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县
会昌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赣州市下辖县,地处赣州市东南部,县域面积272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会昌县常住人口45.15万人。
会昌县有“东南闽粤作咽喉,雄镇当年号九州”的称誉;会昌古称九州镇,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县。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会昌为于都县地,先后属豫章郡庐陵郡南康郡咸淳五年(1269年)始有会昌地名。1949年8月22日,会昌县人民政府成立。截至2022年10月31日,会昌县辖6个镇、1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会昌县月亮湾新区行政中心。
会昌县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东部和西南部较高,中间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大河流为赣江一级支流贡水。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匾额习俗(赣州市客家匾额习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羊角水堡;主要景区有汉仙岩、会昌山等。
会昌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源头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2021年,会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形成了以矿产、建材、化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6年,会昌县被评为第二届最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县。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相传建县时,适逢镇人凿井得砖12块,上刻有“会昌”篆文,遂以此名县。
西汉至南宋朝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会昌为于都县地,先后属豫章郡庐陵郡南康郡。隋开皇九年(589年)至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随于都县先后属江南道、西道(路)之虔州。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析于都县东南六乡域地设县,县治九州镇。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属江南西路赣州;绍定四年(1231年),升会昌为军;咸淳五年(1269年),复县。
元朝至清朝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安远县并入会昌县;大德元年(1297年),会昌县升为州,辖瑞金县,隶赣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会昌州领属的瑞金县划出,再由州复县,属赣州市;万历四年(1576年),析县境县西南四堡域地入安远县。此后至清代,均属赣州府。
中华民国
1912年,废府州制,直属江西省。1914年,属赣南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会昌县是中华苏维埃革命根据地之一,先属江西省,后属粤赣省。1934年10月,会昌、西江、门岭县苏维埃政府先后解体,复为一县,至1949年7月,均属第八行政区。1949年8月22日,会昌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划分为城关、洛口、西江、珠兰、麻州、周田、门岭等7区66乡,隶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随宁都分区属赣西南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辖7区、94乡。1958年,辖13公社和2垦殖场。
1961年,恢复区建制,辖西江、洛口、高排、中村、富城、筠门岭镇等6区、34公社、2垦殖场
1971年,辖13公社。
1983年,城郊、洛口、门岭公社分别易名文武坝、庄口、筠门岭公社。1989年,西江、筠门岭撒乡建镇。
1995年10月,庄口镇麻州镇周田镇撤乡建镇。1999年7月,隶属地级赣州市
2001年10月,湘江镇并入文武坝镇。2005年,共辖6镇、13乡,26居民委员会、243村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会昌县辖6个镇、1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会昌县月亮湾新区行政中心。
政治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会昌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南部,介于北纬25°29′~25°55′,东径115°29′~116°02′之间。东与瑞金市福建省长汀县交界,南与寻乌县和福建省武平县毗邻,西与安远县于都县相连,北与于都县瑞金市接壤。县域面积2722平方千米。
地质
会昌县位于北北东向构造第二隆起带的西缘,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的复合地区。以武夷山脉环状构造为主体,另有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县境内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县内地层除缺失奥陶、志留、三 迭、第三系外,其他时代的地层均可见,以 前寒武至寒武与寒武系地层出露最广。
地形地貌
会昌县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东部和西南部较高,中间低,自东南往西北逐渐倾斜,境内山地占全县总面积25%,丘陵占69.7%,盆地占5.3%。武夷山余脉绵亘东南,海拔1000米以上高峰10座,主峰洋石海拔1107米。南岭余脉逶迤西南,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15座。两大余脉在南部交汇,形成了县境东南部低山环绕、峰峦重叠的地形。县内其他部分丘陵起伏,坡岗连绵。盘古嶂海拔1184米,是县内最高点;县内最低点位于白鹅乡,海拔145米。
气候
会昌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9.2℃,1月平均气温8.6℃;7月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39.9℃。平均气温年较差26.0℃。平均无霜280天;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66小时。年总辐射114千米/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653.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63.8天,最多达198天,最少为128天。极端年最大降雨量2486.4毫米,极端年最少降雨量1028.7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5月最多。
水文水利
