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513年-532年),即称后废帝,字仲哲,是
河南郡洛阳县(今
洛阳市)人,也是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十五任皇帝( 531年 - 532年),无庙号,史称后废帝。他是追尊魏景穆帝
拓跋晃的玄孙,章武王元融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程氏。
在531年10月30日被
高欢立为皇帝,即位于
信都区(今
河北省邢台市),将年号改为
中兴,并把
首都迁至
邺城遗址(今河北省
临漳县)。元朗在位时间仅仅一年。高欢在平灭尔朱氏后,借说元朗世系疏远,逼迫他让位。元朗帝位被废后,被降为封安定郡王,于北魏
太昌元年十一月(532年12月26日)与
元晔一同在门下外省被杀死,虚岁二十。永熙二年葬于邺西南野马岗。
元朗,即后废帝,字仲哲,是
北魏宗室。他在幼年时就以聪明著称,北魏永安二年(529年)时就担任了肆州鲁郡王后军府
录事参军、仪同开府
司马的职位。北魏建明二年(531年)正月,又担任了冀州渤海
太守。
531年的三月,
尔朱荣的部将——
晋州刺史高欢,统帅
六镇流民来到
山东省占据了殷、冀二州。为了讨伐尔朱氏集团,高欢决定用自己的势力拥立
拓跋焘景穆太子元晃的玄孙——安定王元朗,在信都城西为帝。
北魏建明二年十月,元朗成功在信都城西登上皇帝位,史称
中兴元年。将
扶他上位的高欢也
贴加官,被任命为侍中、
丞相、
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等高职,并增加食邑三万户。
之后,尔朱集团派出了
尔朱度律、
尔朱仲远等人停驻在了阳平,打算与高欢军开战。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浴血搏杀的比拼,谁知此时的
高欢却巧设反间计,成功离散了他们,还引得他们和首领
尔朱兆相互猜疑,最后导致溃败四散而逃。不得不说,高欢这兵不血刃的战术确实显示出了他是带兵打仗的好手,在后来与尔朱集团的几场对战中,他也都是屡屡获胜。
北魏中兴二年(532年),高欢成功攻下了
邺城遗址,并擒获
刺史刘诞。同年的四月,高欢又成功攻入
洛阳市,大获全胜。不久,皇帝元朗就前往邺城,并诏令文武官员的家属也从信都前往邺城,顺利将
首都由原来的信都迁至邺城。
元朗上位本就是
高欢“狭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如今这场战役高欢已经获得胜利,又觉得元朗世系太远,且无号召力。于是,就起了另寻他人为帝之心,逼迫元朗让出帝位。终于,元朗在逼迫之下以“自以疏远,未允四海之心,请逊大位”的说法,于中兴元年(532年)四月十八日在河阳禅位,匆匆结束了他一年的帝王生活。不久后,高欢就另立
拓跋宏之孙——
元修为帝。
北魏太昌元年(532年)五月,元朗被降封为安定郡王,食邑一万户。十一月,
高欢于
洛阳市将年仅二十的元朗与他的从叔
元晔引进门下外省,用毒酒将他们一同赐死。于永熙二年(533年),元朗被安葬在业西南的野马冈。
“魏”有美好、高大之意,在历史长河中却属于一个时局动荡的时期,帝王频频更换,百姓民不聊生。元朗是
高欢起兵对抗
尔朱兆时所立的,高欢对起兵之事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并且在出期,高欢有“背叛尔朱氏”之名,直到斩杀了
尔朱羽生,尔朱兆,攻占殷州后,在
孙腾的建议下高欢才打算另立皇帝。当初事起仓促,
高欢很难迅速找到合适的
北魏宗室,正好任
渤海太守的元朗便成爲人选。 也正因此,元朗不过是高欢起兵时用以对抗朱氏的符号,属于过渡人物,在高欢进入
洛阳市后就以“高祖不可无后”这一理由将元朗废黜了。元朗这一生过于短暂,世人对他了解甚少,
隶书对于他的描述更是匆匆带过,寥寥几笔就已经写尽。他的从最初的的上位到被废以及最后的赐死都是半点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