外科主任同时看中。随后,盛志勇被外科主任邵幼善教授“拽”到外科学习,为他奠定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学习道路。
1947年秋天,盛志勇去往美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他不断的学习研究烧、创伤相关内容,在1948年12月31日不顾美国导师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回到中国。
战时及临床工作
1950年,盛志勇参加
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1951年1月25日下午,他成为第一批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医疗手术队中的一员,首先赶赴
齐齐哈尔市第二陆军医院,主要负责救治志愿军伤员的工作。而后去往沈阳军区第二陆军医院对伤员进行后期的救治管理。伤员在经过前方医疗队简单处理后,被送往盛志勇所在的医院,当时由于战伤止血的明胶海绵全国紧缺,盛志勇与时任中山医院院长的
沈克非教授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最终他研制出
淀粉海绵解决了战伤止血的问题。
在一年后,盛志勇被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出任实验外科系副主任,负责实验外科的业务工作。在这里他参与设计筹划扩建外科实验室,建立动物实验室扩大外科实验室面积,更加助于研究。
盛志勇所在的军事医学科学院于1958年从
上海市搬至北京,他也随之北上。1961年,盛志勇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担任创伤外科、烧伤科主任。盛志勇提出建立异体皮肤库设想,并在1972年研究出用
液氮储存皮肤的玻璃化储存方法,建成了当时全国第一家、
亚洲最大的低温异体皮库。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验研究,连续攻克多项技术难关,盛志勇推动建成国内最早的低温异体皮库,使皮肤移植后的存活率稳定在95%左右。
在1962年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前往西藏军区
总医院,救治从前线送来的伤员。1966年3月,
邢台市发生强烈地震。盛志勇在7级以上的余震中,展开救治工作。1969年成为加入巡回医疗队下到农村基层,为当地百姓看病。基层看病期间,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当地卫生条件无法保证,在面对恶劣条件下,盛志勇常常就地取材,为当地居民做手术,甚至在紧急关头抽自己的血为患者手术,解除病痛。1976年的
唐山地震,盛志勇再次前往地震现场,抢救老百姓。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盛志勇前往广西,巡视、检查
军队医院的战伤治疗工作。
1981年,担任中心主任兼解放军304医院副院长。在解放军304医院任职期间,他创建创伤外科中心,不断招揽人才。创建了全军第一家创伤外科研究室并于1996年10月升级为
全军烧伤研究所,2019年1月被中央军委表彰为首届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2020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学部在第四医学中心挂牌成立,成为新的解放军总医院首批成立的21个临床医学部之一。此外他还创建了北京市第一家无菌动物实验室、全军第一家重症监护科,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学科体系。
研究工作
在20世纪80年代初,盛志勇和他的同事在国内最早研制出适用于烧伤患者涂用的化妆油彩,解决了浅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色素沉着或脱色素的问题。
1983年,由盛志勇、
黎鳌等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盛志勇任副主任委员,1986年他又当选为主任委员。盛志勇和团队是国内最早提出细菌毒素致死的病理概念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开展休克期切痂、休克期复苏和加用全血的研究,使救治烧伤患者切痂由过去的20小时缩短到10个小时,为患者争取时间。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提出并证明MODS发病过程的双相预激学说,以及确认脓毒症发生的核心机制是免疫功能紊乱等研究,并最终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上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盛志勇还总结了一整套的功能康复疗法,把
干细胞诱导分化成
汗腺细胞,切除疤痕后植入到患者身上,使烧伤患者治愈后的皮肤恢复出汗功能,这一研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2009年6月,被国际学术期刊《创面修复与再生》杂志评价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因为盛志勇的研究和实践,令中国大面积烧伤救治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97年6月,北京某化工厂发生恶性爆炸事故,多人受伤。经过4个月的抢救,盛志勇成功救治100%烧伤患者,被烧伤医学界视为一个不可跨越的“禁区”。同年8月,盛志勇主动要求从烧伤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上退位。
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逝世
2024年1月27日,中国创烧伤专业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解放军第304医院副院长盛志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人才培养
盛志勇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遗余力,盛志勇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青年科技之星2人,总后科技金星2人,科技银星2人,科技新星1人,在他的培养下,烧伤研究所医学科研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占83%,研究所下设临床部、基础部6名正副主任平均年龄43岁,全部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他的学生里包括国际休克学会主席、世界烧伤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
姚咏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付小兵,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
王正国,
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国内外最具影响的烧伤救治专家之一的柴家科。
盛志勇曾表示我国烧伤研治领域后继有人,是他最感欣慰之事。
学术论著
盛志勇在学术方面也有颇多收获,其发布的期刊论文高达1000余篇,以下仅收录他部分学术成果。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学术研究成果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
二等奖5项、
三等奖4项,23项科研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其他奖24项。
求学经历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在近六十年的医学生涯中,盛志勇以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和顽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医学之最,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百岁人生,盛志勇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投身医学事业84个春秋,为了患者,为了学生,为了医学的进步,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第一线。”——光明日报
“用双手抚平战士灼热伤痛”——中国科协
人物影响
盛志勇在获得国家奖励后,把奖金拿出来成立基金给到后人以便奖励科技人才。在1996年,他获得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将5.5万元奖金捐给医院,设立“盛志勇奖励基金”。1999年,盛志勇获
何梁何利基金奖,将20万
港元奖金捐给医院,设立“盛志勇医学成就奖”。
参考资料
盛志勇.301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