会昌县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19条,总长1725.9千米,流域面积73.64平方千米。其中湘江、绵江、濂江为赣江二级支流,总长133.6千米;澄江为赣江三级支流,长25.5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0.64千米,年径流总量59.44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赣江一级支流贡江,长50千米,年均流量17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赣江二级支流湘江、绵江、濂江、赣江,三级支流澄江等。
会昌县有竹林山水库、竹子水库、石壁坑水库、佐陂水库、东乡水库、小水库、乡珠坑水库、东坑寨水库等。其中中型水库为石壁坑水库;小(一)型水库为佐陂水库、东乡水库、小礤水库;小(二)型水库有庄口乡珠坑水库、东坑寨水库。
土壤
会昌县有 6个土类、11个亚类、40个土属、144个土种。分别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壤土、山地黄壤。
自然灾害
会昌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大风、冰雹、病虫、雷暴、大雪、低温阴雨、地震等,尤以旱涝突出。局部水灾、旱灾年年出现。部分年份先涝后旱,一般发生在3~9月。境内暴雨多受台风影响而形成。1980年3月至5月,发生水灾3次。同年9月秋旱,受旱面积6333.3公顷。1999年5月25日至26日,境内普降特大暴雨,总降雨量218毫米,同年9月至12月31日,秋旱,给晚稻和果业造成减收或绝收。2004年4月23日至24日,周田镇筠门岭镇等南部乡镇出现大风和冰雹天气,同年9月至10月,无雨,受灾农作物1.3万公顷。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会昌县有耕地22597.27公顷、种植园用地18556.73公顷、林地203390.08公顷、草地738.33公顷、湿地95.6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73.9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146.1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530.25公顷。
矿产资源
会昌县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属矿铜、铁、锰、银、、、离子型稀土等15种,非金属矿高岭土白云岩、石灰石、萤石、石材、石盐等11种,共26种。其中锡矿10.28万吨,铜矿4.51万吨,钼矿414吨,岩盐16.14亿吨,石灰石2.4亿吨,萤石57万吨,白云岩169.66万吨。已开发的有岩盐、锡、铜、石灰石、萤石等。其中盐矿位于周田镇,地质储量16.14亿吨。铁矿主要分布在站塘乡境内,为混合岩风化型铁砂,永隆、中村也有零星分布。锰矿主要分布在白鹅乡、西江、周田、小密境内,主要为风化壳铁帽型。
生物资源
会昌县有树种82科47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突托腊梅;有两栖动物、鸟类、哺乳类等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
水资源
会昌县地表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7.9万千瓦,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21.98亿立方米,可供开发量10.5万千瓦。有水库67座,可养殖水面3933公顷。地下水资源遍及全县,年产水量3.6亿万吨,已开发利用地下水1.4万吨,年利用地下水500万吨。还有矿泉、温泉18处,分布在洞头乡筠门岭镇、西江镇等地。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会昌县常住人口45.15万人,比上年末基本持平。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21%,比上年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县年末总户数142145户,比上年增加521户;年末户籍总人口533611人,比上年末增加1986人。按性别划分,男性277666人,女性255945人。按年龄划分,0~17岁人口129582人,18~34岁人口149685人,35~59岁人口183543人,60岁及以上人口7080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75‰,比上年下降1.79个千分点;死亡率2.53‰,比上年下降0.2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22‰,比上年下降1.5个千分点。会昌县以汉族为主,还有、壮、回、苗、满、侗、傣、高山等20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1年,会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2:35.1:45.7调整为17.6:36.9:45.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9%、36.1%、49.0%,分别拉动GDP增长1.2、2.9、4.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492元。
第一产业
会昌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玉米、大豆、红薯为辅。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为主。渔业草鱼、鲤鱼、三文鱼为主。脐橙桔柚种植面积21万亩,种植贝贝小南瓜1万亩,会昌桔柚、会昌米粉肉牛出栏5.14万头,稻虾共作面积5000亩。全年人工造林面积732公顷;全年水产养殖面积3.68万亩。
2021年,会昌县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6511亩,比上年增加16868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36200亩,比上年增加225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59900吨,增长0.4%。年末果园面积245011亩,下降0.6%;水果总产量189439吨,下降5.2%。肉类总产量56254吨,增长18.2%。生猪出栏52万头,增长14.8%;家禽出笼510.55万只,下降3.5%。
第二产业
会昌县形成了以矿产、建材、化工、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有工业园区1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1个。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实现工业总产值12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实现利税总额15.7亿元,增长29.8%;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利润12.6亿元,增长39.8%。县境内有3个物流园区,分别是会昌县物流园区、会昌县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会昌县盐化工物流中心。
第三产业
2021年,会昌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5.1亿元,增长18.2%,增速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全年保险保费收入24560.4万元,比上年下降1.6%。全县个体工商户23904 户,比上年增长9.3%;私营企业4194户,增长16.0%。注册资本金196.57亿元,增长8.2%;全县实现出口总额17.2亿元,增长8.9%。
