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
高中老师爱林·格鲁维尔的教育感化一群沮丧的青少年,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了具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23岁的爱林·格鲁维尔从事的第一份教育工作,就是在威尔逊学校一个糟糕透顶的班级里担任老师。这里有着给老师们带来噩梦的学生:他们虚度光阴,消磨时辰,把学校当成18岁之前的游乐场;更混乱的是,学生们来自社会里的不同种族和各类底层阶级,分帮结派互相斗殴。爱林想方设法让仇恨远离孩子们的心,消解他们之间的敌意,可是,作为一名白人老师,孩子们对她树起了重重心墙,爱林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碰壁。爱林的肩上承着千斤重担,她只有一本或者可以感化孩子的书,以及一颗热忱真诚的心,带领迷失的孩子找到明灯。
该片是
希拉里·斯万克与帕特里克·登普西继电影《女权天使》后的再度合作。
1.格鲁威尔第一次对学生们说自己不再给他们上三年级课的时候,她正在黑板上写字。一开始上面写的字是“write a first person na”,然后接着就是从“……narrative”到“……na”然后又变回到了“……first person”。
2.电影设置的时代背景是在1990年代上半期,那个时候某连锁咖啡还没有推出“我的看法”这种杯子,而格鲁威尔走进教室的时候,可以看到她拿着这个杯子,还在好几个镜头中喝了几口咖啡。
3.格鲁威尔在电影中谈到了“Snoop Dogg”(
史努比·狗狗),但是事实上在该片发生的时代,它的名字还应该是“Snoopy Doggy Dogg”。
《自由作家》向观众展示了底层社会的经历与情感,该片表面上是一部关于老师和学生的故事,但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是一部反种族歧视的影片。该片真正的主角本应该是学生,可惜的是导演给他们的镜头太少,更多的时候,学生们是在诉说自己的苦难,而不是去展示(《
中国新闻周刊》评)。值得一提的是,
希拉里·斯万克的表演赋予了角色和影片很强的生命力(腾讯娱乐评)。