人文
文物古迹
会昌县有汉仙岩摩岩石刻、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中共粤赣省委旧址、龙光宝塔等文物古迹。其中羊角水堡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光宝塔、汉仙岩摩岩石刻、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仙岩摩岩石刻,位于筠门岭镇营坊村汉仙岩景区内,距县城65千米。汉仙岩方圆2.5千米内的岩壁上,有几十处明代摩岩石刻,现可辨认的有22处。人口处镌“虔南第一山”,每字高0.28米,宽0.13米,其右下方两处石刻记载了该岩开拓建寺史实。合掌门右壁镌“汉仙岩”3个大字。圆宁庵遗址左边离地面6米高的岩壁上镌“壁立万仞”行书大字,每字高2.3米,宽1.3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位于筠门岭镇坝笃下朱屋,距县城52千米。旧址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面宽20米,进深26米,高8.1米,十字大厅,中开天井,青砖地面,左边一排楼房共20余间,天井阶沿均用红麻条石砌成。前有院子、照墙、门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粤赣省委旧址,位于文武坝镇文武坝村邹屋,距县城2千米。1933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粤赣省,省委机关设于此。邹屋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一进上下两厅,连左右耳屋46间,面宽29.5米,进深28.5米,有院子、围墙、门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光宝塔,位于县城西南约3千米的贡水西岸。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竣工。经300余年的风雨侵袭,多处崩塌,塔刹被雷电击坏。2008年3月按原样修缮,2009年12月31日竣工,为砖石结构,八面九层,墙体厚3.85米,塔基占地面积116平方米,通高51.188米,葫芦形塔刹为生铁浇铸而成,塔南面第二层嵌一红石碑,阴刻“龙光宝塔”。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会昌县有匾额习俗(赣州市客家匾额习俗)、赖公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赣南(会昌)匾额习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赖公庙会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会昌踩鼓,演奏时将鼓放在装有稻草的箩筐中,打鼓的方法时而可手持鼓椎打鼓,时而手脚并用以脚定音打鼓,鼓面宽9寸,高1.2尺,鼓椎一双长7寸。鼓面为皮质,鼓身、鼓椎为木质。当地农民把这种打鼓方法叫踩鼓。
会昌藤器是民间传统工艺产品,早在清代,生产的篮、盘、托、箕、箱类藤器用具就行销各地。藤器共有侍椅、沙发、排椅、茶几、藤桌、儿童用品、办公等8大类,120多个品种。藤器制作是用杉条、赣藤(又名土藤)或海南藤作架,外用经防腐处理的藤皮编织而成。
地方特产
会昌县境内土特产品有米粉、豆腐干荸荠等。
会昌是中国米粉之乡,会昌米粉为纯大米制作,产品外观洁白,粉条粗细均匀,垂直,酸度低,煮后不糊汤、不断条、不破裂,有嚼劲。会昌米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会昌豆干,全称酱油豆干,采用青豆、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加入上等酱油、茴香、八角、甘草、沙姜等磨制而成。会昌酱干呈淡酱色,有弹性,韧而有味。
宗教信仰
会昌县境内有佛教、道教天主教、耶苏教。佛教,最早传入会昌是唐元和十五年 (820年);会昌元朝开始有道教,为正一派(即天师道)。会昌天主教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传入。耶苏教(属基督教“新教”一派),于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传入会昌。
方言
会昌话属汉语客家方言。会昌县因地处粤东北,龙岩市赣州市这一客家方言连片地带的中心地段。加上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少,中原居民南迁至此定居后,相承繁衍,以后的人口变迁多局限于邻近一些客 家语县份之间的流动。因此,会昌话便成了单一的而且是较纯的客家语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会昌县共有51所学校,其中高中有4所,分别为会昌中学、会昌第三中学、会昌第四中学、会昌第五中学;职业中专1所为会昌中专。
文化事业
2021年,会昌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站19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8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
会昌县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新馆于2009年6月1日竣工并对外开放,位于县城同济大道北侧教育文化园区“三馆一中心”内,占地20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藏书总量49万余册。馆内设有图书外借室、盲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农民工借阅室、捐书室、特藏书库、多功能报告厅等15个功能室。
会昌县博物馆,位于县城教育文化园区内,在同济大道北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七楼,总面积7400多平方米,拥有办公和展厅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有馆藏文物6791件/套,其中一级藏品3件/套、二级藏品11件/套、三级藏品369件/套。 
医疗卫生
2021年,会昌县有各类医疗机构504个,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20个;拥有床位2760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585张。拥有执业医师1014人,注册护士1461人。其中会昌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康复、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人居环境
会昌县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78%。有湘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省级森林公园有会昌山
交通
综述
截至2020年末,会昌县已经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两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线路总里程约2776.961公里,其中公路2736.961千米,铁路约40千米。二级及以上公路206.464千米,占比7.54%。国道二级及以上占比100%、省道三级及以上占比100%、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58.58%、乡道双车道占比63.8%,与全省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95%、省道三级及以上达到90%。
公路
会昌县有2条高速公路,分别为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有3条国道分别为G323、G357、G206;两条省道分别为会杉线、周版线(S217和SL32),构成境内主要交通干线,为干线公路网骨架、农村公路(县、乡、村)为网络,干支结合、内畅外联、通达四方的县域公路网络。截至2020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736.961千米,比2015年底增加约1268.539千米,增幅巨大,达86.39%。
铁路
会昌县有2条铁路分别为赣龙铁路、规划的鹰瑞汕铁路,穿越全境东西、南北方向。赣龙铁路复线于2010年9月开始新建,全长272.8公里,其中江西省境内136.7公里,沿线共设9个车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末,会昌县共有二级以上客运站1座,四级乡镇客运站1座,1座综合服务站。道路营运客车173辆。全县客运线路62条,其中跨省线路17条,跨地(市)线路1条,跨县线路13条,县内线路31条,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347班次/日,全县乡(镇)通班车率100%。
风景名胜
会昌县自然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汉仙岩、会昌山、紫云山等景区;其中省级森林公园有会昌山。截至2020年3月27日,会昌县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
汉仙岩景区,位于筠门岭镇营坊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距县城65千米,距共和国摇篮瑞金市90千米,距赣州市龙岩市梅州市区约180千米,206国道和济广高速擦境而过。景区面积6.5平方千米。相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此得道成仙,因此得名。汉仙岩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由汉仙岩、汉仙湖、羊子岩、盘古山、羊角古堡等景区组成,有“虔南第一山”“江南小蓬莱”之称,景点36处。汉仙岩四周皆绝壁,仅一石可入岩中。汉仙岩融八仙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盘古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景区内留下众多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和摩崖石刻,为古代军民共戎城堡村落的典型代表,为研究汉仙岩历史文化以及南明朝廷在赣州市的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依据。
会昌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门外贡江西北岸岚山岭(会昌山),海拔400.6米,周长15千米,面积468.7公顷。森林公园包含有岚山岭、师公岩、龙光宝塔、雪莲山等多个景区。主要景点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医院旧址、红军防空洞及战壕、翠竹祠、红军墓、北宋进士唐稷基等。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会昌简介.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2
会昌气候.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2
区位交通.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03
会昌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03
会昌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03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3-03
匾额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14
潘金城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03
李德伟.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03
会昌县东坑寨水库获立项批复.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2
矿产资源.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2
江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3-14
客家匾额习俗.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14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3-14
会昌踩鼓.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4
会昌藤器制作技艺.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4
会昌米粉.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03-14
赣州美食.赣州市人民政府.2023-03-14
会昌县各学校名录.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4
会昌县图书馆.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15
会昌县人民医院.江西省会昌县人民医院.2023-03-15
生态资源.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4
会昌县汉仙岩风景名胜区.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5
关于加快会昌山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会昌县人民政府.2023-03-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西汉至南宋朝
元朝至清朝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
政治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地质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水利
土壤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人口
人口数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文
文物古迹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特产
宗教信仰
方言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人居环境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公共交通
风景名胜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